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的角色与价值

2024-06-26 15:32:18王艳文
艺术大观 2024年12期
关键词:角色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摘 要: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还在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书画艺术,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的角色与价值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民间艺术;书画传承;角色;价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2-000-03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式,始终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民间艺术不仅以其质朴、生动的表现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一、民间艺术的概念及特征

(一)民间艺术的定义

民间艺术是指由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发创作、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体现。它区别于官方艺术和学院派艺术,体现了一种淳朴、质朴的民间气息和生活情趣。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并非受过专业艺术训练,而是凭借天赋和生活体验,将自身的生活情怀和审美追求自然而然地融入艺术创作中。因此,民间艺术作品大多朴实无华,却别具风味,蕴含着深厚的生活智慧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民间艺术的创作动机并非追求艺术价值或者商业利益,而是出于生活的需求和审美的追求。它紧密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无论是年画、剪纸、蜡染、编织等工艺品,还是曲艺、民歌、民间舞蹈等表演艺术,都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民间艺术之所以与众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均植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和民族传统,从而形成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遗产。这种地域性和民族性赋予了民间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民间艺术的特征

民间艺术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贴近生活的朴实无华的风格。它不追求雕琢精致的外在形式,而更注重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表达。民间艺术家往往运用生活中最质朴的材料和简单的工具创作,作品显得极其质朴,却蕴含着浓郁的生活味道。民间艺术创作者大多缺乏专业的艺术训练,仅依赖纯朴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他们不受任何成规教条的约束,在艺术创作中返璞归真、率性而为,形成了一种天然去芜存菁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纯朴自然、不做作的艺术体验。

民间艺术紧密联系群众生活,自由表达人们的情感追求和生活理想。它不像雕塑、油画那样过于庄重肃穆,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生命气息,时而欢快奔放,时而细腻温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彰显了浓郁的生活情趣。由于民间艺术植根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因此必然会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例如,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注重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体现了那里大自然的壮阔豪迈;而苗族的蜡染拥有极富层次感的图案构成,折射了苗族同胞的质朴柔美。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代代口耳相传。一些优秀作品由于其生动形象、深邃蕴意,成为人们探讨人生、表达情感的途径,从而不断传承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民间艺术的这种“活”的特点,使其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书画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书画艺术的传承是文化根脉的延续,中国书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笔墨纸砚的技艺展示,更是中华民族历史、哲学、文学等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体现。因此,书画艺术的传承,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延续和传承。通过学习和传承书画艺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书画艺术的传承是艺术创新的基础,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书画艺术同样如此。在传承的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汲取其中的精髓和养分,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同时,他们也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理解,对书画艺术进行创新和探索,推动书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书画艺术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书画艺术的传承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技艺和技巧,更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这种民族精神包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和谐包容等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学习和传承书画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种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1]。

三、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的角色

(一)丰富书画艺术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发挥着丰富表现形式的重要作用。由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贴近大众群众,它的题材内容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节庆习俗、信仰传说等各个方面,兼有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的双重功能。这种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题材为书画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汇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书画艺术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例如,年画中经常采用夸张、对比、变形等手法,形成了一种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剪纸作品线条流畅有致,构图谐趣盎然,具有扁平化、装饰化的明显特点;蜡染图案则以层次分明、色彩斑斓著称。这些民间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为书画艺术拓宽了新的视野,使之不再局限于工笔重彩或写意泼墨的传统范畴。

当代一些书画家在继承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新的艺术表现形态。比如,有的画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剪纸艺术的黑白对比效果,在其创作中大量运用出人意料的黑色线条元素,形成了一种极富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新颖风格。有的画家为了突破传统水墨画的界限,吸收了木刻版画艺术的手法,发展出雕塑般的立体水墨画等。还有一些书画家受到民间艺术的启发,将版画、拓片、印章等民间手工艺引入书画创作,使作品形式更加多元立体。可见,民间艺术为书画艺术拓展了全新的视觉表现语言,不仅为画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更为观者带来了别样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从而极大丰富了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2]。

(二)赋予书画艺术民族特色

民间艺术孕育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自然会体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气息。当这些民族特色和地域元素被融入书画艺术创作时,便赋予了书画以鲜明的民族性格,这对于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蕴,以剪纸为例,它体现了中国人勤劳朴素、勇于创新的民族性格;年画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吉祥如意、富贵图腾的祈愿追求;蜡染则彰显了少数民族质朴淳美的民族气质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情怀。当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元素被书画家巧妙运用时,便使作品充满了民族的独特气息,增强了中国书画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比如有的画家,在水墨画创作中大量运用民间剪纸手法,以出人意料的笔触和构图,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超现实主义的写意水墨,勾勒出民间风土人情,折射出当代书画家对传统文化独有的解读和诠释。

