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经济和绿色教育将会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关系着公民整体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需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就业理念,打赢高校重点工作中的“就业突围战”;明确高校绿色教育的目标,健全高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的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绿色创新人才。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就业;绿色教育;绿色创业
Abstract:Green economy and green education will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gree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itizens overal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green employment concept, win the “anti-epidemic employment breakthrough war” for colleges graduates; cultiva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knowledge, emotion,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larify the goal of gree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of green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gr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green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green development, green employment, green education and green entrepreneurship
在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一些传统行业受影响较大。与此同时,无人配送、线上购物、人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新常态”的这些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都表明,人类可以适应低碳绿色的经济运行模式。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重振经济的重中之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各国纷纷制定重振制造业及绿色发展战略,英国率先推出“低碳经济”,德国将环保技术产业确定为新的国家主导产业,美国则出台新能源计划等。绿色技术将催生和推动新的生产模式,引发新一轮全球市场竞争,欧美先进国家甚至抢先制定“绿色游戏规则”。这一趋势将为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的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必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绿水青山中找出路,向生态环境要效益,优先发展绿色经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大力加强疫情后的绿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提升大学生的绿色就业能力和绿色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关系新时代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
一、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绿色就业
当前经济下行的连锁反应,造成了大学生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的局面,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2022届高校毕业生约967万人,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为了有效应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途径,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高校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帮扶大学生就业,但今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比较悲观。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6月底,武汉地区83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40%-50%,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有增无减,中长期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从短期向长期延伸的趋势不可避免。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就业将成为新时代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就业是绿色经济的产物,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07年,国际劳工组织将绿色就业定义为:“在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可以减轻环境影响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 绿色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经济转型,促进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绿色就业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大力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推动就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如何打赢打好高校的“就业突围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就业理念,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就业能力?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区联合统筹,多措并举,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快健全绿色就业法律体系,完善绿色就业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政府应加快建设技能培训机构,完善从业资格认定标准。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将绿色就业教育作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绿色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绿色合作,建设绿色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的绿色项目研究,为大学生进行绿色实践搭建平台。社区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发动社区党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举行各种类型的绿色就业宣传活动,宣传绿色创业案例和绿色就业典型,积极推介绿色就业岗位。有条件的社区还可设立“可持续生活中心”,让大学生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创建活动中,联合附近高校开展STEAM、绿色生活、绿色就业技能、绿色创业启程等培训。
二、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
联合国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绿色发展”一词。绿色发展是在不损害、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和谐发展为前提条件,追求经济和自然和谐统一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观不但注重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更注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缺乏;在已有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上,重认知文明,轻行为文明;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较淡薄,生态责任意识不强;在生态文明行为方面,重享受生态文明,轻建设生态文明。鉴于此,大学生绿色发展观的培育应包含丰富绿色知识、培养绿色情感、提升绿色意识、践行绿色行动四个方面。
(一)丰富大学生的绿色知识
绿色知识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现状知识、环境保护基本常识、生态系统平衡基本常识等,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教育,比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思想、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等思想,以及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梦”的思想和“两山论”。高校要充分利用一切显性和隐形教学资源,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绿色生态知识。第一,高校应开设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中国绿色发展及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环境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将绿色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实践中。第二,利用第二课堂、读书节等活动指导大学生阅读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经典著作或文献,利用微信公众号、慕课、校报、校广播台等为大学生搭建储备绿色知识的平台。第三,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前来具备生态文明方面的讲座,定期组织关于绿色发展的征文大赛和绿色知识竞赛,加深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
(二)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情感
绿色情感是个人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在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情感体验和深刻感悟。人们必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冷静思量与细致追溯环境污染和病毒爆发的巨大危害和深层原因。每一次灾害和病毒的来袭,都是地球对人类的警告,全球各国都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并付诸行动,以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地球和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情感,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激发他们的绿色情感和对疫情的深刻反思,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对大自然的尊重、敬畏、感激和热爱之情,产生践行绿色发展观的强烈动机。
(三)提升大学生的绿色意识
