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崛起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通过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等步骤,得出了显著的实证分析结果。其中,本文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就业增长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受益较少。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数字经济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建议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信息技术;现代化产业;城镇化
本文索引:朱晓飞.<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070.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6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演变和产业格局的重塑。数字经济以其高效、智能、创新的特点,极大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并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与业态。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打造智能制造与服务业提供了新机遇,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因此,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把握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也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助力,其关键领域企业数字化设计研发工具普及率从2016年61.8%增长至2020年的73%。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还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加速了直播带货和小程序网络销售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例如2022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彰显活力。经济实践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效率,还能带动传统产业交汇融合,引发产业变革,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有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定制化的改造,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支撑和助力。例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正在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和升级的主要引擎。因此,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决策支持。
1 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以来,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综合现有文献,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
1.1 数字经济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和优化,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研究者关注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新兴产业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引擎。张亮(2017)发现,数字经济不但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度整合和优化,而且催生了新兴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高竞争力。黄宇(2020)的研究指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相互促进,为产业创新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2014)的研究突出了数字技术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其认为数字经济推动了智能制造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Martin Kenney和John Zysman(2016)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变革,传统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1.2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城镇化进程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就业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新型就业形态的出现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数字经济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加速了信息流动和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张亮(2017)在其研究中指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就业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型就业形态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和在线平台等。这些新型就业形态改变了传统就业的方式,优化了就业结构。陈涛(2019)等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兴就业岗位的增加。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系列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行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这些新兴产业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汪磊(2021)等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和交流,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城市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Jeffrey Sachs和Andrew Warner(2019)的研究关注数字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包括促进就业和推动城镇化。他们认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有机会在数字经济中参与并改善自身收入。同时,他们也指出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速农村到城市的城镇化进程。
综上,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从各个因素方面进行的研究也相对完善,现有研究主要是理论层面的分析,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测度的指标体系建构还不够全面,而数字经济具有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特征,也要求其测度指标保持时效性。
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创新:
(1)实证研究结合: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结果、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具体数据绘制了密度分布图等图形,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提供了量化基础。
(2)时间序列分析:在分析产业结构随时间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利用散点图直观展示,使得对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数字经济影响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时间维度上的决策参考。
(3)空间分析视角:通过数字经济水平密度分布图和产业结构的密度分布直方图,引入空间分析的视角,探讨了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性影响。这一研究角度为制定有针对性地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现实指导。
(4)多角度分析: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不仅考察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推动作用,还聚焦于数字经济对新兴产业兴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就业和城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这样的多维度探索将为我们全面认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效应提供重要参考。
(5)政策意见构建:在提出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意见,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完善了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型,增强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证的适应性;提供了细致的实证分析证据,拓展了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的研究范围,增加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空间分析维度,丰富了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空间异质性视角;强化了对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参考价值,让研究成果具备更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样本中的缺失值统一采用插值法进行填补,具体计算中对部分指标和变量进行缩尾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研究样本中,有关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关于数字经济水平测度的所需数据均来源于31个省份的地区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控制变量中的数据同样通过以上途径获得。
2.2 计量模型
针对数字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目标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construction=β0+β1Dig+β2log(employee)+β3log(population)+β4urban+β5log(avggdp)+θ
其中,construction代表产业结构指数,反映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的比率;Dig为自变量,表示数字经济水平,即20个指标(20个指标包括:互联网接入端口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域名数、移动基站密度、移动电话普及率、单位面积长途光缆长度、软件业务收入占GDP比重、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GDP比重、信息服务业从业人数、电信业务总量占GDP比重、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比例、企业电子商务占GDP比重、企业每百人使用计算机数、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课题)数(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万元)、专利申请授权数(件))综合得分;urban表示城镇化水平,即城镇人口所占比率;log(employee)表示就业人数的对数;population表示总人口,即年末常住人口;log(population)表示总人口对数值;log(avggdp)表示人均GDP对数值,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减价格2000年为基期)(单位:元);θ为随机干扰项。
2.3 变量选取
(1)因变量:产业结构(construction),以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衡量。
(2)自变量:数字经济水平(Dig),通过综合20个相关指标构成一个指数表征。
