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及其实践策略

2024-06-24 01:15任毅张宏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特色

任毅 张宏军

摘   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立场、问题导向以及理论创新上看,共同富裕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和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原则遵循。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策略上,要切实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共建与共享“三个结合”,真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三对关系”,使共同富裕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原则遵循;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9-0001-05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使命

(一)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始终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基本原则。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的彰显,科学地将其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首先,共同富裕的主体是人民,人民作为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重要体现。其次,共同富裕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上的富裕,而是聚焦人民需求,努力去实现更加全面的共同富裕。第三,共同富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要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导向

实现共同富裕要从问题导向上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问题导向理念,以社会主要矛盾为问题出发点,以共同富裕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社会的发展将更容易满足人民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供给能力不足,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提高生产能力,解决供给问题,以实现物质的满足。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改善,生产力和供给能力不再是主要制约因素。随之而来的是人民更高层级的需求,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和文化的需求,而是向多维度需求转变。国情的转变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其路径必然要符合国情实际,走“先富共富”之路、推进“两高三均衡”是必然选择。“先富共富”解决的是增长问题,通过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实现社会供给满足;“两高三均衡”解决的是质量和平衡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区域和城乡差距缩小,社会公平得到极大满足。因此,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内涵不断丰富和持续延展,必将成为其理论更新的源泉。一方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受历史原因和我国庞大人口基数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虽然我们的发展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依然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共同富裕的进一步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改善社会整体的生存生活环境,为共同富裕提供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把发展和民生放在同一高度,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持续抓好民生大事,完成“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发展前进,不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进行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契合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遵循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党立足国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保障全体人民、社会各阶层的合法权益需要,也是符合国情的现实方针,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保证良性竞争。明确的制度保障,有利于解决各方后顾之忧,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责任更加明晰、权益更加具体,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场主体放宽放活,必然出现经营主体增多、竞争加剧,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和挖掘各主体的潜力,达到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的目的。再通过政府规范引导,利用合理的制度规范市场竞争,用制度规范和市场反馈进行评判,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良性竞争。其次,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布局,使市场配置更加合理。公有制经济主体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占主导地位,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稳定。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补充,使经济市场的布局更加完善。以“点”固基础,以“线”促提升,以“面”造声势,形成“点线面”三结合格局,有利于公有制、非公有制最大限度发挥出各经济主体的效能,这是保证市场运行平稳的基石。最后,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初次分配地位不动摇有利于激发人民动力,建强共建队伍;合理运用再次分配,通过政府有效的调节,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实现相对公平;加强道德建设和制度保障,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和优惠政策的鼓励壮大公益队伍,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人民需求和人民满意融入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容易彰显人民的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疫情防控,在捍卫人民利益和安全的大事上永远都是定海神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充分肯定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现阶段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努力奔赴的共同富裕,我们要依靠的是全体人民,也只能依靠全体人民。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容易凸显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有人民的主体地位巩固,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获得感得到满足,才能更加努力奋斗,去创造新的发展成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人民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容易做出令人民满意的成绩。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人民视角出发,关注人民需求,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坚持“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提供了路径。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为目标,紧密联系国情、顺应时代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加速共同富裕具有明显优势。一是为共同富裕提供具体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历经沉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工作实践为重点,是具体行动的原则遵循。以“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为目标,作为共同富裕前期工作的重点,以小目标带动大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二是为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下,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单方向研究,还是整体的融合性研究,都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成果,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理论支撑,谋求共同富裕理论体系完善具有事半功倍效果。三是为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方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多年,已形成完备的工作体系,效率较高。

(四)坚持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题中之义,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首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代表着人们同心协力干事业的强大力量,它既是社会稳定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凝聚力的产生有赖于人民一致的利益认同,而利益认同则建立在合理利益安排基础之上,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理念恰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创造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形成,可以有效提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凝聚力产生的根本。其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共享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落实,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共享发展成果,逐步缩小差距,使社会公平得到进一步满足,提升人民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策略

“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同理,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重视理论的研究创新和内涵丰富,更应该注重实践的升华和现实成效。

(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提升服务能力,也需要有效市场良性运作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只有两者都融入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方能高效提升国家经济实力,进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要建强服务型政府,提升护航能力。本质上讲,就是建设“钟点工政府”,以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主,辅以监控、治理等手段,维护市场秩序,但不过分干预市场行为。关键在于畅通沟通渠道和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搭建高效的联动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快速共享,以及问题的及时跟进与解决,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以政府为主导,吸纳社会、学校等多方资源,搭建联动平台十分必要。在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同时,解决社会问题,为学校提供研究方向,形成共赢。

二要德法并重,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守法有德”。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在少数。有法律意识淡薄,在诱惑和利益面前,丧失原则底线,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的违法者;也有奉献精神缺失,在灾情、疫情肆虐时,不仅不愿支援,甚至哄抬物价的“缺德者”。这些行为显然于法难容,于德难忍。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既需要坚持贯彻依法治国总要求,也要注重加强道德层面的约束力,形成法治与德治并举互治。在法治层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通过调查研究及社会反馈,理清法治领域存在的问题,摸清问题根源,高效予以解决,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在德治层面,要加速推进道德责任法制化。通过建立德治评价体系,丰富德治的管理手段,让“有德者”有所得,“缺德者”有所忌,实现从行为约束到内心认同的道德改变。

