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理想中的自然学校

2024-06-26 02:35张卫东
师道 2024年6期
关键词:博物生态教育

张卫东

自然博物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崇敬,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奥秘的探索热情,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自然博物教育,引领孩童步入自然的生动世界,使他们学会鉴赏自然界那无与伦比的美学构造与和谐共生之道,进而构建起以绿色发展为核心要义的生态智慧观。

我深信,自然博物教育是滋养儿童心灵的甘露,它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生灵为师,让儿童经历一场场生动的灵魂触动与智慧启迪。因此,我矢志不渝地推广践行,旨在通过自然的无穷魅力,唤醒每一颗童心对生命奥秘的好奇与敬畏。

一、我与自然博物教育的情缘

自幼年起,我对野生动植物便抱持着一份恒久不息的热爱。萝藦、大蓟、打碗花、八色鸫、七叶一枝花、暗绿绣眼鸟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儿是和我的童年连在一起的。

我对生命的热爱与好奇,源自童年时期观看的《追踪恐龙的人》,这部作品在我心中播下了对自然探索的渴望。这是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童恩正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小翔和小文,他们的青春活力和对祖国古生物学事业的无限热情,深深感染了我。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或许是更长的时间,我近乎疯狂地博览动植物书籍,还精读了《达尔文》《法布尔》等10多本科学家传记,心中最崇拜的就是鸟类学家郑作新、蝴蝶专家李传隆。那时的孩子并不像现在的青少年对歌星近乎“发烧”地追逐。

现在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时候孙德华老师教我们的生物学,上他的课我便感觉分外亲切,总在课上举手回答问题。中考生物学的满分是50分,那一年100多名学生里只有我一个人得了满分。

在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我是生物兴趣小组的核心成员,我将这段经历视作我自然博物行动的宝贵起点。我记得当时的如皋动物园有一只梅花鹿不幸夭折,老师带我们几个连夜剥制生物标本,那一次我亲自动手,学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后来全班同学一起做的“解剖鲫鱼”的实验里,我的熟稔程度以及所做的实验报告的规范在整个年级里是出了名的。

二、教学实践:将自然博物融入课堂

据说我是本县在20世纪唯一一个专职自然教师。我始终在努力超越传统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与积极行动。例如,在教授冬季星空时,我带领四五十个孩子在晚饭后聚集在学校操场上,直接观测星空,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我用手电筒作教鞭,明净的夜空便自然地成了黑板,“这是金牛座,那是猎户座……”我会随着那光柱的晃动娓娓道出些迷人的古代希腊神话故事。

其时我所供职的学校是一所老牌的实验小学,学校就是一个花园。在假山的西侧有一方颇有历史的花圃,唤作“孙氏花园”。在这里曾有一位擅长于侍弄菊花的小学美术教员,人称“菊痴张”,真名是张馨谷。他培植的一种很名贵的菊花据说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金奖。那里面有几盆很旺盛的玉簪我颇为喜欢,老先生们告诉我说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我带过一个自然兴趣小组,20来个孩子全是对花草树木有着特别感情的,即便是到现在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刘翔、叶曈、葛晶、刘莉莉、季金佳……我们常常骑车到城外四五里的一条小河考察野生植物生态,孩子们称那里为“小小富春江”,真是很有些富春江的味道。他们“按图索骥”,能叫出不少野生植物的名字,比同年级的孩子要博学许多。我们这些孩子为校园的花草树木做了档案,葫芦池的木芙蓉对水梳妆,猕猴山的樱桃花迎风含笑,古柏上的凌霄花昂首向天,都被大家作为主角写入我们的《孙氏花园的绿色世界》。

那时候我有许多的“活标本”,一般情况是课上要认识动植物,我会尽可能觅到实物。我养过七八条当地习见的无毒蛇,当时也有传说我饲有地皮蛇的(一种很毒的蝮蛇)。有一次,为了认识爬行动物,我是真的带过一条黑眉锦蛇进教室的。

那时,学校里有人叫我“张绿色”,说是因为我对绿色情有独钟。那时是我的教育生涯充满诗意和激情的岁月,从某种意义上说,确乎是我的教育教学最生动的时光。

因为工作需要,我又改教了语文兼做班主任。我和孩子们搞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活动,在阳春三月和孩子们野炊,一个班四五十号人骑了车郊游,中秋节在清澈的溪边来个赏月晚会……我把孩子全部带入了大自然。

三、儿童博物教育的自主探索与理想追求

自那时起,我便投身于儿童博物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实验。这种实验并不局限于自然课教学,也在语文课、社会课、班队课上进行。我最先觅着了春,最早迎来了春,也使自己的教育化作了春。我是一位自然博物教育的探寻者,试图让教育永葆一片迷人的绿。

