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传统教学中的滞后性因素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模式急需更新.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对高中物理学科进行教学.通过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推行探究式教学等.通过这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和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既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主干课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成效的提高.
1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变化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内容和评价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为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动向,传统物理学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应用,而新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入探究式学习和完成实践性任务.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概念,进而应用于实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1].
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材资源和教学工具.新教材不仅内容更加全面、准确,而且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基本原理.同时,新教材还列举了许多实例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新高考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纵观往届高考,对物理学科的考查更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操作,而新高考更注重对学生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增加实践性任务和综合性任务,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推动学科交叉.
但是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和技术,促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引进新教材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器材.学校需要有更好的实验室条件和更完善的技术设施,以支持实践性教学.最后,新高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和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
2.1 设计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成为现阶段高中物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给学生灌输许多概念和公式,而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实践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入通过自主实验设计的方法,设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自主实验[2].通过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挖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实验设备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验方案的革新.
例如
在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时,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小车实验来观察和测量多种力作用于多种物体上的加速度变化.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和实施,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学生应预先考虑实验的目的、方法和预期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思考和分析实验数据,学会运用已学知识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这种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速度”概念.此外,通过自主实验设计,还可以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需要运用思维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能会碰到测量误差、数据分析、结果验证等问题,这类问题需要通过理性的加工和思考来解决.这一实践过程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实验这一教学方法的设计,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交流,分享实验经验.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借鉴和补充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这种协作和交流的过程将使得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得以培养,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拓展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用拓展生活素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尤其适用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设计实验、讲故事等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3].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它涉及物理学中重力加速度、位移、速度等概念与计算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局限于纯理论的讲解与公式的推导,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环境中,大多数教师都开始尝试通过生活素材的扩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中去.教师们渐渐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不只存在于课本、实验室中,还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水果从树上采摘后的落体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把物体抛下时的落体过程亦符合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继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与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多种视频片段.如,展示树上果实下落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果实下落时的变化情况,然后自己对其进行分析,运用已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等.通过该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于自由落体问题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观察、去测量.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地,然后对小球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测量对已学公式与计算方法进行验证与运用,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师除了要利用生活素材、设计实验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描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兴趣并产生共鸣,并结合物理原理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意义.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内容.
2.3 开展探究式教学,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概念和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例如
以“摩擦力”这个知识点为例,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新课程新教材以及新高考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提出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成为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字面意思是指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或者引入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展示不同材料摩擦系数的大小就能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主动探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者观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去体验和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如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状态、重量、受力等方面观察摩擦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这样的实验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摩擦力真正的作用并逐渐理解其内在机制.在试验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摩擦力在生活当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
当然,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引导者和知识提供者的作用,并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课堂讨论和分享的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2.4 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革新与改进尤为重要.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它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它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思考,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交换意见.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各类问题,互相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教师借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在展示实验过程、结果以及珍贵物理现象录像等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课堂上的相关资料来拓展知识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和效果.希望物理学科能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物理数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65):156-157.
[2]赵宝亮.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完善分析[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2):27-29.
[3]陈建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23(34):73-75.
[4]周凡.高中物理新高考命题趋势以及应对措施探索[J].高考,2023(30):105-107.
[5]王茜.数学视角的审思: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路径的新探索[J].新智慧,2023(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