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吗?

2024-06-24 06:09:53黄兰兰毕鹏
金融发展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资成本融资约束企业并购

黄兰兰 毕鹏

摘   要: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并购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强烈。拓展性分析发现,并购显著提升了雇员的劳动收入水平,且使得公司高管与雇员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缩小。本研究为并购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对于如何通过并购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企业并购;融资成本;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4)01-0050-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4.01.006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施新政等,2019)[1]。但近年来,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Autor等,2020)[2],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制定出有助于保护劳动者所得及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占比的政策。虽然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2010年后有所回升(陆雪琴和田磊,2020)[3],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此外,劳动报酬所占比例低、劳动与资本关系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因此,如何对劳动者进行分配这一问题成为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关键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国民收入主要包括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两部分,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既是衡量国民收入中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又是衡量劳动者是否共享经济成果的重要指标(施新政等,2019)[1]。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背景下,劳动报酬成为绝大多数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及促进社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明昂等,2021)[4]。

关于劳动收入份额这一话题,现有文献已从经济结构、制度改革、资本配置、技术进步等视角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驱动因素,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文献基础。然而,现有研究通常着眼于劳动供给与需求变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忽略了企业控制权转移对劳动和资本要素间报酬分配的重要性,即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很少有学者关注。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并购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拳头游戏(Riot Games)被腾讯收购后,公司全体员工无论是薪水还是福利方面都有所提高;卡特彼勒收购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的两年时间里,工人们的收入提高10%。另外,并购还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在国内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并深化、外贸冲突加剧等宏观经济背景下,并购必然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本研究以上市公司并购为视角,聚焦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本文可能的贡献和现实意义有:第一,区别于现有文献从政策改革等角度,本研究以并购这一新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也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二,研究发现,并购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劳动报酬水平。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分配效应以及利润在劳动和资本间的分配关系,对于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企业并购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工资效应假说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驱动因素展开了研究,并发现多种因素能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例如最低工资上涨、社会保险征收体制改革能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王静等,2022;杜鹏程等,2022)[5,6]。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卖空约束的放松及数字金融化的实施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刘长庚等,2022;朱琳等,2022;熊家财等,2022;王希元等,2023)[7-10]。碳排放权交易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从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李颖和胡榕,2023)[11]。研发投入激励也会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突出表现在加计扣除政策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汪冲和宋尚彬,2022)[12]。

企业间发生的并购活动也可能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从融资约束视角来看。并购能够使企业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形成大的集团,集团内现金流充裕的业务单元可以向缺乏资金的业务单元提供资金。根据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由于存在税收差异和外部交易费用,并购使得企业能根据投资项目边际利润高低对内部资本进行重新配置,从而缓解融资约束(Hubbard和Palia,1999)[13]。企业的融资能力不仅对经营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营运资金紧张,可动用的流动资金有限。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管理层可能会采取降低职工工资或缩减劳动者数量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另外,当流动资金匮乏时,企业还可能通过增加留存收益的比例进行内源性融资,导致企业向劳动者分配的利润也随之减少,进而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因此,在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资本所占的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进而挤占劳动要素收入,即融资约束会引发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罗长远和陈琳,2012;Li等,2021)[14,15]。但随着融资约束的降低,企业流动资金充足,能增加对劳动要素的利润分配。从融资成本视角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具备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事实上,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有助于其在融资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相较于规模小的企业,更易获得融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Gornaggia和Li,2019)[16]。同时,并购能够产生财务协同效应,基于双方的资源优势,能够促进资信提升、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成本下降(陈菡和谢雪颖,2023)[17]。此外,企业通过并购信用状况较好、易获银行融资支持的目标方,能降低融资成本且提高信贷可得性。当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时,一部分劳动收入转化为额外的融资成本,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通过挤占劳动者报酬的方式来完成内源性融资,进而压低劳动收入份额(赵秋运等,2020)[18]。而融资成本的降低可以节省企业的流动资金,有助于企业提高营运资本的筹资能力,继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江轩宇和贾婧,2021)[19]。

