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语言学之约,舒展内心的地图

2024-06-26 02:35万欣愉
师道 2024年6期
关键词:功用语言学观点

万欣愉

一本名叫《语言学的邀请》的书静静躺在我的书架几年,每一次想欣然接受封面的庄重邀请都会被“语言学”三个理论味很重的字劝退。但最近闲来无事,决定翻来一探究竟,初读一点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偶尔会觉得它把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说得太过煞有介事,但每次感觉要低估这本书的时候总能和精彩之处不期而遇。比如本书作者有一个形象的譬喻,将言辞比作“地图”,语言就是象征符号,就像一幅地图代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再指示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如何不让内心的地图变得板正过时?我们可以看看书里的一些重要观点。

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编说的是“语言的功用”,第二编“语言和思想”则承接上一篇来谈语言的功能是如何产生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中抓住第一编的第六章《语言的双重任务》可以说就抓住了第一编的肯綮。他说语言有两种功用,一是报告式的语言,它们的内容必须能被证实并能被大家认同,只是客观的描述和呈现,避免主观推论和判断。这种专业报告的文字在平时生活里面能有什么看头?作者本人也在书中直言,“这种语言也许常常会是我们所说的‘枯燥或‘没有趣味的语言,毕竟很少人会把阅读对数表或电话簿当成一种娱乐”,但掌握这种语言却是我们还生活一个原本面貌的基本技能,不给生活装上滤镜,也不染上悲观色调。如心理学家会让病人把对自己生活的描述改为报告式的语言,如将“我只是一家加油站的加油工,因此没有什么出息”改成报告式的语言——“我是一家加油站的加油工”,看到这个简易例子,我们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很多敏感易碎的片段,若转换表述模式,可能会有全新看法。我们有时看到的只是真相的片羽,所以不应着急判断,而是要更多了解求证,不要在未明真相前习惯悲观,自我扎伤。像鲁迅小说中的那句“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其实已是一种社会心理反映而不是眼前实指。别人的一句无心点评,我们也不必赶着对号入座。

语言还有一种功用,就是可以直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作者提出一种颇为新奇的观点:“我们的语言不能局限于对别人陈述事实和向人询问事实,我们所写所说的话不可能完全是一字不差的真话,否则,倘有必要,我们会连‘今天碰到你十分高兴,这样一句简单的客套话都说不出来。”如果人们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没有温度的信息互换,只有快刀斩乱麻式的利益往来,那么我们身处的将是一个看似没有废话,处处追求信息密度的世界,甚少人情,处处封闭。作者甚至说了一句能让不会说话的人定下心来的话,“打破沉默本身就是说话的一个重要功用”!话未必说得周全漂亮,但聊起来就是进展,这真是对当下“社恐人”温柔的抚慰。想念起学校里一位已退休的同事,从前每次碰见,总会很自然地聊上几句,老同事随口一问“回家去吗”“自己做饭吗”,其实每回都是一样的问候,没有产生新的交流,但谁说一次对视、一个微笑、一声热情的语调、一点儿高兴的问候,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呢?因为语言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如果我们只关注字面意义,而不注意对方说话的情境、语气、语调,恐怕就会成为书呆子。比如作者举例说你的自行车中途跑气了,路过一个很和善但说话未必特别周全的年轻人问你一句“车胎跑气了?”如果低情商的人还沉浸在自己的倒霉情绪里,也不管对方的身份、语气,就会觉得是明知故问,气不打一处来,而这样只会让对方好意错付。因为年轻人不熟悉情况当然只会试探问问,也不知你是否乐意自己来帮忙,所以只能这么简单一说。所以这本书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如何听别人说话,如何让语言产生它应有的作用。当然这本书只是给了一个方向,更多经验的获得还得靠社会生活的实践。

本书的第二编则是在探讨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观点,进一步产生实际的功用。语言要成为观点,思想要经历一个“抽象化的过程”,例如“张阿姨的馒头做的很好吃”,到“西北太太的面食做得很棒”,再到更高一层的认识“中国的烹饪术地位极高”,就是一个不断扩大认知范围,用更高层面的抽象语言来认识和概括广阔现实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个“言之有理”的提纯过程,我们的知识文化恐怕只能停留在小家小户蒸馒头的经验,但光有抽象能力还不够,当我们给别人介绍“饮食文化”“美美与共”等抽象概念,还要自如滑向更下一层级以更加具体生动的例子说明,做到“言之有物”,比如给对方说说扬州人爱用麦管吸热乎的小笼包汤汁,广东老饕爱吃皮薄馅美的生肉包,两者各美其美,都是中国多样饮食文化的体现。要想“言之有物”,恐怕还得扎根丰富鲜艳的生活,饱蘸真实的经验。

在语言抽象化过程之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抽象化过程其实也会丢失个别事物的特质。如“牛”这一更高层级的概念,就抹去了母牛、公牛、温顺好养的牛、暴躁易怒的牛等特点,所以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个很简朴的理解生活的公式,牛1不是牛2,牛2不是牛3。不要轻易给事物贴标签,分黑白,固守内心刻板印象和形成内向的观点。什么叫内向观点呢?就是不根据外部事实及时调整行动,不肯面对真实广阔的世界,收集更多的信息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只是固守自己的印象对看到的现象横加批判,说得越多反而进一步固化内心的观点。春晚曾把“口是心非”的父母现象放在公众面前讨论,如果我们把父母面对子女时各种嫌弃的碎碎念,对外却是护犊情深、一顿猛夸,固定理解为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那么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体谅父母既觉得自家孩子百样好,又怕孩子太骄傲的纠结心情;如果我们把父母嘴上说不要你每月往家里寄钱,但回头又很羡慕别家的孩子经常带父母吃香喝辣,理解为是父母表里不一的虚伪,那么你很可能会错过父母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但又真心希望得到孩子关注的婉曲心肠。

所以这本书其实它的底层逻辑一直在强调我们要善用语言赋予我们的认知能力,需要我们面对广阔真实的世界,去不断拓宽自己内心的地图,不做只会停留在一季的夏虫,也不做蹲守看天的井蛙,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走向内心和外界的平和秩序。“因为人生中唯一有可能有的安全,就是来自内心主动的安全:这种安全的源泉便是一种从无穷多元价值观点得到的舒展自如的心境”。今春看又过,该带上一本通灵开窍之书,赴一场语言学的新奇之约,去铺展新一年的心灵地图。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功用语言学观点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观点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业内观点
风药之功用辨析
新锐观点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