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温·戈登“听想”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实施效用及意义

2024-06-26 15:33张霞
艺术评鉴 2024年6期
关键词:戈登钢琴教学教学理念

【摘   要】埃德温·戈登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基于“听想”的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深受音乐教育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戈登音乐教育理论中的“听想”教学理念,并探讨其在钢琴演奏艺术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用和积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埃德温·戈登  钢琴教学 “听想”教学理念  实施效用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6-0111-06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霞,副教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钢琴演奏和钢琴教育研究。

埃德温·戈登,是当今美国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音乐教育之父,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他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获得低音提琴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1958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多所大学,讲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其学术盛名在国际音乐教育界极具影响力。戈登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他创立的“音乐学习理论”在音乐教育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与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铃木等音乐教学理论齐名,在西方国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戈登创立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音乐能力倾向;音乐“听想”教学理念;音乐学习顺序;有序性的音乐课程;儿童早期音乐发展和教育。其中“听想”教学理念是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中最为核心的概念。

戈登认为,“听想”是人学习一切音乐技能的基础,也是体现音乐本性的重要方面。通过其实践对音乐本质属性进行考察,能够为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聚焦戈登的音乐“听想”教学理念特征,集中探究其在钢琴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效力和指导作用。

一、埃德温·戈登“听想”教学理念的内涵

(一)“听想”教学理念的定义

“听想”教学理念是戈登音乐教育理论中的核心理念。戈登通过自己多年的音乐教育经验和对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研究,于1974年创造出了“听想”一词。在1975年出版的著作《音乐的学习顺序和模式》一书中,戈登将“听想”这个概念界定为在思维意识中聆听和理解声音的能力,此时音乐的声音不再以物理声响的形式出现。在早期,戈登对“听想”简单理解为:“在思想意识中聆听和理解声音的能力,在物理声响缺失的条件下,大脑中出现音乐之声。”他认为所谓“听想”,是在通过有意识的聆听后,将听到的音乐之声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声音。进一步来说,“听想”也将影响到音乐学习者的读谱、作曲或即兴演奏的过程。“听想”是由“听”和“想”两方面组成的,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听知觉活动,而是一种超越了简单模仿的音乐学习过程。“听知觉”“模仿”和“听想”之间有很大差别,前两者学习到的是音乐浅薄的一面,缺少对音乐的独立思考。与“听想”相比,它们关注到的仅仅是音乐较为肤浅的部分,容易使学生忽视其背后更加富有逻辑表达的内容。

戈登通过“听想”音乐教学理念想要强调的是:“声音真正成为音乐,并成为“听想”的过程,其根本条件在于听知觉之后,在于声音消失之后。”戈登对于“听想”教学理念的解释是“声音本身不是音乐”。声音通过“听想”才能称为音乐。戈登认为:“声音在发出后,听觉感知便会发生,在声音进行听觉的感知后,声音才会变成音乐,才会被听想。听想是需要去感知的,而聆听是需要听想的。”戈登将音乐“听想”与感知觉结合了起来,他认为“听想”并不是浅层次的感知觉,而是深层次的高级音乐认知活动。当音乐已经不再存在或并没有发出真正声音时,依旧能用音乐的语言和思维安静地聆听、分析、学习且理解领悟音乐。

总的来说,音乐“听想”不是简单的听觉现象,也不是浅层的音乐想象,而是在对音乐本身的普遍认识和理解之上结合音乐展开的想象,是个体对音乐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从感知觉到认知觉的转变,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听想、模仿、记忆和认知,个体完成“音乐听想”,进而实现对音乐的内在领悟。教育者通过对音乐的“听想”,从所听到的音乐、创作、演奏、即兴表演中,获得思考与理解音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听者在声音尚未发出或已经结束时,依然能够依据其储备的音乐知识以及辨别与推衍能力,让音乐在脑海中还原并表现出来。总之,音乐“听想”就是在理解层面的音乐记忆、音乐思维以及对音乐的同化与建构过程。