综上,可以推断出并购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H1:

假设H1:企业并购能够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二)企业并购与劳动收入份额:抑制工资效应假说

学者们还提出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如资本市场开放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江红莉等,2022;辛大楞和邓祥莹,2022)[20,21]。绿色信贷政策和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强化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偿债压力,迫使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努力提高投资效率,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范源源和李建军,2022;刘长庚等,2022)[22,23]。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会替代原有劳动力,从而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研发投入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中、低技能劳动力数量,也会使得劳动收入份额在总产出中占比下降(芦婷婷和祝志勇,2021)[24]。此外,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和企业成本加成率均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张晨霞和李荣林,2021)[25]。

然而,并购能促进企业创新,也可能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一方面,技术创新可能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购作为企业间资源重组的重要模式,迅速提升了企业生产率和无形资产存量,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会对原有生产流程及技术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会破坏原有的技术结构的平衡,与原有技术相匹配的技能型劳动力也会随之失衡。先进的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可能会挤占劳动收入份额。研发投入的加大刺激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使得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大量增加。然而,其增加的数量远不及被替代的中、低技能劳动者的数量。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报酬差距也较大,不同级别的劳动力间的数量和工资差距的扩大造成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同时,研发投入增加也会占用企业大量自由现金流,引发流动资金紧张,也可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总体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工作由原来的劳动力主导转变为技术主导,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在产品中的比例。基于此,提出本文的假设H2:

假设H2:企业并购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企业并购及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使用STATA16.0进行统计分析。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对初始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等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相关数据存在缺失的样本 ;(3)剔除ST公司样本;(4)剔除员工总人数小于100的样本;(5)剔除劳动收入份额大于1或者小于0的样本 。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1%和99%水平缩尾处理。最终,共获得21802个年度—公司数据。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劳动收入份额(LS)。一是采用职工的劳动报酬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即LS1=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总收入。二是采用劳动分配率衡量,即LS2=Ln(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营业总收入。

2. 解释变量:企业并购(MA)。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赋值,为1时代表发生并购,为0时代表未发生并购。

3. 中介变量。(1)融资约束(KZ),以KZ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指标,具体计算方法:KZ=0.153×资产负债率-4.44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3.014×现金及等价物/总资产-62.626×现金股利/总资产。KZ指数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2)融资成本(DCOST),以利息支出占负债账面价值的比例衡量企业的融资成本,数值越大,说明融资成本越高。

4. 控制变量。在充分考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选取以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上市年龄(Age)、资本产出比(KY)、赫芬达尔指数(HHI)、总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净利润(Sale)、营业利润率(Grow)、托宾Q(TobinQ)、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独立董事占比(Indir)、董事会规模(Boardsize)、管理层持股比例(Mhold)等反映公司特征、盈利能力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的设定见表1。此外,还设置了行业与年度虚拟变量控制宏观因素及行业特征可能对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

(三)模型设定

1. 基准回归。为检验企业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构建模型(1):

[LSi,t=β0+β1MAi,t+β2Controls+Year+Industry+ξi,t] (1)

其中,[i]和[t]分别代表公司和年份。[LSi,t]为公司[i]在[t]年的劳动收入份额。[MA]为公司是否发生并购的虚拟变量。[MA]的系数[β1]为本文重点考察的解释变量,系数为正,表示并购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反之,表明并购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Controls]为一系列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ξi,t]为随机误差项。

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本文参考Stiebale和Vencappa(2022)[26]的做法,为缓解因选择性偏差和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假设并购前的时期为基期[t′],并购后的时期为实验期[t]。[t′]期表示并购还未发生,所有个体可能的结果都记作[y0t′]。而[t]期表示并购已经发生,所有可能的结果有[y1t]和[y0t],分别表示发生并购和未发生并购的个体在[t]期的被解释变量。PSM-DID成立的前提条件,可忽略性假设为:

[Ey0t-y0tx,D=1=Ey0t-y0tx,D=0]    (2)

