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存芳 韩艳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数学教学的开展关系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着手实际做出研究,探寻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为了构建高效合理的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探寻与开发生活资源,探索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发掘应用途径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具体策略的阐述,以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资源发掘;应用研究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好课前研究,从教材所需的资源出发,联系生活知识,整理生活化资源,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融合活动教学法创建实践活动,并结合校本教学理念,形成相应的校本课程,推动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做好教材分析,联系生活现实
教材分析是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也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的重要备课活动.为实现生活资源的有效发掘,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做出研究分析,探寻教材剖析与资源检索的有效实施方法.在教学实际中,对于教材分析,教师应联系现实生活做出研究,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可开发的生活化资源内容,并进行剖析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做出梳理外,也需要进行互联网检索,从线上获取所需的资源.
(一)立足现有教材,剖析生活联系
教材分析是资源开发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会在课前进行教材分析,但其主要将注意力放在理论知识内容的整理上,很少会做出生活元素的开发与整合,这使得数学教学难以生成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在当前,为发掘生活化元素,形成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立足现有教材,联系生活知识,选取教材中可以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的部分进行拓展,开发生活化元素.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围绕本单元的内容做出分析研究,梳理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进而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在实际的研究中,通过初步分析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克、千克、吨三个重量计量单位的学习,关系到学生量感的发展.青岛版教材为本单元设计的生活情境为动物趣闻,其涉及动物体重的引申.联系这一教材情境,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生活化元素的开发要点放在体重上,从学生体重引申到父母体重、男女体重、老幼体重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建合理的生长点.如此一来,在做好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后,教师就可以找准生活联系的方向,做好资源开发的准备.
(二)联系教学需求,做出资源检索
资源检索是教师获取教材以外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教师开发资源,提升教学综合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实际教学中,为做好资源检索工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当课教材的拓展点入手进行整理,构建合理高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在资源检索中,教师要注重检索关键词的生成和实际检索行动的实施.在关键词的生成上,教师要做出本课知识要素的梳理,从中选择合适的方向形成关键词.最后,在资源检索的实施上,教师要关注资源的针对性开发与梳理.
继续以“动物趣闻———克、千克、吨”教学为例,为实现生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教师应着手实际做出分析,选择合理的角度拟定检索关键词,进而借助有效检索的进行获取相关的生活素材.就本单元而言,教师可以将检索关键词设置为“常见动物的体重”“测量重量的仪器”“影响物质重量的因素”“改变物质重量的方法”等.在完成关键词的设置后,教师便可以在实际检索中将关键词键入搜索引擎进行教学检索.在完成教学检索后,教师可以获取相应的生活化资源,然后再做出生活化资源的梳理,形成效益较高的生活化素材.如此一来,借助互联网检索,教师就可以收集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资源.
二、整合生活元素,优选教学方法
生活元素的开发与整合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另一要点,也是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成的关键.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要素,开展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创建合作探究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小组的构建与针对性学习的进行.同时,为凸显生活元素,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探究任务的形成,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相应的探究任务.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同组异质出发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构建学生总体发展相似的学生小组.在完成学生小组的构建后,教师要结合生活化元素的构成,探析学生小组探究的生活化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实际内容构建时、分、秒的关系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钟表来研究时、分、秒的关系,探索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内容.
(二)基于学生感悟,设计创意展示
展示是课堂的精髓,也是实现数学知识分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设计创意展示过程,推动学生的深入感悟.在实际教学展示工作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运用与整合,找准学生学习感悟的要点,进而形成数学展示的过程,做好相关知识内容的剖析.在展示中,教师要注重展示的创意化和展示过程中的师生问答环节.创意化是指教师的展示过程要做到新颖有趣,尽可能地构建形式鲜明、效果独特的生活化解析展示;师生问答则是要在展示的过程中渗透教师提问,用提问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继续以“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数字、钟表盘等多种形式来显示时间,让学生认识时间的表现方式,也可以使用水钟、闹钟、手表、原子钟等不同的钟表拓展学生对时间计量方式的认知.