(二)“听想”教学理念的分类与阶段

1.音乐“听想”的八大分类

戈登秉承音乐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并通过音乐学习内容与不同的学习阶段,在《音乐学习序列》一书中归纳总结出音乐“听想”的八种形式:

在这八种类型中,当学生直接聆听熟悉或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需要对熟悉或不熟悉音乐的调性、节奏等元素进行大致的听觉感受。而在阅读熟悉或不熟悉的音乐乐谱、记谱与听写、回想与演奏、回想与写谱,以及作曲与即兴创作时,他们与乐谱的关系则需要离开表面的听知觉感知,进入“听想”。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学习类型中,不论是读谱、听写还是回想,都已经来到了“听想”的范畴。这种有意识的聆听方式会在乐谱的节奏、音调层面体现出来,或是直接通过音符组合的演唱、演奏或即兴创作直接呈现出来。因此,在音乐科目的学习中,结合音乐“听想”所指出的八种类型,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年龄段、不同音乐作品,先对将要学习的音乐内容进行有目标的教授,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音乐本体。

2.音乐“听想”的六个阶段

根据授课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基础,戈登将音乐“听想”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之间联系密切、循序渐进,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当达到更高阶段时,其他阶段仍然持续进行。

第一阶段:即刻的记忆与保留。一开始听到音乐时,学生往往无意识地对音乐进行聆听,产生即时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学生的大脑中仅持续数秒的时间。

第二阶段:对音乐调式、旋律的乐句和节拍节奏进行模仿和听想。在“听想”后,学生有意识地回忆、模仿出音乐中音的高低和音值的时长,并对音乐旋律的基本音高、音长及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模式加以整合。

第三阶段:通过前面对音乐短暂的回忆、模仿及听想,学生可以主观或客观地建立起对音乐旋律的调式和拍号的认知。学生可以对音乐基本音长加以组合,来整合出大家所“听想”到的拍号,或是组合出节拍、速度或节奏结构变化的重点。

第四阶段:在“听想”中,有意识地记忆已经组织过的音乐调式、音高、音长及速度和节奏模式,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评价。然后进行再次的重新整合,以及对将要出现的音调和拍号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化,以便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

第五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让他们有意识地回想音乐片段中出现的基本音高和音长,养成音乐听想的习惯。学生所听的音乐越多,大脑中建立的各种音调和拍号及音乐的音高和音长的模式就会越多,他们的“听想”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第六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创作新的乐句和旋律,对将要听想到的音乐的基本音高和音长模式进行预知与预测。

(三)音乐“听想”教学理念的方法

戈登的“听想”音乐教学理论认为,“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是开发学生听力和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能够最高效地发挥学生“听想”能力的方法。在戈登“听想”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整体”部分指的是音乐课程中所使用的音乐教材。而“部分”的主要内容则是指音乐中的旋律调性和节奏节拍。戈登的“听想”音乐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整体—部分—整体”。这实际上是将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首先让学生对音乐教材进行整体感知。这要求在一节课的开始前,学生先完整地感知和体验音乐,通过聆听、身体的律动、打节奏节拍、简易的舞蹈动作、乐器演奏、即兴表演等各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从而获得整体的音乐感知和听觉感受。

第二个过程:分段落进行教学,并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识别和学习。教师在演唱、演奏示范完局部一段或一句音乐旋律、节奏型之后,请学生记录即刻的反应并主动思考。通过对音乐的调式调性和节奏速度的探究学习,来大致把握音乐的风格。在课堂中分段学习,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速度、曲式结构、强弱变化等,从而掌握整首歌曲。

第三个过程:再次感知。当学生将前面两部分的听觉体验和音乐理论及技能知识联系在一起,结合对旋律的理解、调式、节奏及速度的分析,以及器乐演奏等创作出来的音乐内容,他们就可以深入理解音乐的调式、节奏、节拍、速度、强弱、风格以及情感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由“听”转变成“听想”,从音乐的“听”和音乐思考相结合的情景中,进入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