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在其“艺术与生活的图像记录”创作中,大量取材于中国民间习俗,笔墨写实,记录下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场景,呈现出一种质朴淳厚、返璞归真的东方意韵。有些书画作品虽然没有直接借鉴民间艺术元素,但由于作者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民间气息,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审美追求[3]。

(三)为书画艺术注入生命力

民间艺术源于民间、植根民间,往往具有直白质朴、亲和自然的特点,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命张力,正是这种质朴生动、活泼自然的生命力,为书画艺术注入了勃勃生机,使书画艺术不再只是坐而论道的象征符号,而是活生生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题材贴近生活的本真,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农耕渔猎、节日喜庆、生老病死等,这些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创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直接朴实,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很多书画家借鉴这些质朴的生活题材,使画作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贴近大众生活,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民间艺术创作手法质朴自然,很多民间工匠常常就地取材,随手涂鸦,不拘一格,给人以天真烂漫、生动自然的视觉冲击。不少书画家也借鉴了这些质朴的创作方法,突破了传统写意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返璞归真、自由生发的创作风格。民间艺术充满浓郁的生命情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很多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向往,作品中常常隐含着祈福纳祥、长命富贵等寓意。

四、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民间艺术融入书画传承实践中,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更能够赋予书画艺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剪纸、年画、蜡染、木刻等民间工艺品,还是曲艺、民歌、民俗活动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智慧、审美观念、价值理念和情感体验。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实实在在地记录和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的生动缩影[4]。

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基因。民间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质朴淳厚的生活情趣、崇尚中庸之道的审美观念等,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折射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将这些精神基因有机融入书画艺术中,不仅使书画艺术饱含浓郁的文化底蕴,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紧密依托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由于其与大众生活的密切联系,民间艺术得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书画创作中,使书画艺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追求紧密关联,从而有利于书画艺术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下持续传承发展,避免出现脱离现实生活的窘境。

(二)审美价值

民间艺术作为人民群众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具有天然纯朴、返璞归真的品质,能够给人以直接质朴、纯真自然的审美体验。将民间艺术有机融入书画艺术创作和传播中,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视角,还能培养公众的审美意识,启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而产生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民间艺术的形式语言朴实无华、生动活泼,审美体验平和亲和、纯真自然。剪纸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别致;年画图案夸张变形,风格诙谐幽默;蜡染色彩斑斓夺目,富有层次感。这种返璞归真的审美风格,给人以一种天真烂漫、率真无华的纯朴感受,能够唤起人们对朴素美的独特体验和领悟[5]。

民间艺术题材贴近生活,内容质朴有味,给人一种亲切自然之感。年画中常见的题材有农事节令、传统节日、财富图腾等,剪纸作品中则常见喜庆吉祥、花鸟鱼虫等形象,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正是这种质朴醇厚的生活气息,使民间艺术作品能够引发人们的艺术共鸣,体悟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民间艺术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旨趣。从陕北年画浓郁的乡土气息,到苗族蜡染错落有致的几何装饰构图,再到岭南剪纸精致细腻的工艺特色,每一种地域性的民间艺术都展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民族风格,启发人们领会中华美学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民族认同价值

民间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和审美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符号。将民间艺术元素有机融入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实践中,不仅能彰显书画艺术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更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民族认同价值。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艺术审美的重要载体。从民间剪纸作品线条的流畅婉转,到年画构图的对比变形,再到蜡染色彩的分明鲜艳,这些都凝聚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当这些艺术元素被巧妙地运用到书画创作中时,必然会让作品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民间艺术彰显了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维和价值理念。比如,剪纸作品常常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年画构图往往遵循“天圆地方”的古老智慧,蜡染花纹则展现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哲理。

五、结束语

在深入探讨民间艺术在书画传承中的角色与价值后,我们不难发现,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书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岳川,西岛慎一.在传承中弘扬——中日学者关于传统书画与民间书法的对话[J].中国书画,2004(09):2.

[2]张基振.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24.

[3]赵国军.耕读文化在通渭民众生活中的传承与弘扬[J].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14):235-249.

[4]李杭.翰墨飘香 弘扬国粹·中国精神 传承发展——第二届中国民间书画节正式启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6(04):3.

[5]顾瑾.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作——以“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纹样的再创作”一课为例[J].亚太教育,2023(10):189-192.

作者简介:王艳文(1981-),男,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美术学、艺术学、书画理论与技法研究。

猜你喜欢
角色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湛江文学(2017年11期)2017-11-30 08:31:09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0:29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