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的双重维度探析

2024-06-26 18:43郭亚威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教学创新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迭及广泛应用,网络已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学生个体主动、被动地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与内容呈现多元化,这无疑加大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对此,科学审视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的现实维度,不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实践维度中寻求新突破,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创新向纵深发展,成为当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题。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网络信息化将是社会生活的常态,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已是资深“网民”,网络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前所未有,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做到守正创新。

1. 现实维度:网络信息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必经的现实考量

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普及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3月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2]。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说明必须科学审视、把握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活动存在的难题与机遇,扬长避短,使用好网络信息化这把“双刃剑”。

1.1 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1.1 网络信息多元、碎片化,影响思政课教学系统性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各类网络自媒体快速发展,社会个体获取信息简单、快捷,从而形成了以短视频、自媒体短文章等为载体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致使网络多元、碎片化信息充斥着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种多元、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弱化了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一方面,学生个体获取单条信息的时间成本较低,动动手指便可几秒钟刷完一条新闻、一个短视频。因此,经常无意识地耗费大量时间来阅览海量信息,久而久之,对非专业课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失去耐心。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具有严谨性和系统性,同时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系统性掌握,需要依赖前后连贯的思考,而这正是碎片化网络信息所不具有的,长时间接触多元、碎片化网络信息会忽视这些,从而形成“关注‘虚无内容与忽视深度、关注碎片与忽视系统思维方式”的状况[3]。对思政课教师而言,加大了课程教学活动难度;对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消极态度。

1.1.2 网络信息短平快、即时化,思政课教学缺乏时效性问题

网络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传播即时化,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设备、云计算等,使得信息传递、交流、处理等变得更加迅速、高效和便捷,基本不受时空限制。这并不是缺点,但是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的特殊性,就产生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学生获取知识来源于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但是网络终端设备的便携性,使网络信息实时更新,这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内容的“新鲜”度有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网络信息即时化,高校学生群体随时接收网络热点舆论事件,但思想还不够成熟,对问题认知不够全面,容易被网络信息误导;另一方面,如果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思政课教学就会变成与当下生活脱节的“说教”,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理论知识抽象空洞,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会不明显,使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1.2 网络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增添新动能

1.2.1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有助于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传递、搜索打破了时空限制,“时事资讯、社会热点舆论事件等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4]。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思政课教学素材,既有静态资源,又有动态资源,既包括图像资料、时政资料,又包括其他教学网站、学科资源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性赋予思政课教学新内容、新表达。

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功能具有移动便携终端的共享性、即时性。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课程资源,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形成以思政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新模式,即充分挖掘网络信息中的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处理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问题,有助于思政课程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使学生寓学于乐。

1.2.2 网络信息平台多样,有助于延伸思政课教学方式

网络信息化平台种类多样,短视频、自媒体、直播等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打造以网络信息平台为载体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和“网络信息化平台教学”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延伸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以面对面讲授为主,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开展与运用,能够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应用其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载体、网络资源的优势,延伸教学方式。一方面,运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互动性,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状态,为思政课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准备,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将社会现实题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其明辨是非对错,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

2. 实践维度: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的实施路径

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创新,须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推动“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细、落小、落地。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紧跟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及趋势,积极探寻新型、多元化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切实与网络信息化相融合,并借助网络信息化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致力于把思政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打造思政课教学育人新样态。

2.1 创新思政课教学育人理念,树立网络信息化思维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与时俱进,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政课,就要充分认识网络社会化、社会网络化,即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新方向、新阵地,要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思政课教学育人理念,养成网络信息化思维。

网络信息化思维在思政课教师教学中的体现,其一,是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平台、技术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以此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打造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政课育人课堂;其二,是思政课教师要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前沿,借助网络信息化、数字化,打造网络智慧课堂、线上学习平台、微课短视频等多元信息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给思政课教学“锦上添花”,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2.2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更新思政课教学素材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社会生活中容易触动人们情绪的舆论事件极易快速传播和放大。对于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理性的社会认知,也要具备正向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这样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魅力。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素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思政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具有科学真理性,是学生个体把握生活中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的一把尺子,也是学生理性分析、衡量社会事物的基本出发点。因此,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理和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回归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讲道理、明是非。

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本人要及时关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热点事件,理论联系实际,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改变思政理论的单调性、教师“独奏”的低效率状态。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正确引导舆论,为学生解惑释疑。

2.3 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拓展思政课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化平台及技术运用已多样化、成熟化。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借助网络信息化条件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整合、分类思政资源,积极拓展教学育人新模式。

思政课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拓展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进传统思政课堂和网络信息平台相结合,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例如,课前教师通过将思政课程内容分享在网络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有针对性地分享教学资源、发起讨论、收集反馈信息,将传统思政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拓展至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利用好各个网络信息平台的比较优势,克服其劣势,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的网络平台具有不同的优势及使用习惯、特点,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物尽其用”,针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不同特点,思政课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探索发掘各具特色的网络平台,能够在教学中“为我所用”。因此,综合运用各类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拓展思政课教学模式,对提高思政教学育人有重要作用。

2.4 关注网络流行用语,丰富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流行语主要伴随重大新闻、热点舆论事件出现,是“多数网民对某一事物有共同看法的认同方式,且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5]。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流的“网民”群体,网络流行语已融入他们的生活,这为丰富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关注、引用社会网络流行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能够进一步将思政课讲得更有感染力、亲和力,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达到共鸣、共情的教学氛围。

一方面,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思想观念,是探寻他们潜在想法、深层内核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把网络流行语运用至课堂是融入学生的一种方式方法,结合严肃、认真、真实的理论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以网络流行语为依托,主动融入学生,吸引学生参与互动,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堂氛围,更好地传授思政之“道”。同时,也要警惕网络流行语具有随意性、不规范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对其进行辨别,有意识地正向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看待及使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不良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与全面普及,对当下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方式已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教”与“学”也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内容、形式方面的实践创新与探索,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寻求新突破,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课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6)[2024-03-20].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4-03-02)[2024-03-20].https://www.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3]袁婷婷.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三何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5):44-47.

[4]林艳君.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设计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5):63-65.

[5]李志昂.网络流行语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点及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0):228-230.

作者简介:郭亚威,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教学创新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影响
网络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思想变化
言语识别在新交际模式下发展的思考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