三、关注学生体验,形成生活活动
活动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学活动的构建与开展.借助活动教学的实施构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有效活动的过程,推动其综合发展.为构建有效的生活活动,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选择合适的要素去形成生活活动.在实际的活动形成中,教师也要注意活动内容的拓展,从跨学科要素的渗透出发形成拓展环节,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
(一)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的构建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生活活动的构建价值,探索生活元素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合理高效的活动过程.为做好这一活动的生成工作,教师应注重课前的准备,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生活活动的主题,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梳理相关的教学要素,形成生活化的活动过程.在完成活动的架构后,教师在活动的实施中也要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做出整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街———对称”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对称”作为生活活动的主题,设计任务展示、学生探究、小组讨论、成果汇报、教师点评五个流程,确保学生的有效参与.
(二)渗透跨学科要素,形成拓展内容
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其学习认知.在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分析,从当前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出发选择跨学科要素,然后进行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拓展.
继续以“热闹的民俗街———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跨学科要素的渗透出发,形成针对性的拓展内容.从跨学科角度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称本就是一个重要的美术概念,从对称的图像中也可以体悟到美术之美.相应地,在跨学科要求的构建上,教师就可以联系美术创作进行拓展,为学生构建美术任务.落实到实际中,教师可以将任务规划为“利用对称将原本简单的图形复杂化,设计精美的新图形”.如此一来,借助跨学科要素的渗透,教师便可以形成有效的数学拓展任务,推动学生的研究与发展,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实现生活元素的发掘与应用.
四、联系地区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认清校本课程与常规课程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角度形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在实际中,为构建校本课程,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兴趣做出课程主题的选择,然后再进行生活资源的整理,形成趣味的课程主题,最后,教师还要认识到作业对课程整体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角度形成生活化作业,推动学生的生活实践.
(一)联系学生兴趣,选择校本课程主题
学生兴趣是校本课程主题选择的要素.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做出研究,从生活化教学的构建出发做出课程主题的选择.初步确定课程主题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借助问答或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当前校本课程主题的看法,进而做出课程主题的微调,让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倾向.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为结合现实生活,推动数学生活化元素的显现,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出发来形成校本课程主题,构建相应的校本活动,同时联系学生的兴趣,将校本课程的主题设计为“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探究”.在确定了校本课程主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围绕学生的反馈,教师再做出校本课程主题的微调,形成具体的课程内容规划.
(二)整理生活资源,形成趣味校本课程
生活资源的整理是校本课程构建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点.与常规课程的设置相似,为形成校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教师要预先做出校本课程主题的研究,预设课程的课时主体内容,然后做出生活资源的有效整理,为趣味课程的构建做好准备工作.在完成准备工作后,教师便可以组建具体的课题内容.
例如,针对“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探析”这一校本课程主题,教师要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实物出发设计具体的课程.在实际章节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将交通工具、家具、电器等作为章节分类,然后围绕具体的章节分类进行细分.以交通工具为例,教师可以将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自行车作为细化的课时做出划分.在汽车一节中,教师就可以以汽车模型为载体做出展示,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汽车行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多样的汽车零件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在汽车设计中的显现.
(三)合理构建校本作业,凸显生活实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整合已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认知.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同样需要关注作业的有效设计,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选择合理的要素来构建校本作业.为形成有效的校本作业,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实践和有效活动做出规划,选择合理的方向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内容.
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探析”这一校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便可以围绕具体的校本课程课时规划对应的作业设计,用作业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如,在学生完成自行车相关数学原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出设计一个简易自行车的生活化作业.由于这一作业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周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用硬纸板和木头等工具,尝试着制作简易自行车.这一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可以推动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有效地整合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结 语
生活元素的发掘与应用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创建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数学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科现实出发进行生活资源开发流程的梳理,明确有效资源开发的途径.在完成生活资源的获取后,教师还要围绕现实教学做出课程的组织,从方法优选、活动构建、课程开发三个维度做出整理,形成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以此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召永.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7):47.
[2]赖万春.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20):10-11.
[3]丁家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1(29):122-123.
[4]王小红.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