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

2024-06-25 09:32孙学红
新校园 2024年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程考查

孙学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不仅指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特征,还强调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亟须内化实践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改进语文命题模式,在高质量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转变理念,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

语文课“教师讲授多、学生实践少”是长期以来难以根除的教学“顽疾”。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中,教师需要以课文作为实例,在交流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语文教师普遍认可课文的工具性,但受制于相对固化的教学习惯与相对匮乏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往往无法把握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之间的平衡,使“教语文”异化为“教课文”。

为了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教师将《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过程拟定为“感悟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慈母情深的内涵”,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分析理解课。而真正的语文课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与个人经验人手。再以《慈母情深》一文为例,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在学生三次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领悟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迁移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联系生活写出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基于个人经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

二、静待花开,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主要挑战与学习重心均应当聚焦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即便教师的指导准确无误,但受制于语文经验的匮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程度终将有限。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增加学生的表达练习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扩展其表达技能的经验库。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我利用文本创设情境,安排了三次练笔:1.用一句话概括花生的特点;2.以“花生的用途可真多!”开头,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段完整的话;3.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当你看到“竹子”“梅花”“春蚕”这三个词语时,你会分别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在前后三次练笔中,我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地扩展题目的范围,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语言表达,这种方式既保障了题目之间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动笔不动嘴的语言表达练习,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避免“逐字逐句的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节省出时间,用鼓励的目光等待,更用实实在在的时间等待,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定会静下来、想开去,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感,回报教师的一定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延时服务,让语文实践深入生活

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体的阅读量需求更是显著提高。根据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明确的标准: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需不少于100万字。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课外阅读的内容应当从教材所选文章中延伸,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对接学生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延时服务时间内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相比于无指导的自由阅读,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阅读活动能够带来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提升阅读质量,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讲授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并向学生推荐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很多学生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的汇报异彩纷呈。此外,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还可以成立“聊吧”,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日分组汇报这一周的课外语文实践收获,使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一次在“聊吧”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四、改进语文命题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首先,语文作业的布置更加重视实践,贴近生活实际。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学写倡议书,课下让学生通过调查,结合电梯里的吸烟、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写一份文明乘坐电梯的倡议书,贴在电梯里。不少学生反映,从那以后电梯里没有了烟味和垃圾。学生通过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更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考试命题以情境为载体。近两年来,语文试题均围绕生活中常见的有意义的一些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命题。例如,我们商河县每年都举办花博会,2023年11月的期中考试,学校就围绕花博会设计了不同的题型,学生为2024年的花博会献言献策,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最后,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创新,避免出现新的应试教学模式。原来考查名著阅读时,多侧重于对故事情节和细节的考查,而2023年期末试卷上的名著阅读考查,则从整体出发,令人耳目一新。试卷上呈现《爱的教育》《童年》《小英雄雨来》三本书的封面,这几本书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必读书目。第一题是“在研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思考三位小主人公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第二题是“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这样的相似之处?”既考查了学生整体把握和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他们理解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语文命题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弱化了课内阅读的考查,语文实践性试题增多。2024年初的语文试卷上,有四张不同的公交站牌图片,妈妈想乘坐公交车从趵突泉站出发去泺口服装城,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车路线,找出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语文属于母语课程,生活中处处都能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生活经验,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推动语文课程实践与学生生活的融合。操千曲而后晓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教育回归初心,轻装前行。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程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