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2017-01-16 21:39张晓梅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

张晓梅

摘 要:文章通过对信息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观点、新知识的客观分析,全面阐述了新闻工作者面对新挑战,要不断扩大视野,更新知识,努力学习的必要性。并针对新闻工作从业人员如何不断学习,勇于进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更新知识;新闻工作者;永无止境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国际传播的时代,在“地球村”的社会现实下,新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有了重大改变,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新闻工作者就必须不断扩大视野,更新知识。

对于新闻传播这种涉及意识形态的特殊行业,广大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媒体的构成者和新闻宣传工作的执行者。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应该做扩大视野,更新知识的模范,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标兵。新闻工作者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闻工作不断变化发展的新需求。

首先吃透时代精神是新闻工作者挖掘新闻的一种基本功,而时代精神是靠新闻工作者“上天入地”获得的。

所谓“上天入地”就是在上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下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所思所想。新闻报道就是寻找二者的结合点,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逐步获得这种能力。时代感是新闻的生命,时代感对于记者来说,尤如人不能离开空气而生存一样,而没有时代感的新闻作品就好象抽掉了灵魂的木乃伊,是不感动人的。那么什么叫时代精神呢?简单地说,就是当前我们社会上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行为,道德风尚来推动和鼓舞时代的前进,提倡的东西就是时代精神。

以荣获第31届(2014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消息《公交车上的紧急救援》为例。这篇稿件的作者在去医院看望朋友的路上,无意中听说杨玉森老人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病被乘客挽救生命的感人事迹,于是马上辗转联系到了老人和亲属以及部分施救者,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采录了近百分钟的录音素材,之后认真组织语言,精选录音,还原了公交车上紧张、感人的场景。乘客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这篇稿件之所以受到评委的青睐和受众的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展现的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思想行为和道德风尚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提倡和所需要的。

再以采访稿件《科技推广标兵——张洪阁》为例,内容是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河东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洪阁,几十年如一日推广科学种田。他虽然已经60多岁了,却矢志不渝,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参加了农广校学习,有勇气向农业部长和农业专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篇文章写法简单,平铺直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所以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选中播出,其原因就是有时代精神,触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迫切问题,刺激了社会某根神经。科教兴国,人人有责,特别是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有了时代精神,作品就有了生命,就会产生社会影响。时代精神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新闻工作者日积月累,刻苦学习才能得到。

另外,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也要求新闻工作者下功夫,努力充实自己的头脑,不做专家也要做杂家。

所谓新闻背景是指那些对新闻事件能够起到解释、说明、衬托、铺垫等作用的附属材料。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的从属部分,而不是新闻事件的本身,它的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解释这一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环境条件,使新闻事件不要成为脱离各方联系的孤立事件,也使受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其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名词也不断涌现,比如“供给侧”、“获得感”等等,这些带有特别含义的名词或说法,如果新闻工作者本身都不明白,又怎么能让受众清楚呢?这就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把新闻写的真实,生动有趣,紧扣时代主题,资料的积累和案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涉猎一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做一个杂家。

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正确看待外部世界。作为新闻宣传工作执行者的新闻从业人员,就要不断学习进取,加快更新知识的步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而更新知识,提高素养的途径就是不断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

第一,新闻工作者要做多读书,读好书的模范,把读书做为一生的必修课,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新闻工作者唯有努力读书学习才能坚定立场,才能坚守住真理,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不至于迷失自我,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

只有认真读书,具备专业素养,才能有后劲儿,才能在工作中建立尊严。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把实际工作和读书结合起来,围绕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安排读书时间。只有了解一个行业,才能对其有整体的把握并作出准确的预测,发现有价值的选题。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多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法律观念日益增强,新闻工作者已成为涉法比较多的人群,我们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可能涉及法律问题,我们采访的过程也可能涉及法律问题。新闻工作者不一定成为法律专家,但必须要有法律意识,遇到有可能涉及名誉侵权、未成年人保护、涉密等法律问题的报道时,要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咨询专业人士,以避免法律纠纷。记者要说法言法语、要写法言法语,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更具规范性。新闻工作者要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使自己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这样才能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才能抓住新闻,并写出有针对性、时效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新闻。

新闻工作者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群体之一。大家一年到头紧张的工作,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足以说明新闻工作者就没有时间读书。外出采访难免要等车、等船、等飞机,在办公室每天也会有一些长短不一的缝隙时间,如果把这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缝隙时间积攒起来,加以利用,就会挤出许多可供读书的时间。新闻工作者的时间有三个特点:不完整性、不均衡性和不规律性。他们的时间大都被一个接着一个的采访所切割得支离破碎,很难像专家、教授那样,一连几个月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个课题。鉴于上述特点,新闻工作者必须善于把零碎的缝隙时间转化为比较完整的时间,有必要做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读书学习计划,从而达到系统学习某一门学科的目的。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新闻工作者参加专家、学者的理论研讨会,或参加进修班学习,是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理论水平,适应新时期宣传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从事新闻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律,久而久之反映在新闻作品中就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而作者对这一切却全然不知。通过听专家讲课,参加研讨会等一些形式,把一些现象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和观点武装头脑,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开拓思路,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前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在北京召开的媒介与性别主流媒体培训班。通过几天的学习觉得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性别意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刻板印象、性别意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及其成员固定或模式化的看法,刻板印象通常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虽然我是女性新闻工作者,但根深蒂固的性别陈规陈见和积习,限制了我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影响了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比如对老龄人口女性高比例,老人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中的性别差异视而不见。通过参加研讨班学习有了社会性别这么一个视角。就看到了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角色、地位和需求的影响;有了社会性别意识,在报道经济问题时,不仅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更注意人民中不同性别群体的不同角度;在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报道方面,注意感染者状况,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些需求满足情况的性别差异;面对老龄问题,要看到老龄人口中女性的高比例,老人生活状况和享受福利的性别差异;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和服务,不仅看到性教育的必要,更要看到性别平等教育应该是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学习,避免使用强化性别的陈规和性别歧视的语言,比如“妇孺皆知”、“改嫁”、“婆婆妈妈”等等。总之现在每当接触任何一种媒介,都会自觉以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看它是否具有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等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真实。

综上所述,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不管是刚刚参加新闻工作的新兵,还是在新闻战线驰骋多年的老将,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
深入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闻工作者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基于ANFIS的新闻工作者媒体素养评估预测
论新闻工作者如何正确把握新闻情感
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