在假设下可得参与者效应(ATT)的一致估计:

[ATT=1N1i∈I1?Spy1ti-y0ti-i∈I1?Spwi,jy0ti-y0tj] (3)

其中,[Sp]表示共同取值范围的集合,[I1{i:Di=1}]和[I0{i:Di=1}]对应处理组和控制组的集合,[N1]表示处理组个数,[wi,j]是核匹配的权重数。([y1ti-y0ti])和([y0tj-y0tj])分别表示处理组个体[i]和控制组个体[j]在并购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进一步对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双重差分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m=Prob(MA=1)=Φ(Zi,t-1)]    (4)

其中,[m]为企业当年发生并购的概率,[Zi,t-1]为匹配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公司年龄(Age)、资产产出比(KY)、赫芬达尔指数率(HHI)、总资产收益率比(Ro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独立董事占比(Indir)、董事会规模(Boardsize)。 匹配之后,为处理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文章采用多时点的DID方法估计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参考Moser和Voena(2012)[27]方法,设定如下双重差分方程模型:

[LSi,t=α0+α1Treati+α2Treati×Postt+α3Controls+∑Year+∑Industry+ξi,t]   (5)

其中,[LSi,t]表示劳动收入份额,[Treati]是处理变量,[i]为并购企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Postt]是实验期虚拟变量,并购发生前,取值为0,反之则取值为1。[Controls]为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年度和行业,[ξi,t]为随机干扰项。[α2]为并购交互项系数,反映了企业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系数为正表示并购行为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反正则表示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企业劳动收入份额LS1的最大值为0.47,最小值为0.01,均值为0.12,LS2的最大值0.10,最小值为0.00,均值为0.02,说明劳动收入份额偏低。企业并购均值为0.11,意味着样本中有11%的公司在样本期间发生了并购活动。

(二)均值、中位数检验

并购与未并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分组检验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与未发生并购企业相比,并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LS1、LS2的均值和中位数显著增加,且二者的均值、中位数差异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1。

(三)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表4汇报了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劳动收入份额,分别由LS1、LS2来衡量。在第(1)列中,可以看出企业并购的系数为0.065,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并购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第(2)列中企业并购的回归系数为0.10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以上回归结果说明企业发生并购对于员工总的工资福利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并购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与本文的假设H1相符。

(四)稳健性检验

1.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参照王喆和蒋殿春(2021)[28]的研究,采用PSM-DID方法检验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使用倾向得分对样本重新匹配。采用非重复放回的倾向得分匹配,以企业是否发生并购为因变量,进一步采用最近邻匹配法,以1∶1的比例从未发生并购的对照组中寻找与发生并购的试验组企业中最相似的样本,最终匹配到共同支撑范围内并购企业2291条观测值,未并购企业2291条观测值,匹配后的样本合计4582条观测值。其次,使用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分析,从而缓解样本自选择带来的偏误。最后,表5汇报了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估计结果,由表5的第(1)—(2)列可以看出Treatpost交互项系数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正效应,即并购能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

2. 安慰剂检验。前文有效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但仍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导致结果不准确。若发生并购的企业具备较高劳动收入份额,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样本自选择问题,同时其他未被发现的因素也可能干扰研究结论,这一问题成为决定研究结论是否可靠的重要待检验命题。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安慰剂检验,即在总样本中随机抽样1000次,以随机生成的实验组为并购公司,其他样本作为控制组,按照模型(1),重新进行回归。保留每一次回归得到的并购系数和t值,绘制出核密度图,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代表相应的t值、纵轴代表频次。1000次安慰剂检验得到的企业并购估计系数集中分布在0附近,未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偏度显著不为0。上述结果表明,虚拟处理效应不存在,意味着上市公司并购这一因素能够正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故排除了遗漏变量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影响,表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3. 替换劳动收入份额的衡量方法。借鉴江轩宇和林莉(2022)[29]的研究方法,采用要素成本的增加值衡量劳动收入份额,具体计算方式如下:LS3 =Ln(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时,本文还对劳动收入份额重新进行衡量:LS4= Ln[(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劳动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重新回归见表6,企业并购的估计系数为0.00,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4. 熵平衡法。由于传统的匹配方法无法保证联合并平衡所有协变量,可能出现倾向得分模型被错误匹配。为避免被错误指定,以熵权重[ωi]代替di得到反事实指标E[Y(0)|D=1],表达式如下:

[E[Y(0)|D=1]=i|D=0Yiωii|D=0ωi]     (6)

熵权重[ωi]的计算公式如下:

[minH(ωi)=i|D=0ωilog(ωi/qi)]      (7)

采用熵平衡法产生的权重对样本观测值进行加权,使得加权样本中的对照组协变量的样本矩与处理组协变量的样本矩达到平衡,进而最大程度上使两组样本实现精确匹配。对[ωi]的约束条件包括均值(一阶矩)、方差(二阶矩)和偏度(三阶矩)。最终匹配到并购企业2402条观测值,未并购企业2402条观测值,匹配后的样本合计4804条观测值。匹配后按照模型(1)进行回归,结果见表7,经过平衡匹配后,结论与主回归结果一致,证明结论稳健有效。

五、进一步研究

(一)企业并购行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机制检验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并购之所以能够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一方面是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本部分试图通过实证检验提供经验证据。借助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30]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来检验并购产生影响的渠道,并以其90%置信区间是否覆盖零值来判断中介效应是否显著。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KZ/DCOST=β0+β1MAi,t+β2Controls+ΣIndustry+ΣYear+ξi,t]        (8)

[LSi,t=α0+α1MAi,t+α2KZ/DCOST+α3Controls+ΣIndustry+ΣYear+ξi,t]      (9)

1. 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在上述系列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模型(8)和(9)进行机制检验,具体结果见表8,列(2)和列(5)结果显示,并购与融资约束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并购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列(1)和列(4)企业并购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103,分别在5%、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在列(3)和列(6)中加入融资约束后,企业并购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分别从0.065、0.103下降至0.00、0.02,表明融资约束是企业并购提升劳动生产份额的部分中介因子。对中介效应进行的Bootstrap检验表明,90%的置信区间内不包含零,表明中介效应存在。

2. 降低融资成本途径。按照模型(8)和(9)进行机制检验,具体结果见表9,列(2)和列(5)企业并购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并购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列(3)和列(6)中加入融资成本后,企业并购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分别从0.065、0.103下降至0.01、0.01,表明并购通过降低融资成本途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融资成本是并购提升劳动生产份额的部分中介因子。对中介效应进行的Bootstrap检验表明,90%置信区间内不包含零,说明中介效应存在。

(二)异质性分析

1. 产权性质、企业并购与劳动收入份额。一般情况下,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大、融资成本更高。因此,并购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对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可能更强,从而对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也更强。按照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按照模型(1)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0,从列(1)和列(3)可以看出,并购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列(2)和列(4)可知,并购对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该结论表明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效应更强。

2. 要素结构、企业并购与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加依赖劳动力。并购对这两种类型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调节作用可能存在不对称性。根据上市公司年末人均固定资产净额均值的大小进行分组:其中大于均值的样本定义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反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模型(1)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1所示,列(1)和列(3)显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大,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三)企业并购与劳动收入差距

为验证企业并购行为是否提升了企业高管与员工间的劳动收入差距,本文将高管收入(LS-EX)与员工(LS-EM)收入的差额ΔLS作为因变量,利用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并购行为究竟是提升还是降低了二者间的劳动收入差距。同时,也为区分并购行为使得公司高管还是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本文将高管收入(LS-EX)与员工收入(LS-EM)作为因变量,利用模型(1)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列(1)汇报了企业并购对劳动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为-2.0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并购缓解了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列(2)显示企业并购与高管收入回归系数不显著;列(3)显示企业并购与员工收入的回归系数为2.009,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并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可能的原因是:并购行为缓解了融资约束和降低了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促进企业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加创新人力资源,研发活动的扩张及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引致企业聘用大量研发人员。因此,并购最终提升了员工的劳动收入。

