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晶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发展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重要组织,承担着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其财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资源是否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能否有效供给,事关国计民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面临转型的历史机遇。基于此,阐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系统提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9-0127-04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和智能分析能力,企业可以依托大数据科学决策,再造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面临转型的历史机遇。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形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并通过数据分析推动财务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战略管理转变。这不仅要求事业单位打破数据孤岛,构建集成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还要求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管理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
一、大数据技术发展现状
(一)大数据技术的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技术是指能够高效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和服务超大规模、超高复杂度数据的技术,存储形式包括结构化数据库、半结构化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库,计算框架从协同计算向分布式计算演进,涉及批处理、流计算等多种数据处理模式。大数据技术的根本特征可以归纳为“5V”[1],即海量(Volume)、多样(Variety)、低密度(Value)、高速(Velocity)和易视化(Visualization)。海量是指处理PB、EB级数据的能力,多样是指可以整合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异构数据,低密度是指单位数据的有效信息含量较低,高速是指具备毫秒级的实时处理能力,易视化是指数据分析往往可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呈现。这些特性使大数据技术有别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工具,需要建立新型的IT架构。
(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据处理能力跃升、分析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拓展,构成了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首先,云计算作为数据处理的中坚力量,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形成了大规模数据集;边缘计算优化了数据的即时处理,部署于数据源头,显著缩短数据传输延迟,分布式计算框架如Hadoop、Spark等将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分散到众多计算节点并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和速度。其次,分析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人们对数据的洞察力,例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已能洞察到文本数据背后的情感波动,图像识别技术则在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数据提取与分析能力[2]。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源源不断地产生实时数据,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正在逐渐改变着各种复杂系统的呈现方式,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精准农业、智慧金融、物流电商、远程医疗等行业中的应用。从前景来看,大数据技术将继续在未来的信息技术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并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三)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数据驱动的新决策模式
数据驱动的新型决策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以经验为主导的决策框架,无疑加速了决策流程。高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使财务管理工作者能够在数据海洋中提炼出关键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算法揭示财务数据背后深层次的规律和关联,进而预测未来的财务趋势和潜在风险。大数据赋予了财务决策以全新的视野,通过对外部经济指标、市场数据、消费者行为等非财务信息的融合分析,财务管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账目和资金的内部管理,而是能够洞察整个组织运营的脉络,并在其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2.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工具
大数据技术为财务管理带来了自动化的数据准备和智能化的预测分析工具。如前文提到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如Spark等,以并行批处理的方式提取、转换、加载组织内部的结构化财务数据,建立面向分析的多维数据模型,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抽取文本、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中的金融信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性模型,自动预测关键业务指标,例如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历史财务和业务数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或运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检测供应链上的异常交易,提高内部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可视化已经相当成熟,数据以报表、仪表盘等直观形式呈现复杂的分析结果,辅助管理者决策。在大数据技术下,财务管理分析的转变趋势可以概括为“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从定性分析到智能化”[3]。
3.预测分析与行为分析的广泛应用
预测分析与行为分析作为数据分析的两大分支,其核心在于挖掘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财务趋势,分析相关主体的财务行为模式。预测分析依托机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通过构建财务数据模型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等,预测未来的收益、成本、现金流量等关键财务指标,帮助管理者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机会;行为分析则更多关注于事业单位内部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行为模式,追踪与分析各部门、员工的财务操作行为,洞察到内控弱点、成本浪费甚至是欺诈行为的征兆。行为分析还可以应用于对客户、供应商的信用评估,通过分析其历史的交易行为和信用记录,预测其未来的信用状况,如利用关联规则学习和序列模式挖掘发现客户支付习惯的变化规律,进而优化账款管理和资金筹集策略。预测分析与行为分析为事业单位解锁了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的新维度,数据不再是静态的记录,而是动态的、有价值的可分析资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其财务管理目标、运作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上,这些特殊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管理的转型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于营利性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它更侧重于服务公共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服务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预算编制、资金运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坚持效益原则和公益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在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量化评估服务成效,匹配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其次,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赠等,财务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受政策导向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约,与市场化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的编制、审批及执行过程中,需要遵循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纪律;最后,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上更强调公平性和战略性,由于事业单位往往承担着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社会职能,其资金分配需要兼顾各项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支持下的财务管理中,事业单位可以依托大规模数据分析,全面评估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事业单位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问题
1.数据孤岛与信息壁垒
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格局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不相同,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与数据标准,无法做到有效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导致核心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多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环境中。分散的系统架构使财务部门难以整合汇总来自各部门的结构化业务数据,集中式管理组织内部数据资产。大量存储在非结构化形式中的纸质财务文档、图片、音视频资料与主业务系统的对接机制尚不健全,不同系统之间接口规范不一,互联互通存在较大难度,数据传输成本高,关键业务的数据语义难以被挖掘提取,失去了分析应用的价值。在多系统并存的情况下,也加大了数据安全管理的难度。信息壁垒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聚合分析和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和效果,构建统一的财务数据中台,打通数据孤岛,形成组织级“中心信息源”[4],是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2.缺乏高效的分析工具与人才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方面,存在高效分析工具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具体来看,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集中式的财务分析平台,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分析工具和软硬件系统主要依靠自主招标,多数事业单位的常用财务分析工具以Excel、SQL为主,功能较为简单,无法执行多维的数据建模、组合查询、预测分析等高级分析,无法应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联合处理,缺乏与事业单位特殊需求,如预算执行监控、政府资金流向管理等功能的对接,导致工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同时,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多为传统财会背景,数据思维薄弱,分析报表的表达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熟悉大数据技术与分析算法、能够开发和运用高级分析模型的财务分析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数据分析成果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经营管理决策,缺乏持续的落地应用。这些因素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建立强大的财务分析平台,难以整合多源数据作规范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制约了财务管理转型的步伐。