(3)控制变量:城镇化水平(urban),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示;就业人数的对数值log(employee)。
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1 可视化分析
图1显示了数字经济水平的密度分布,在图形的左端呈现出“小山峰”,即数字经济水平集中在较小的数值。由图1可知,各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主要集中在0~0.2,数值超过0.4的样本很少,并且数字经济水平的最大值在0.6附近。
图2表示的是产业结构的密度分布直方图,图2显示产业结构数值主要集中在0.5~2,在数值1附近达到最高密度分布,即各地区产业结构数值主要集中在1左右,在2~5存在零星分布,最大数值不超过6。
图3显示产业结构随时间变化的散点图,根据图3的散点位置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0.5~2,部分零星分布在2~5.5,有两年的产业结构最大值超过5。
2.4.2 描述性统计
本文在进行描述性统计之后,得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列出了各个变量的观测值、平均值、标准误、最小值和最大值。由表1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得,产业结构的平均值为1.29,最小值为0.55,最大值为5.30,标准误为0.7,相较其他变量的标准误而言,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大值为0.59,最小值为0.02,平均值为0.12,标准误为0.1,各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差距不明显。各地区之间的就业人数和总人口数存在较大差异,标准误分别为0.86和0.84,而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差异相对较小。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回归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产业结构与数字经济水平呈现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317,初步检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之间的正向关联,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伴随较高级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97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有着更高的城镇化水平。此外,数字经济水平与就业人数对数值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41,数字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就业情况更加乐观。
3.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表3所示,数字经济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为3.187,t值为6.15,即数字经济的发展在1%的水平上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水平每增加1,产业结构数值增加3.187。城镇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791,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t统计量为1.77,该促进效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产业结构数值上升0.791。根据表3回归结果,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就业人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较而言在第三产业中数量更少,从而导致产业结构数值减小。
3.3 稳健性检验
用“第一产业占GDP比重*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衡量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对原来的产业结构进行变量替换,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回归结果,数字经济水平对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来看,数字经济水平每增加1,产业结构整体升级0.621,数字经济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前文得到的结论一致,故通过稳健性检验。
3.4 异质性分析
本文对全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得到分样本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统计显著性,而在中部地区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具体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每增加1,产业结构升级4.342,数字经济在1%的水平上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每增加1,产业结构升级3.45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大。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具体而言,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大,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级、服务型导向演变。同时,城镇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长,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与资源,为第三产业提供了繁荣的土壤和市场需求,这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就业人数的增长似乎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相对缺乏高质量的第三产业工作机会。这表明单纯增加就业并不能直接促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综上所述,数字经济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流动性促成了产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还通过数字服务的普及和应用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其次,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大的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4.1 政府
4.1.1 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数字通信网络的覆盖和质量,如推动5G网络、高速光纤宽带等先进技术的普及。这不但能提升公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商业活动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进一步投资于这些领域将确保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吸引外部投资者。
4.1.2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数字经济投资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减免企业研发支出等手段,激励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所有规模的企业扩大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兴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此外,可以考虑建立特定经济区或科技园区,为专注于数字经济的企业提供集中的资源和配套服务。
4.1.3 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
必须强化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投资,特别是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以保障数字时代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供应。同时,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和交流机制,吸引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为他们在本国开展研究和商业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4.1.4 激励第三产业发展
着重支持和激励金融、咨询、软件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援助、市场准入便利化、行业标准制定,以及为企业合作与扩张提供国际化平台。
4.2 企业
4.2.1 拥抱数字化转型
企业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包括采用云服务、人工智能分析等先进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并最终加强公司的市场地位。
4.2.2 投资与研发创新
为了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企业需要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这意味着要构建创新的团队结构,推动项目开发,并在新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上投注力量,从而能够及早把握市场机遇。
4.2.3 培训与重新技能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员工能力的持续提升。因此,组织需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和数字技能的发展,通过定期培训确保员工技能与行业标准同步更新,以适应数字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4.2.4 跨行业合作
通过与IT、物流、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空间。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或者是技术交流与共享平台。这种跨界合作的创新方法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会。
5 结语
总之,数字经济的影响广泛且深远,要成功适应并引导产业结构健康升级和转型,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策略配合。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与企业自身的积极作为,共同作用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张磊,张鹏.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动力重构 [J].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2): 7-14.
盛磊. 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动力机制、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2): 13-17+34.
王开科,吴国兵,章贵军. 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生产效率吗 [J]. 经济学家, 2020(10): 24-34.
胡俊,杜传忠.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路径及对策 [J]. 经济纵横, 2020(3): 94-101.
茶洪旺,左鹏飞. 信息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J]. 经济评论, 2017(1): 80-89.
林宇豪,陈英葵. 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要素流动视角下的空间计量检验[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9): 172-175.
戴翔,杨双至. 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9): 83-101.
袁航,夏杰长.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J]. 经济纵横, 2022(6): 85-95.
刘翠花.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增长的影响 [J]. 中国人口科学, 2022(2): 112-125+128.
左鹏飞,姜奇平,陈静. 互联网发展、城镇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7): 71-91.
王俊豪,周晟佳.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溢出效应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8(3): 103-119.
余文涛,吴士炜. 互联网平台经济与正在缓解的市场扭曲 [J]. 财贸经济, 2020, 41(5): 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