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024-06-28 07:15:25李军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1期
关键词:实心球用力双手

李军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下面就以“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深入贯彻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坚定确立“健康至上”的教学方向,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新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从而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部分的项目,学习实心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明确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通过练习提升上肢、肩带、腰腹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投掷的距离和准确性。投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安全教育,学生通过对“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学习,能够为今后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打下基础,掌握投掷技术也能够培养学生上下肢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三、学情分析

体育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逐渐增强,并具有一定的互助合作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方面处于迅速发育时期,内脏机能不断增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与锻炼中许多技术动作要以掌握技术为主,教师对运动成绩方面不要过多地去要求且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培养学生正确、向上的运动观与竞争观。

四、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和基本要领,90%的学生能够做出动作。

2.通过多种力量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及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提高上肢、肩带、腰腹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投掷动作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力和出手速度。

教学难点:全身协调用力,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负责集合队伍并整理队形,随后向教师报告出勤的具体人数。师生间互相致以亲切的问候,之后教师正式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紧接着,教师仔细检查学生的出勤人数以及着装是否符合规范,并妥善安排需要见习的学生。

(二)准备部分

热身:学生在操场慢跑一圈然后做徒手操(徒手操是4×8拍的)。包括头部运动—肩绕环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腕踝关节绕环—双人压肩—双人绕肩—双人背桥。

上肢准备活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纪律性,明确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逐步调整身体状态,从平静到活跃,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从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慢跑和徒手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为接下来的实心球投掷做好身体准备。头部运动、肩绕环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等,旨在拉伸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热身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运动状态,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效率和准确性。有节奏、有规律的徒手操动作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和心态,为接下来的实心球投掷做好心理准备。双人压肩、双人绕肩、双人背桥等动作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温度、拉伸肌肉和关节、激活神经系统、集中注意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接下来的实心球投掷做好全面的准备。本环节教师可在前面做示范,学生仿照教师的动作来做,体现了技能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三)重难点突破

1.熟悉球性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要领,教师可以将这一动作分解为一系列的球性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前体验和学习相关技术动作,为后续的完整动作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练习方法:教师先详细解释练习规则并亲自示范。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排头的学生手持一个实心球放在胸前。当教师发出指令时,学生采用背躬双手传球的方式,将球依次从前往后传递。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通过哨音来指挥整个练习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球性,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2.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练习

(1)握球的方法:双手十指自然摊开,将球稳妥地置于双手掌心。男生应将两食指接触,而女生则保持两食指间1~2厘米的距离。同时,两大拇指需紧紧扣在球的后上方,形成“八”字形状,确保球的稳定性。握球后,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前下方,这样既节省力量又方便后续动作。在握球和持球时,务必确保球握得稳当,两臂肌肉放松,以便在投掷过程中充分发挥手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将球精准掷出。

(2)预备动作:站立时,两脚前后分开,前后脚之间保持大约一个脚掌的距离,两脚的间距为半个脚掌。后脚跟轻轻抬起,双手持球,重心稍微前移,落脚中间偏前的位置。双眼注视前下方,为接下来的动作做好准备。

(3)预摆动作:与准备姿势相同,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前移,眼睛看向前下方。这个动作是为了调整呼吸和身体姿态,为接下来的投掷做好充分的准备。

(4)出手动作:这是投掷实心球的关键环节。在出手时,需要用力蹬腿、送髋,同时腰腹迅速发力。两臂用力前摆,手指和手腕向前拨动,旨在提高手臂的发力速度,使实心球获得更大的初速度和更远的投掷距离。

实心球出手抛物线示意图:

(5)学生先分步练习,然后教师连续做动作,语言叙述动作要领:在投掷实心球时,首先要面向投掷方向,两脚前后站立,身体重心应置于后脚即右脚上,双膝需保持轻微弯曲,双手则将球高举至头部的后上方。投掷时,双脚需用力蹬地,同时收紧腹部,挥动手臂,以此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将球从头部后方用力向前上方(约为45度角斜上方)掷出。在投掷过程中,用力顺序非常重要,应先利用双腿的蹬地力量,然后送髋展胸,最后通过双臂的挥动将球掷出。掷球时要确保出手速度快,用力迅猛。常见的错误在于,有些人没有充分利用蹬腿和收腹的力量,而仅仅依靠双手的力量去掷球,会影响投掷的远度和准确性。因此,在投掷实心球时,务必注意全身协调发力,确保投掷动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练习方法:每个环节后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者两人对练,教师实时鼓励、表扬。分组练习完成后,学生站成四列横队,教师首先展示完整的投掷动作。学生在听完动作要领后,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并动脑思考如何练习。接着,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学生进行了三组原地徒手投掷练习,三组原地直腿坐下投掷实心球练习,以及三组跪姿投掷实心球练习,必要时边做示范边讲解。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从下到上的用力方法,确保蹬地有力且动作协调。同时,也希望培养学生爱思考、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学中,我们会用鼓励、启发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放松活动,通过相互抖动手臂、敲打和按拍的方式,帮助紧绷的肌肉得到舒缓与放松。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表现,并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内容为例,以下是对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技能。从准备姿势、力量积累到最后的投掷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技术要领,并通过反复练习加深了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投掷中。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或设置不同的投掷目标,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力量分配,以追求更远的投掷距离和更高的准确性。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检验了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技能运用方式。

3.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中,教师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如保持适当的投掷距离、避免相互干扰等,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教师还通过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不良习惯,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4.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本节课展示了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这一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实心球用力双手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洗好双手七步走
学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58
让实心球“飞”起来
我用双手改变贫穷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19-01-26 17:32:44
双手握生死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7-17 15:29:08
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
小主人报(2016年1期)2016-12-01 06:23:00
雪花(2015年5期)2015-10-28 18:06:45
用力!用力!再用力!
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2-28 20:45:10
暴力行为
海外英语(2013年6期)2013-08-27 09:23:45
用力过猛
环球时报(2012-02-01)2012-02-01 10: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