三要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协调组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互相补充、互相成就的合作关系。政府与市场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共享、立场不相同且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政府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市场反馈的是各市场主体自身的利益。两者立场不相同,面对问题时考虑内容就会出现局限性,加之换位思考意识不足,主观地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他方利益。又因,双方沟通协调的机制不完善,矛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长时间的负面积压就容易产生对立,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不和谐的政府、市场关系,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组建第三方组织十分必要,居中裁断,综合考虑双方意见,以中立者的角度合理协调反馈,引导政府和市场提升换位思考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积极相互补台。

(二)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就是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目前学术界对应的讨论主要有三大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和效率与公平兼顾”。我们想要“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理想状态,但更应结合国情实际。回顾我国的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发展相对应的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是要效率优先,通过把“蛋糕”做大,用经济发展解决人民衣食住行的民生大问题。事实证明,在那个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效率优先的方针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江泽民同志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遵循,通过完善分配制度,缩小了收入差距,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发生。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平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胡锦涛同志科学提出了“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思想,把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民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的是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随着国家的发展,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追求的目标已变成效率与公平兼顾,这是发展最和谐的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新高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发挥好自身优势的同时合理协调各方利益。

一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做大“蛋糕”。中国的发展引起西方社会的恐慌,“中国威胁论”频频现身,国际上受此风向影响,对我国实施了多样化的制约手段,例如出口管制、科技禁令、军事威慑等,欲达到压制我国发展的目的。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发挥好自身优势,更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首先要利用好后来者优势,虽然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技术创新升级、产业转型等前沿领域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基于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进行学习再创新的方式,从而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实现更高速的发展。其次要注重发挥好人力资本优势,目前社会普遍重视学历教育且投资较大,在素质教育和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不够,出现了“高学历就业困难,技术型岗位人才短缺”的不和谐现象,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点,重点突出人才分流,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人力资本的能量。一是抓好全民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净化整体社会风气,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确立科学合理的分流模式,区别创新型、技术型等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放到对的位置上,做到术业有专攻,最大限度提高效能;三是提供足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技术支持,加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让教育不再功利化,缩小先天差距,减轻家庭在教育投资上的压力。

二要合理协调各方利益,分好“蛋糕”。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分好“蛋糕”的实质在于合理协调各方利益,寻找一个平衡点,使人民都能满意或者至少是获得绝大多数人民的满意。“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个长久且现实的问题,基于这个矛盾点,就需要政府有效整合与反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合理调整初次分配,缩小各生产要素贡献之间的差距;重点规划好再次分配,切实把资源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引导好三次分配,促进“先富带动后富”的有效落实。

(三)共建与共享相结合,处理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共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其本质是整个社会以不同的分工创造价值,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文明。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整个社会的共建者共同享有集体创造的价值,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一要吸纳更多人参与共建。共建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然而人的品行具有明显差异,社会上既有勤勤恳恳工作的奉献者,也有好逸恶劳的“等、靠、要”,也不乏阻碍共建的“落后分子”。我们既要始终坚持维护和保障奉献者的合法权益,还要积极引导、教化“等、靠、要”和“落后分子”。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坚持“不落一人”的原则,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坐享成果。带动更多人参与共建,既是为了壮大共建队伍、加速共建进程,也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的需要。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等政策的实施,帮助许多贫困地区的家庭解决了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看到希望,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吸收了一大批共建力量;缺乏生存技能、生存机会是“等、靠、要”和“落后分子”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之社会“有色眼镜”干预,转变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开展好社会教育引导工作十分必要,通过社会宣传给予希望,实现社会的接纳、认同和帮助,共建的队伍就会不断地壮大。

二要促进共享均等化的有效落实。由于历史原因,共享均等化的情况目前并不乐观,区域、城乡间的不平衡十分明显,社会诉求也十分强烈,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点工作。针对均等化的问题,党和国家出台实施了许多针对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落后地区和乡村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但受限于长时间积累的差距,差距缩小状况并不明显。促进共享均等化的有效落实,单靠党和国家政府的力量明显捉襟见肘,吸收社会力量势在必行。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可以加速资源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进程。可以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辐射延伸使配套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实施人才回乡战略,可以有效缓解人才间过度竞争的压力,激发活力,促进更好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发挥人才资源更大的效用;可以有效解决欠发达区域和乡村的发展问题,缩小区域差距。

三要让共建提供更多共享,让共享孕育更多共建。共建和共享本质是一体的,参与共建得到共享,享受共享融入共建。通过共建的持续加深及发展的稳步推进,共享的资源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通过共享的丰富和完善,使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共建心理愈加强烈,同时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变化,融入新的共建,壮大共建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配合手段。两种手段互补并进,有效挖掘不竭动力,实现个人与集体的高度协调,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四、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服务共同富裕为重要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贯穿始终,在新时代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体制和政策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始终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但我们仍需正视不足,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处理好“三对关系”加速共同富裕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4):97-104.

[2]   洪银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中国经济评论,2022(Z1):35-41.

[3]   李楠,陈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三个维度[J].汉江论坛,2021(5):19-24.

[4]   林毅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5):32-40.

[5]   刘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享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18(6):69-75.

[6]   杨文圣,李旭东.共有、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1):10-16.

[7]   陈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26-32.

[8]   陈巧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23-31.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

[1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

[1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学习论丛第四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4.

[12]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

[1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4.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特色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