3.财务管理流程与大数据技术融合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与大数据技术融合不足,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流程智能化、移动化建设以及决策方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制约了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由于预算拨款占主要收入来源,收支信息在预算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流转不畅,影响了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应用,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决定了绩效评估重定性、轻定量,对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不强。许多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长期沿用旧版本,建设经费不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偏低,监管和风险预警能力较弱,移动财务等应用建设缓慢,影响了管理人员的远程监管效率。总体上看,事业单位在规范数据治理、提升流程智能化、构建数据安全体系等方面,与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鸿沟”。
三、数据驱动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优化措施
对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转型优化的关键在于强化财务数据处理能力,这一过程要求结合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具体业务,实施一系列明确而具体的措施。第一,建立数据治理框架。事业单位应当细致梳理财务数据资产,确立数据源、结构、存储及质量标准,同时,制定严格的数据治理政策,包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安全等级分类、访问权限控制,设立数据治理委员会和专业团队,负责监管数据治理体系的运行及持续优化。第二,引进和培养数据分析人才。事业单位需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引进机制,与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增强财务人员在数据科学、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如SPSS、SAS等分析软件,打造一支既懂财务又通数据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三,利用大数据工具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广泛采用大数据工具,如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框架,以及Tableau、Power BI等数据可视化工具,部署大数据平台集中管理财务数据资源,预测财政资金流向,评估项目盈利前景[5]。
(一)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从流程重构出发,对现行的财务流程删繁就简,移除冗余环节,整合相似功能,提高整体效率。第一,剖析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精准识别、剔除非增值或冗余环节,简化报账流程,压缩审批层级,建立一套统一的业务处理规范和财务报告模板。如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使用到报废全过程制定一致的操作规程和统一的凭证格式,减少手工操作的差错率,编制详尽的财务操作手册,为各项财务活动规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和流程。第二,引入智能化财务软件,充分利用ERP系统、云计算服务等先进技术平台,选择与本单位特性相匹配的财务软件如SAP或Oracle等,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生成速度,主动拥抱EPM工具、RPA技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化记账、智能报销审核等功能,将财务人员从烦琐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转投于战略性的财务分析工作。第三,增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灵活性,根据单位财务性质,尝试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代替传统的固定预算模式,滚动预算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变化,每月或每季度更新,弹性预算则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业务量的变化自动调整费用预算,以应对不确定性。
(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针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紧密结合其服务性、公益性和政策性的特点。第一,持续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信息系统集成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支撑,事业单位需部署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针对事业单位的业务特征优化和整合财务流程。例如,通过政府补助和项目拨款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在信息系统集成方面,应特别考虑事业单位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流向,选择能够支持政府资金管理规则和报告要求的财务信息系统。第二,推行精细化管理。如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活动基础成本法等现代成本管理技术,或结合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将财务指标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针对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如教育、医疗、科研等行业,可引入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管理,追踪、分析主要业务流程,例如公办学校可以考虑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因素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公立医院可以关注病人治愈率、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等。第三,采用预测性分析指导财务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分析政府政策变化、社会需求趋势,预测对公共服务的影响,及时响应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持久与稳定。
(三)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事业单位通常以服务公共利益为主,其财务管理不仅要追求效益,更要强调风险控制和资金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风险评估体系,融合财务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构建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多个环节,汇总内部会计信息、外部宏观经济指标、政策变动等数据,详细记录过往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偏差、资金调拨延迟等情况,运用VAR模型等现代金融风险量化工具,预测资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关键财务风险[6]。第二,针对事业单位常涉及的大型公共项目和研发活动,可以结合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跟踪和分析项目进度、成本消耗和质量控制等数据,预警预算超支、资金滞留或项目延期等风险点。例如科研机构应跟踪研发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研发资金流向,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应关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与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强化财务合规性检查,定期开展财务合规性审计。除传统的账目审查外,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如异常检测算法、模式识别等,深度扫描单位日常财务活动中的数据,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财务活动的合规性。
四、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从数据获取、存储到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全流程信息化。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和资金流向,优先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打通数据渠道,重点投入人才培养和财务流程再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经营风险,推进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裕德.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22):49-51.
[2] 黄丹.试论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会学习,2023(19):8-10.
[3] 张婷婷.信息化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财会学习,2023(22):23-25.
[4] 章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讯,2023(16):156-158.
[5] 高隽.基于智慧财务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J].财经界,2023(30):138-140.
[6] 时春敏.“双体系”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23(36):32-34.
Discussion on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CHEN Xiaojing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Center of Rare and Unique Fish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2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s also facing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inall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cess, innovat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improve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system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Big data; Public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optimization
[责任编辑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