在这一过程中,我撰写了众多教育随笔,设计了跨学科活动方案,并成功实施了《构树土法造纸》和《北方狭口蛙与雷雨天气的关系研究》两项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学习活动。我积累了孩子们不少小论文、科学考察报告、小随笔等。

我所实践的基于自然情境的博物活动,以教育互动为中介,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以儿童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极其真切地培养了个性、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1994年担任教导主任后,带着对理想教育的追寻与憧憬,我又开始了新的教学创新。我努力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我总是变着花样优化自然博物教育:低幼的学生活泼好动,就将之与游戏、曲艺相结合;高年级学生自主性渐强,则多一些考察和理性的思考。

2002年5月,我参加“中德合作信息技术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培训会”,宣读了论文《让多媒体激活博物课堂》。其后,我参加编写了“苏教版”的《环境教育》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环境教育》两套教材,主持了《红领巾绿色工程的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等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把自然博物教育作为研究重点。

受朱永新先生的影响,我于2003年5月参加新教育实验,并一直兼任“新教育在线”论坛版主,发表《自然情境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灿烂之路》《张卫东自然情境教育随笔》等主题帖,记录我关于自然博物教育的行动与思考,与全国新教育同仁分享。

自然博物教育,课堂改革先行。2005年4月,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二次现场会在通州举行。我执教了博物课《油菜花开了》,我以幽默的语言、精巧的悬念设置构建了一个精彩纷呈,科学与人文精神并举的博物课堂。

四、特色课程开发:深化与拓展自然博物教育

1.探索自然之美:开发“古典诗词”与“动物小说”阅读课程

文学作品中的诗词艺术与动物题材小说,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精神视野,并深植生态智慧,成为自然教育领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载体。鉴于此,我校自然博物教育课程研发团队,通过严谨的文献综述与深度研读,涵盖了古典诗词、动物小说乃至生物学考察文献等多种类型资料,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套高度个性化且教育导向明确的自然博物阅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旨在借助文学的美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生态和谐与共生共存的理念,从而在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强化其生态文明意识与绿色发展理念。

如《张剑彬动物小说精读》课程的开发,精心挑选了包括《鲸歌悠扬》《海豚王》在内的六部海洋动物题材小说,作为自然博物教育的重要阅读资源。该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儿童开展深度阅读,并围绕“如何保护与关爱动物”“怎样理解动物之间的情感”等核心议题组织交流讨论,以期在学生心中播下生态保护与生命尊重的种子。

2.强化护生之责,开发“护生画欣赏”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体系内嵌入自然博物的元素,为儿童的艺术鉴赏活动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态文明意识提供了肥沃土壤。以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为例,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审美的瑰宝,亦富含深厚的自然关怀与生命尊重的理念,为当前博物教育领域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范例。基于此,我们匠心独运,设计了“护生画鉴赏”这一艺术课程模块,旨在借助艺术的感染力,深化少年儿童的自然认知,强化生态意识。

五、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自然博物教育氛围

自2001年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称号以来,我校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想的自然学习环境,旨在系统性地培植具有自然博物精髓的特色文化,并开创性地设计校本课程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1.增设校园内的“自然草药园”,旨在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亲历自然、观察学习的绿色生态环境。通过这一活生生的自然教室,学生不仅能够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还能在实践中深化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从而在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种子。我校东南隅有一处珍贵的“百草园”,此园内植有香附子、天胡荽、车前及枸杞等诸多药用植物,形成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教育现场。各科老师时常引领学生们步入这片绿地,进行野外草本植物与花卉的识别教学活动。儿童们在此自由发现,以嗅觉感知花卉芬芳,以触觉体验叶片质地,甚至亲手掘土,观察植物根系结构,这种探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本能与认知欲望,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显著提升。

2015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植物园内发现了一株形态酷似兰花的未知植物,随即向教师求助,展开了一场师生共研的学术探索。经过细致地比对与研究,他们惊喜地确认该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绶草。这一重要发现受到了通州电视台的专业报道与广泛宣传,加深了儿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亲近之情,实现了科学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双重升华。

2.构建校园内的“生态农场”,为儿童打造一个集实践、教育与探索为一体的开放型生态博物馆。位于校园东北部,一片约8亩的向阳河农场被精心规划,由白色栅栏优雅环绕。此农场被分为三十多个区块,每一区依据种植的作物类型,配以标识牌,科学划分出“蔬菜种植区”与“粮食种植区”。作物种类繁多,涵盖青椒、大豆、玉米、花生、番茄、黄瓜、西瓜,及根茎类如红薯、芋头、山药,形成了多样化的种植体系。为进一步增强互动性并丰富教育意义,围栏周边巧妙布置了植物谜语,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营造出浓厚且富童趣的生态文化氛围。