二、“听想”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的实施效用

中国随着钢琴乐器在19世纪的传入,开启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钢琴艺术在中国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其业界的琴曲佳作、艺术演奏、教学教育和理论研究,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今的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所呈现出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多元化”时代面貌,钢琴教育更是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光芒四射的现状。戈登的音乐教学理论以其“独特的学习视角”和“学习科学”,为当前的钢琴演奏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解决在钢琴教学中尚存的学科壁垒和教学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个人量化

戈登的研究视角是以学生为探究主体,要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应该如何去“学”音乐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继而从学习者的视角进行有效的钢琴教学活动。首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考量教学内容,设计施教方法,并准备“应策预案”。戈登认为,人的智商、才能都不尽相同,大多数人的音乐天赋和才能都是一般的。所以,教师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让音乐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拓展其能力,同时给予音乐能力普通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学习机会,从而使他们都能获得提高。

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考虑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通常应基于学生已有的音乐成就,而不是他的音乐潜能,来对其音乐才能进行主要的判断。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个人已有音乐能力的程度、生理特征(例如手指的大小长短)、心理特点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衡量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其已达到的音乐弹奏程度,因材施教,选择相适应的钢琴教材及曲目进行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结合戈登的音乐“听想”教学理念,面向班级学生,在“知识性”和“情景性”并重的课程环境中,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优化个性,科学实施个人量化的钢琴演奏艺术内容的教学活动。

(二)视听结合,有序教学

音乐是一门优美的语言,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符作为音乐的语言,是音乐的核心,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戈登的“听想”音乐教学理念中,他始终秉持着先聆听后读谱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学生首先要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在大脑中回忆、联想,形成对音乐的初步印象。在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再认真读谱,确定音乐的调性、音高、节奏、节拍以及和声等音乐本体元素。最后,学生需要深入体会音乐的内在情感和内涵。

因此,在钢琴实践教学活动中,当学习一首新的钢琴作品时,应先从聆听这首钢琴音乐作品开始。在第一次完整地聆听作品之后,该作品的音乐风格曲调要即时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经过第一次的“听想”,接下来第二次聆听时,学生应感知音乐的调式调性、乐段乐句、节奏节拍、音高音长,并在“听想”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所学新作品的曲式结构。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首先介入音乐“听想”学习的环节,启发学生通过“听想”,对其新学作品的音乐结构形成正确的整体认知,继而为正确读谱、弹奏练习和熟练生动地演奏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这种学习方式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对于强化钢琴演奏艺术的共性内容和优化其个性内容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乐谱“听想”学习。在开始指导学生学习一首新作品的时候,可以采取乐谱识读、乐曲分析、音乐听赏和演奏观摩等学习方式和途径,实施作品演奏的“听想”训练环节。在“听想”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形而上”的理性化学习实践活动,并追求“形而下”的感性化艺术演奏情感。通过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形而下”和“形而上”的浑然一体,以实现学习质量的深化和演奏水平的提升。

三、“听想”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音乐本体语言的优美表达和音乐听觉的审美体验

当代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觉文化,而不是视觉文化。但是当代大部分地区的钢琴教学效果更多停留在视觉文化上,过分依赖让学生通过看音符来弹奏,而忽略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听”和“想”来探索音乐的深层次内容。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听想”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戈登“听想”音乐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音乐的本体。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聆听音乐来实现对音乐的理解,而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听想”可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聆听”是“听想”音乐教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具体的教学实践。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听觉上的培养和训练应当在培养演奏技巧之前进行。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必须提高音乐素养,具备敏锐的听觉感知和想象理解能力。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让学生沉浸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使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触手可及。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和思考音乐本体,建立音乐艺术的听觉文化观念。

在学生学习乐谱、练习琴技和回忆的过程中,应该让“听想”音乐的过程始终贯穿其中,并为这一过程赋予丰富的背景意义,然后依据这种“听想”进行演奏或倾听他人的演奏。总而言之,音乐学习中“听想”教学理念的切实应用,有助于提升音乐本体语言的优美表达,增强音乐艺术听觉的审美体验,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按照乐谱符号进行演奏。