六、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降低收入差距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考察并购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和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学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走共同富裕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发生,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升。然后,基于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两个视角分别验证了并购行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发现并购引发的融资能力的提升和融资成本的降低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和要素结构对二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强。拓展检验发现,并购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中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引致上市公司高管与雇员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缩小。

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在优化劳动分配结构及调节国民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其带来的影响。二是政府部门在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政策的同时需要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三是上市公司应正确认识到并购行为的作用,充分利用并购获取优质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企业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新政,高文静,陆瑶,李蒙蒙.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J]. 经济研究,2019,54(12).

[2]D Autor,D Dorn,L F Katz. 2020. The Fall of the Labor Share and the Rise of Superstar Firms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moics,135(2).

[3]陆雪琴,田磊. 企业规模分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J]. 世界经济,2020,43(09).

[4]张明昂,施新政,纪珽.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大学扩招的证据 [J]. 世界经济,2021,44(02).

[5]王静,王怡静,宋建. 最低工资、机器人应用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J]. 财经研究,2022,48(12).

[6]杜鹏程,刘睿雯,张烁珣. 要素成本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最低工资与进口关税的证据 [J]. 世界经济,2022,45(02).

[7]刘长庚,王宇航,张磊.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吗?[J]. 经济科学,2022(03).

[8]朱琳,江轩宇,伊志宏. 卖空约束放松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J].财经研究,2022,48(04).

[9]熊家财,刘充,章卫东. 数字金融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经济评论,2022,(06).

[10]王希元,傅帆,陈明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J].金融与经济,2023,(04).

[11]李颖,胡榕.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02).

[12]汪冲,宋尚彬. 研发投入激励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人才集聚和收益共享视角 [J]. 财政研究,2022,(09).

[13]R Hubbard,D Palia. 1999. A Reexamin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Merge Wave in the 1960s:An Interal Capital Markets View [J]. Joural of Finance,54(3).

[14]罗长远,陈琳. 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吗?——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金融研究,2012,(03).

[15]B Li,C Liu,S T Sun. 2021. Do Corporate Income Tax Cuts Decrease Labor Shar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Evidence from China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50(10).

[16]J Gornaggia,J Li. 2019. The Value of Access to Finance:Evidence from M&A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31(1).

[17]陈菡,谢雪颖. 国有资本引入、治理优化与价值实现——基于美亚柏科引入国投智能的混改实践 [J]. 商业会计,2023,(18).

[18]赵秋运,马晶,胡巧玉. 融资约束、企业储蓄和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发现 [J]. 宏观质量研究,2020,8(02).

[19]江轩宇,贾婧. 企业债券融资与劳动收入份额 [J]. 财经研究,2021,47(07).

[20]江红莉,胡林柯,蒋鹏程.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01).

[21]辛大楞,邓祥莹. 开放促进公平: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J]. 财经论丛,2022,(12).

[22]范源源,李建军. 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源与信贷资源再配置视角 [J].经济评论,2022,(03).

[23]刘长庚,王宇航,张磊. 去杠杆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吗?[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07).

[24]芦婷婷,祝志勇. 人工智能是否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11).

[25]张晨霞,李荣林. 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劳动收入份额 [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41(11).

[26]J Stiebale,D Vencappa. 2022. Import Competi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Evidence from India [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112.

[27]P Moser,A Voena. 2012. Compulsory Licensing:Evidence from the 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 [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02.1.

[28]王喆,蒋殿春.跨国并购是否提高了企业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世界经济研究,2021,(03).

[29]江轩宇,林莉.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J].金融研究,2022,(04).

[30]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5).

猜你喜欢
融资成本融资约束企业并购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19:51
民营企业产权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44:32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45:38
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浅析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途径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17:57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7:17
经济下行环境下理顺银企关系的新思路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4:39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师关注、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关系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19: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