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现状概述与发展对策分析

2024-06-26 21:16周碧兰曾慧易宏辉余艳宏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周碧兰 曾慧 易宏辉 余艳宏

摘要:本文聚焦于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发展,重点阐述了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归纳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基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度和影响力、优化基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医疗服务;互联网+;“互联网+”医疗服务

引言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开放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于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目前,虽然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多,但存在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医疗服务工作流于形式、医疗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性和迫切性,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革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1]。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明确提出支持医疗行业创新服务形式,如开拓“互联网+医疗”的新形式,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走向常态化的步伐。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3],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内涵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当前“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

1.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内涵与意义

1.1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内涵

“互联网+”是指灵活运用新型载体“互联网”,将其与各行各业进行创新性的深度融合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降低服务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医疗服务是指为患者开展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多形式、多方面的健康服务[4]。

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不同,“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从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治疗、妇幼保健和居家养老等多方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一种新模式,可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分为五大类,包括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应用物联网的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应用下的互联网医疗,基本涵盖了我国医疗服务新形式[6]。

1.2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意义

“互联网+”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将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并且助力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治疗、妇幼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更好地发展,在保障全民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1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和共享

我国的医疗资源丰富多样,但存在着发展和分布相对不均衡的现状,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如高素质的医疗技术人才、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和完备的信息资源、药品等,多集中在城市的三甲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难以满足基层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而“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能有效实现医疗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推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农村、基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患者到基层就诊的意愿,提升普通民众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

1.2.2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能推动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有序开展,患者可以自主选择网上或线下医院挂号,医疗机构提供在线或线下问诊、预约检查、自主缴费、网络查询结果、线上或线下复诊、审方和药品配送等服务。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常见的慢性疾病或非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可减少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降低患者就诊次数,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时间,减少患者接触感染源和交叉感染机会,最大限度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1.2.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

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是保障医患关系和谐有序发展、提高医院整体实力、助力医院蓬勃发展的核心所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能实现对病人信息的一站式管理,方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史、就诊和病情等重要信息,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生对患者的误诊率。此外,“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还可通过引入智能化医疗设备,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和医生的工作效率,让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还能支持远程医疗,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并能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可移动的穿戴设备,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患者居家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为患者提供方便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

2.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研究相对较早,主要是“互联网+”医疗模式的重要性研究或医疗在线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7-8]。例如,英国推行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智能分诊化模式,通过发放保健卡或建立健康档案等途径提供长期、多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芬兰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采用互联网医学数据库监测疾病流行情况,积极为患者提供线上医疗服务。美国的互联网医疗体系发展较为成熟,近年来,积极制定远程医疗服务新政策,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有序开展。新加坡致力于开发“健康监测系统”,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促进了国外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发展。国外采用互联网技术,如远程医疗、及时分诊、实施长处方和无接触配送药品等措施,缓解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其他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下降的问题。总体看来,国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和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2.2 国内研究现状

据统计,我国已有19个省份依托目前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或专网平台,建成了各省统一规划的远程医疗网络平台,有158家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支持下,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体系[9]。江苏省南京市有多家医疗机构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分级诊疗环节,搭建起有序高效的就医体系,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节约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就医费用,提升了广大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武汉市三级医院运用“互联网+”居家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多元联动、医护技药等多学科团队相互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浙江省肿瘤医院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肿瘤全病程管理模式,为患者带来了便捷的就医服务、降低了综合就医成本,并拓展了医院的影响力。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患儿家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家庭,从而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诊疗服务。总之,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3. “互联网+”医疗服务现存问题

3.1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诊疗信息存在易泄露的风险,且存在监管方式相对单一、监管内容比较模糊等问题,加之医疗主体存在多元化和职能冲突的情况,其法律关系与法律职责的边界较模糊,难以保证敏感的医患关系能够和谐有序地发展。虽然我国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纲领指导,但存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法律体系推进较缓慢、监管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加强法律对互联网医疗的实时监管、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市场准入机制,是保障互联网医疗产业持续稳定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3.2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度不够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研究还处在早中期阶段,且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各项资源相对聚集的高等级医院,如省级或市级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少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实践性研究。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群的患病人数增多,尤其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慢性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但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等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度和操作能力较薄弱,加之没有有效合适的学习渠道,使广大老年人患病群体形成逃避甚至拒绝“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心理,影响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度。

3.3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有待优化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开展线上诊疗、在线慢性疾病管理、在线健康教育等方面。近年来,由于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数量不断上升,大量老年人患病群体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部分医疗机构探索和实施了智慧导诊、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新形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来说还不够成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容主要为病情问询、疾病诊断、药物治疗等,但线上医生无法面见患者本人,不能完成触诊、叩诊、听诊等体格或其他检查,导致医疗服务缺乏精准性和灵活性。

4. “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对策

4.1 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监管体系建设

分别从监管主体、医疗服务过程和医疗行业三个不同层面构建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网络体系,并加大力度监督其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明确互联网医疗机构科目范围和医师线上诊疗范围、推行远程的电子处方合法性审查、强化信息安全审查、保护个人隐私和准确划分互联网医疗纠纷各方主体责任等措施,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法律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可追踪的监管系统,从而实现就医全过程、实时监管,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4.2 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一方面,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落后及欠发达的地区,通过“互联网+”引入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并积极引导医疗人才走向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乡村医疗机构或医药企业,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均衡发展,给予政策激励、项目和建设资金支持,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基层、农村的普及度。另一方面,增强医务人员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理念和操作技术水平,促进其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影响力。

此外,加强宣传和培训,如通过电视、宣传单、社区老年活动以及网络等多途径宣传“互联网+”医疗服务,对标老年人当前关心的疾病健康知识、养生保健知识、线上就诊流程、“互联网+”技能学习等新需求,吸引更多社会人士以志愿者形式给予老年人“医疗服务”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老年人充分了解“互联网+”医疗服务内容和优势,提高公众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4.3 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多方面调查和评估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需求,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适配度和针对性。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研发和完善适合家庭或个体使用的多样化智能医疗设备,增强产品预防和自主诊断的功能,满足不同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容扩展至诊疗前的疾病预防、健康知识科普,以及诊疗后的康复服务,推动形成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从而提供开放性、精准式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医疗领域服务模式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医疗机构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病历建档、医疗信息查询、远程会诊、电子处方和远程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文聚焦于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发展,重点阐述了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改进措施,希望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霞,马莉丽,杨风,等.我国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2,43(5):21-24,29.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EB/OL].(2020-03-05)[2024-04-05].http://www.nhsa.gov.cn/art/2020/3/5/art_37_2808.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3-03-23)[2024-04-05].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3/23/content_5748063.htm.

[4]杨秋波.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J].互联网周刊,2023(17):74-76.

[5]路冰,刘义芳,魏传宇,等.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J].电子质量,2022(2):90-93.

[6]钟小燕,白晶,罗荣.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1):20-22,28.

[7]吴佳琪,钱东福.互联网医疗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学视角[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6):539-545.

[8]杨辉.医学中的全科医学——从《柳叶刀》200年历史看现代医学中的全科医学发展(五):约翰·弗莱的国家间全科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6):633-636.

[9]储爱琴,葛文杰,张海玲,等.“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5):61-65.

作者简介:周碧兰,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医药教育。

课题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疫情下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研究(编号:XSP2023JYC169)。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从市场失灵理论谈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政府治理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实施的可行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