(二)有助于促进音乐技能基础的巩固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戈登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听想”要建立在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上。对音乐音调、节奏、节拍、演奏的学习至关重要,加强学生在音调和节奏两个方面“听想”技能的学习是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戈登在音乐教学中要求每一次音乐课堂的前十分钟都要专门对音调和节奏进行训练。通过渐进式学习音调和节奏,将各种音乐技能联系整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构成音乐素材的音调模式和节奏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更多的音乐语汇和音乐句式。

为了提升学生的音调、节奏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扎实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并加强对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成就感,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还为他们后续的深入探究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本体语言中,音调节奏的正确把握和音乐感知能力的优化,对于提高旋律演奏的表现质量、增强主调音乐演奏的层次美感以及丰富复调音乐表达的逻辑意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音乐中的音调和节奏,是音乐艺术构建元素中的核心材料部件。

(三)有助于培养音乐听觉文化并加强逻辑思维的联觉能力

从音乐形式的角度来看,音乐是声音材料的逻辑“结构”内容。音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急促徐缓、旋律的欢快舒展、主调的繁简相伴、复调的语气呼应、音色的亮丽柔暗、力度的强弱循序、织体的丰厚洁简以及音乐音响所激发“音乐耳朵”的情景联觉或精神闪现,都体现着每一首音乐作品的逻辑内容。在钢琴演奏艺术学习过程中,实践音乐“听想”的正确训练并培育其学理方法与习惯,对于深刻“解构”音乐结构语言,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逻辑,并结合“听想”引导下形成的内化音乐思考来进行优质的学习与演奏,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音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身心健康、文化思维和社交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音乐的“听想”。他强调在音乐学习的全过程都要重视“听想”这个环节,音乐学习应该从“听想”开始,并以“听想”结束。对音乐的“听想”既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对学习音乐的目标。要通过对音乐的聆听、读谱视唱、演奏和即兴表演的过程,建立有序完整的音乐语汇,进而建构逻辑合序的音乐思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听想”的训练,其旨意是学习和积累音乐语汇(音调、节奏等),是认识、理解作品,继而完整、优美地演奏乐曲的学科基础。学科基础对于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学理支撑。音乐语汇和音乐作品的积累,是一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逻辑效应。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学习中,通过“模仿”音乐“听想”过程,可以积累音乐语汇、正确识读乐曲乐谱、深刻认识音乐内容(包括本体语言内容和艺术时空内容)、创新音乐演奏技巧,从而完美地完成音乐“一度创造”中的“二度创造”的艺术表现内容。

四、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审美离不开有意识地聆听实践。戈登音乐“听想”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将“听想”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听想的能力。戈登的音乐“听想”理论还吸收了认知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大脑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与音乐能力,从而深化对音乐的内化理解,完成音乐的审美体验及其艺术演奏实践。戈登的音乐“听想”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多元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钢琴演奏艺术的教学实践中,从音乐的“本体语言”出发,关注音乐认知的学习规律,关切学生学习要求的层级性,通过对音乐“听想”的正确训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与理解音乐构成元素的特性。在音乐“听想”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听、看、读、想、表现、创造的综合音乐能力。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其“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音乐内容,体现在音乐材料元素的“本体语言”之中。音乐学习中的“听想”训练,是培养音乐艺术“结构”的“解构”能力。因此,音乐学习中的“听想”能力,对于理性且深刻地表达音乐本体的语言逻辑,对于“结构”且创新地表现音乐的艺术内容,富有积极的引领效应。戈登的音乐“听想”理论在钢琴演奏艺术的教学与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对于学习质量的优化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具有学习“方法论”科学的推进效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戈登.音乐学习的序列[M].芝加哥:G.I.A.出版社,1997.

[2]戈登.音乐能力的本质[M].芝加哥:G.I.A.出版社,1987.

[3]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4]埃德温.戈登.音乐的学习顺序[M].梁小娟,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5]罗琇琇.浅析戈登的“预备听想”[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6]吴珍.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5(02):7-10.

猜你喜欢
戈登钢琴教学教学理念
从德布罗意波到克莱因-戈登方程
孩子和爸爸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