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拉响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报,暴露出人民群众在践行生态文明价值、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高等学校必须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绿色知识的学习和绿色情感的培育来提升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对大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在创建友好型绿色环境校园过程中,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节约型环保的路线,确保自然生态美景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校园的美化,使学生处处可以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
(四)积极践行绿色行为
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和情感层面,需要落实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生活、社会实践中去,把内在的心理认知活动转化成外在的实践行为。
高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各种绿色公益活动,开展绿色校园、绿色植树、绿色环保回收等主题活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生态文明仿真实验室,让大学生进行虚拟生态实践。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当地的绿色教育基地,如森林公园、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绿色科技企业等。高校还可以支持和资助环保类社团开展各项环保竞赛或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的评比,让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观。
二、健全高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一)高校绿色教育的目标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绿色教育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经历这次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高校绿色教育的总目标是为绿色经济培养“生态性人才”,即能够处理人与自身、与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具有高水平的生态文明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专业化人才。高校绿色教育的具体目标可包含绿色知识目标、绿色情感目标、绿色意识目标和绿色行为目标。
(二) 高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建设是高校开展绿色教育的主要平台和渠道,是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高校绿色教育目标,高校应开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思政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语文等通识必修课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欣赏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提升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成立体育活动社团等方式让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和谐发展,开展一些体育拓展活动和野外生存训练,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自然、适应自然。除了通识课外,绿色教育还应融入各专业的专业教学中,让绿色发展意识在学生的思想中生根,通过专业知识结构与生态知识结构的有机统一,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在农林生态环境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中需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比重;在非环境或农林类专业的专业课中需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绿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介绍新中国成立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理想。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计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专题,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为口号,教育养成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健康的行为习惯,在处处小事中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 绿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
高校还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多渠道开拓绿色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包括如“建设美丽校园”小组展示活动、“垃圾分类”“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绿色文化主题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生态体验与实践,积极建设生态教育环境基地。校外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绿色基地生态实践等。
三、加强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
绿色创业作为一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绿色生态效益为基础的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个人和家庭的通力合作。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是绿色创业教育的首要推动力量。一是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相关的绿色创业教育的法规政策,明确高校绿色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绿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二是政府部门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绿色创新与创业,对大学生的绿色创业项目予以一定的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三是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设立专门的绿色创业指导和服务机构,为绿色创业活动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支持。
(二) 高校的绿色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订绿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将绿色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第一,在原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以培养他们的绿色创新创业能力。第二,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绿色创新创业模块,设定必修的绿色创新创业学分。第三,强调绿色创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绿色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的绿色人才。第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地方绿色产业优势,建立大学生绿色创新与创业孵化基地,为绿色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提供资金支持与物质保障。第五,吸纳各专业的校内创业导师组建一支专业的绿色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亲自参与绿色创业实践并给与相关政策倾斜。
结语
尽管联合国已经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中美俄等大国都表达了要减少碳排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但这不是依靠几个国家就能做到的事情,必须全球所有国家都团结一致共同做出努力,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高校应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教育的历史重任,把绿色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绿色思想引领人,以绿色课程教育人,以绿色环境熏陶人,以绿色行为规范人,以绿色文化滋养人,以绿色创业激励人,把大学生培养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 我们必须致力于更美好的重建—绿色和气候友好型经济刺激措施是重振经济的最佳选择[N].(2020-06-19).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0-06/19/node_6.htm.
[2]新华网. 迈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应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中之重[N] (2020-05-2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5/22/c_1210629945.htm.
[3]人民日报. 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写在“两山论”提出15周年[N]. (2020-08-1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8/15/nw.D110000renmrb_20200815_2-01.htm.
[4]人民日报. 武汉高校全力服务毕业生就业[N]. (2020-06-2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6/22/nw.D110000renmrb_20200622_1-02.htm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绿色就业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2010(33).
[6]Wendy Griswold.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Green Jobs——Acknowledging Existing Connection[J]. ADULT LEARNING, 2013(2).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16).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8]刘梅. 大学生绿色发展观培育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9]傅守祥. 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的生态文明“危”与“机”[J]. 当代贵州,2020(5).
[10]岳伟,古江波. 公民生态文明素养亟需全面提升—基于当前重大疫情的反思[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2).
[11]汪朝辉. 论我国高等学校的环境教育[J]. 湖南社会科学,2004(4).
[12]陈丽鸿.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126.
[13]孙玉涵,吴鹏.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评《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 生态经济,2019(10).
[14]李铁英,孟玉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J]. 辽宁高职学报,2020(8).
[15]廖冰. 面向生态文明的生态教育主客体困境分析与路径探寻[J]. 生态经济,2017(8).
[16]韦联桂. 地方性高校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构[J]. 广西社会科学,2018(10).
作者简介: 王志专 (1978— ) , 男, 湖北黄石人, 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