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过程,比较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比一比谁的芽儿最壮、谁栽的小苗最绿……甚至亲自参与田间管理,如除杂草、适时灌溉,深化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理解与体验。收获季节,特别策划的“花生节”成为亮点,孩子们拔花生、摘花生、称花生、煮花生、尝花生,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体验花生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链条,不仅培养了劳动技能,也加深了对食物的认识和珍惜。

校园西北侧的“月亮湾生态果园”则是一处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典范,其内月牙形水池中荷花雅致,菖蒲与艾蒿香气袭人,水生动植物共生共荣,展现出一个微缩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自然生态链的宝贵机会。果园周围遍植桃、李、杏、梨等传统果树以及无花果、杨梅、枇杷等特色品种,悬挂着详细的植物名片,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物多样性与博物教育内容,实现了自然美与道德美的融合。

此外,学校将绿色教育延伸至校外。如与本校退休教师陈均儒先生的私人庄园“陈家绿园”合作,将其设立为校外博物教育基地。该基地定期接待由课题组教师带领的“绿精灵”自然科学社团成员,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

3.构建珍稀生物文化展示区,为学生营造一个鲜活的自然博物教育环境。我校不仅致力于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净化,更侧重于通过自然文化的深入渗透,强化教育影响力。步入校园,主轴线两旁排列着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植物展示窗,不仅详尽介绍我校的标志性植物——香樟(校树)与广玉兰(校花),辅以高清图像、翔实的物种描述,还融入了与之相关的古典诗词、现代美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文明意识及正确的价值导向。

教学楼的核心区域,大厅西墙面悬挂了一幅壮观的中国珍稀生物分布图,该图按照省份精准标注了各地代表性生物,并提供图像与简要说明,顶部以“独特生物,精彩中国”八字作为点睛之笔,触动每位参观者的心灵,此谓“和韵壁”。抵达综合楼,可见一排廊柱装饰着精心挑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资料,每幅动物图鉴旁均附有深具启发性的保护标语,诸如“不笼养野鸟,彼在牢笼,尔图愉悦,何乐之有?”这些设计促使儿童在日常行走间,接受生态文明润物无声的熏陶。

校园内汇集了二百多种植物,学校厚生科研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植物智”“形色”“生物记”及“南通生物脸谱”等先进生物学应用软件,严谨地核实每一物种信息,精心制作“植物名片”。

4.开辟“每周一绿”植物角,培养儿童注重细节观察的博物习惯

位于校训牌下方的一隅,特设了一处名为“每周一绿”的花草展示区,通过定期变换的植物展览,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深度认知与情感联结。首周,该展区以香附子为主角,在数盆精心培育的香附子旁,配以学生自主研发的手绘研究报告板,详尽记述了该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其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价值,展现了多维度的学习成果。随后的周次中,含羞草与狼尾草等植物相继成为展示焦点。

此项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植物展示活动,它实质上构建了一个集实践教学、科学探究与自然道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学生们亲自参与植物的移植、养护过程,包括精准控制浇水量、施用适宜肥料等园艺管理环节,这一过程融合了基础园艺学与植物生理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他们通过查阅权威资料、科学文献来深化理解,通力协作制作展板,这一系列行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与信息整合技能,还促进了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每周一绿”植物角作为一项教育创新举措,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对自然界的理解与尊重。

陶渊明曾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博物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主题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其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生成自然道德情感,积淀生态价值观,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

六、“自在博物”影视课程:创新教育手段

精心策划的视听艺术作品不仅是情操培育的载体,更是凭借其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超越了传统教学手段,在儿童博物教育中展现出显著的吸引力优势。互联网上丰富的自然影视资源为深化博物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诸如《鸟与梦飞行》《微观世界》《绿野寻踪》《星际蓝多多》及《州洲绿之梦》等作品,极大地拓宽了博物教育的视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州洲绿之梦》这部由南通洲际绿博园实景摄制的原创动画系列,巧妙融合实景拍摄与三维动画技术,生动诠释了自然美学。

“自在博物”影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遵循了一个系统化、层次分明的四阶段路径,旨在建构一个全方位、深度渗透的自然博物教育框架。

我们深信,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与创新驱动,利用自然博物教育这一载体,必将能够培养出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勇于拓新之新时代少年儿童。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生态文明意识的内在建构,还促进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环保责任感在外在行为中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博物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博物馆奇妙页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