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4-06-28 15:33莫炎盈程碧玥
中国商论 2024年12期
关键词: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

莫炎盈 程碧玥

摘 要: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六大都市圈34个地级城市数据,借鉴以往学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回归。研究表明:(1)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能促进都市圈对外贸易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2)从异质性角度出发,这种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都市圈更加明显,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都市圈并不显著;(3)从影响机制出发,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都市圈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带来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空间结构;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

本文索引:莫炎盈,程碧玥.<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018.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5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迎来历史性飞跃,贸易规模迅猛扩大,2020年成为世界性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不断递进的同时,国内外贸易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中转变为贸易强国,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在“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失衡、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何提高贸易质量成为我国解决贸易难题的必要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36%,对外贸易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有效提高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解决我国贸易难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解决我国贸易难题的重要阶段,都市圈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发挥着放大中心城市辐射力、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等重要作用,在区域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都市圈是指以一个或多个城市为发展核心,与周边城市进行职能分工的空间结构体系,发挥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作用,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随着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深入,都市圈区域内自发追求经济绩效的行为愈发频繁,都市圈也从最开始的单中心空间结构转变为多中心空间结构,并对都市圈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产生相互作用(Liu et al, 2020)。相较于单中心空间结构,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都市圈的经济效率,并从人力资本、外资引入等方面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带动当地贸易高质量发展(于斌斌和郭东,2021)。

已有文献大多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空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等单一视角探索研究,但大多以城市群或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尚无基于都市圈空间结构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两者关系视角的研究。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与中国城市群经济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促进作用(姚常成和吴康,2020)。目前学界普遍发现多中心空间结构能更有效地提高城市群的经济效率,并对产业集聚与创新(王磊和高倩,2018)、抑制过高地价(郑涛等,2021)、FDI溢出(王峤等,2021)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综上所述,现有研究聚焦于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但少有研究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作用。

基于此,本文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都市圈空间结构变动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首先,基于我国区域规划建设以及驱动贸易发展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评估了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此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丰富了都市圈、空间结构以及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其次,本文将都市圈作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将都市圈纳入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中,同时采用基于功能网络分析框架的城市联系测度模型,并扩宽了使用范围,为后续保障性措施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为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都市圈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Quai,t为i都市圈在t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β1为不同多中心空间指数对都市圈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β2、β3、β4代表不同维度产业结构水平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下对都市圈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Ind1i,t、Ind2i,t和Ind3i,t代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服务化;Xi,t代表控制变量。

2.2 指标构建

2.2.1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数

结合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本文认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基于此,本文参考刘佳等(2021)以及曹俊文和雷清雅(2021)对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选取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通过熵权法对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测度。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2 多中心空间结构

本文指数参考相关研究对功能网络的修正与对城市多功能联系指数的测量,构建了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指数(Fpi),得到城市功能联系的综合修正模型如下:

其中,GCIjm,t表示城市j与城市m第t年的综合功能联系强度;GDPjt和GDPmt分别表示城市j与城市m第t年的年末国内生产总值;POPjt和POPmt分别表示城市j与城市m第t年的年末常住人口规模。

文章通过点状节点对城市联系的修正中突出市场的作用得到城市之间的市场功能联系指数(FCI),参考王峤等(2021)对区位商的相关计算,得到市场功能联系指数的公式:

其中,FCIjm,t表示j与城市m第t年的市场功能联系指数;LQj(m),t表示j城市或m城市的k部门第t年在城市区域内的区位商;Ej(m),t表示j城市或m城市的k部门第t年的生产总值;Ej(m),t表示j城市或m城市第t年的生产总值;Ek,t表示k部门在都市圈内的生产总值;Et表示城市区域各行业的生产总值。

区位商通常仅用于描述单个城市特定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在计算功能多中心指数时,参考孙轩(2016)对于城市群产业协调的测度方法,将城市间的经济产出比加入计算中,从而得到都市圈功能多中心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GCIjt表示城市j第t年在都市圈内与其他城市之间综合功能联系程度的总和,R'jt表示城市j在第t年的综合功能联系程度的排序。排序后进行回归,并与第j个城市生产总值与都市圈经济总量的比值相乘,即得到城市j所在的都市圈在第t年的整体功能多中心指数FPIjt。

2.2.3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

首先,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的计算,本文参考李虹含等(2020)衡量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Ind1i,t),计算公式为:

其中,Yi代表该地区的第i个产业总产值;Li代表该地区第i个产业从业人数;N表示行业数,本文令N=3,当Ind1i,t=0时,三次产业结构处于最佳状态,若Ind1i,t越大,表示产业越偏离均衡状态,三次产业结构越不合理。

其次,本文借鉴已有文献(孙伟增等,2022)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依次赋予更高的权重来构建产业结构指数(Ind2i,t):

其中,pj表示第j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其中,pj的取值范围为1~3,该数值越大,产业结构的水平越高(汪伟等,2015)。

最后,本文参考李健和卫平(2014)的相关研究,构建产业结构服务化指数(Ind3i,t),本文采用地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ndi,t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SGit代表第二产业生产总值,TGit代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2.4 控制变量

本文将可能影响都市圈对外贸易高质量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之中,参考张洪和金杰(2014)、于斌斌(2015)相关研究,采用固定资产投资(fix)、人力资本( lab) 、政府支出(gov)、消费水平(con)、创新水平(inn)和城市规模(lan)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如表2所示。

2.3 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的六大都市圈,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都市圈和具体的都市圈城市空间单元的构成,主要依据2019年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文件与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六大都市圈,分别为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合肥以及苏锡常都市圈,该六大都市圈分别由各地级市市区、县、县级市等基础城市空间单元构成。本文利用2011—2019年以上六大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和34个城市空间单元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回归分析

首先采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模型对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如表3所示,模型(1)-(6)分别表示不同都市圈对应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证结果显示,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与其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倾向会影响不同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数。具体来说,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上海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推动作用,其中,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合肥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影响显著性较低。而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杭州都市圈以及苏锡常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中,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杭州都市圈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消极影响较为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各都市圈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可能影响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合肥、宁波、南京和上海等都市圈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优势,而杭州和苏锡常都市圈可能相对滞后。

3.2 机制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本文以对外高质量发展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并分别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服务化与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乘项进行回归分析。合肥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的机制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显示: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合肥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对外高质量发展指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了都市圈整体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促进都市圈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协同,从而提高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服务化可以提高都市圈的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同时,这种促进作用会由于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结构所处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4 建议

本文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建设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使用2011—2019年长江三角洲六大都市圈城市数据,借助功能网络分析框架的城市联系测度模型,研究都市圈空间结构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路径,上述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都市圈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提高都市圈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的都市圈建设,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我国城市群区域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鼓励都市圈产业结构多元化。针对那些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都市圈,可以采取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政府可以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其次,推进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同时需要注意区域协调发展。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都市圈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对都市圈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或多或少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在完善我国新型空间布局的同时更应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对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政府应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后与都市圈以及城市群发展规划相匹配,逐渐形成多中心、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最后,强化都市圈间的合作与协同。政府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政策措施加强都市圈间的合作和协同,减少空间距离对要素流动产生的阻力,降低要素迁移成本和促进产业转移,进而有助于城市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的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Liu Y, Zhang X, Pan X, et al. The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 Cities, 2020, 104: 102801.

于斌斌,郭东.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 理论与实证[J].经济问题探索,2021(7):148-164.

姚常成,吴康.多中心空间结构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吗: 基于形态与知识多中心视角的再审视[J].经济地理,2020,40(3):63-74.

王磊,高倩.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2018,33(6):96-102.

郑涛,孙斌栋,张婷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地价影响研究[J].地理研究,2021,40(6):1610-1620.

王峤,刘修岩,李迎成.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的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21(5):114-132.

李虹含,贺宁,汪存华,等.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5): 54-61.

刘佳, 黄晓凤, 陈俊. 高铁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 2021 (1): 14.

曹俊文, 雷清雅.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21, 37(15): 100.

李健,卫平.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5-12.

付文宇,赵景峰,李彦.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1,37(22): 130-134.

周健,张桂文.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态关系:国际比较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9(3):64-78.

于斌斌.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 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 83-98

张洪,金杰,全诗凡. 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长与空间效应: 基于70个大中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4(1): 42-58

孙轩. 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多指数评价与分析[J].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6(3): 99-110.

猜你喜欢
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宁合都市圈金融发展的路径探析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6年1-9月)
大都市圈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及发展思路
东京都市圈人口调控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发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江苏主要指标占长江三角洲比重(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