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萍
摘要:本文以“FAST高效课程开发模型”为工具,构建了基于FAST模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并以“无人机工程”校本课程为例详细论述了开发步骤,以期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系统化设计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指导模型。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校本课程;FAST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2-0030-0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三大类十个模块。由于高中阶段课时的限制,实际教学仅能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模块,而专门为学生专业发展和兴趣发展而设立的选择性必修及前沿性选修类模块,由于硬件条件、师资及课时等限制,教师无法顾及这些内容。基于此,若要尽可能地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必须在完成国家课程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实施校本课程分类技术课程。笔者认为,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FAST模型是非常贴合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应用模型。FAST分别对应Focus、Aggregate、Select、Transfigure这四个英文词汇,即聚焦-整合-选择-优化。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融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构建了基于FAST模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图1),让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精准聚焦,明确方向
1.聚焦对象
信息时代的高中生,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其思维活跃且有无限的创意潜能。
2.聚焦目标
课程的开发需以明确的目标为指导。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在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或升学需要而设计,为学生今后开展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创造提供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3.聚焦问题
首先,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问题应聚焦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对事实性知识的提炼和抽象,它超越事实层面,上升为概念、原理和理论,需要学生对事实性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并抽象出信息,再习得概念,从而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能够实现迁移和转化。例如“无人机工程”校本课程,其关联的聚焦问题如表1所示。
精心设计,整合资源
1.教师资源的整合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一门好的课程不应当也不能局限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编写和组织,可以以高中教师为主体,建立高校、企业与高中之间的合作关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开发团体,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通过合作的方式用集体智慧开发、整合校本课程。
2.技术资源的整合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中的现有软硬件技术,挖掘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技术资源,构成多元化交叉互动的校本课程学习环境,凸显“人与技术”的关系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内容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多元化的学科,如选择性必修中的“网络基础”“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内容,在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是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的独立课程。因此,在高中阶段,在满足学生的基础学力的同时,可通过层次性、多样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这些领域有初步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自主发展。教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可整合教学内容,一是整合大学科内各专业方向的内容,二是整合跨学科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汇聚多学科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的能力。“无人机工程”校本课程的整合方案如表2所示。
精选教法,引导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项目包括多门课程知识,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项目,同时,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项目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同时,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先练后教、先学后教,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采用项目式学习优势明显。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按项目展开,项目的设计要遵循操作性、趣味性强的原则,项目的排列顺序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且尽量多地涵盖新课标中各选修模块内容的要求,并从多个维度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素养。例如,“无人机工程”校本课程项目设计框架(如图2),由易到难包含五个模块及一个拓展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确定项目、项目咨询、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交流、项目评价等几个部分(如图3)。
精化成果, 循环改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PDCA”过程。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微课、项目素材、评价量表、作品分享等支持。其中,每个项目都有配套的项目式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单、项目资源(课件、软件、硬件、视频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项目素材包放置在网络共享平台,供学生课上课外探究学习,扩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要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这是校本课程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课程的评价体系可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组成,学校可以课程教学或成果展示的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评比,教师则对开发的课程进行自评或互评,还可组织学生对其选择的校本课程进行投票,挑选出优秀的课程,树立品牌,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基于FAST模型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开发路径,为精准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提供有效的辅助与支撑。
参考文献:
邱伟.FAST高效课程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数字素养培养的高中工程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课题编号:B/2023/03/58)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