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利尼歌剧《清教徒》男中音福斯人物特征

2024-06-24 06:50王畅
当代音乐 2024年6期
关键词:清教徒音乐特点男中音

王畅

[摘 要]在浪漫主义早期的意大利歌剧中,最富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就是贝利尼,并且他偏爱古典。贝利尼是一个典型的情感主义者。他的音乐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那丰富多样的旋律,那是他歌剧的生命,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贝利尼是19世纪早期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为意大利歌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复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为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贝利尼虽英年早逝,但也留下了十余部经典歌剧作品。他是一个非常关心政治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很多都涉及政治,如《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贝利尼最后一部作品就是《清教徒》,这是一部非常辉煌大气的正歌剧。

[关键词]《清教徒》;贝利尼;男中音;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6-0108-03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一是对文森佐·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生平以及创作背景风格的介绍,二是对《清教徒》剧情及男中音福斯人物进行简要分析,三是对男中音福斯第一首咏叹调《我永远失去了你》的故事情节进行简要阐述及该选段的音乐特点展开分析。

一、贝利尼的艺术生涯与创作风格特点

贝利尼1801年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从大陆移民到卡塔尼亚,其父亲和祖父都从事教会音乐的创作。贝利尼在西西里最好的音乐之家学习长大,尤其是他的祖父,对他将来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贝利尼于1819年在西西里政府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并前往那不勒斯。1824年,贝利尼被授予“primo maestrino”(一个初级教师职位)的称号,并在那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妮》。贝利尼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鼓励。第二年,他获得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在圣卡罗剧场演出歌剧。1826年,贝利尼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比安卡和杰尔南多》。贝利尼的作品包括室内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等。他的歌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阿代尔松·撒尔维娜》到《清教徒》,贝利尼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一共创作了11部歌剧。贝利尼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婉约的抒情而闻名。在当代歌剧创作中,他的作品与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和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作品风格有着很大差别。贝利尼的歌剧具有一种罕见的高贵、优美和抒情的气质。所以,许多人都把他叫作“意大利肖邦”。贝利尼非常喜欢这种曲调,他喜欢“咏叹调连续不断地演唱”,这使他的乐曲具有一种宽厚而柔和的韵味,而贝利尼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那种纤细柔和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早期的浪漫主义风格中,表现出一种柔情与哀伤。贝利尼的音乐具有一种女人的柔美,这正是早期浪漫音乐中最富有诗意的地方。在意大利早期的浪漫主义歌剧中,贝利尼是最具浪漫色彩的。很多作曲家都把音乐放在了对音乐的创作上,贝利尼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出色,但贝利尼并不是为了取悦听众,他只是将故事中的人物的情绪发展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工具。有人说,他抛弃了那些华美的装饰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的声音,那是一种自然溢出来的声音。

二、贝利尼最后一部歌剧《清教徒》

(一)《清教徒》人物及故事情节介绍

《清教徒》的故事背景是奥利佛·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时期的英国(1653—1659年)。本剧中的主要人物有男低音高蒂尔·沃尔顿(古堡指挥官清教徒);男低音乔治·沃尔顿其弟;男中音理查·福斯(清教徒);女高音埃尔薇拉(乔治·沃尔顿女儿);男高音塔尔博特(骑士);男高音罗宾逊(清教徒);女高音亨利埃塔(孀妇)以及清教徒、士兵、卫兵、妇女、小厮等。故事的真实情节是,埃尔薇拉爱上了塔尔博特,而她的舅舅乔治则说服了沃顿,让她嫁给了塔尔博特。塔尔博特也爱埃尔薇拉,但当他带着给埃尔薇拉的婚纱来到城堡准备和她结婚时,亨丽埃塔·玛丽亚女王也就是查理一世的妻子,被囚禁在这座城堡中。女王把她的生命危险告诉了塔尔博特,于是塔尔博特决定用埃尔薇拉的礼服作为掩护帮助女王逃走。塔尔博特离家出走,未能与埃尔薇拉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埃尔薇拉误以为塔尔博特对她的爱不忠,因此失去了理智。后来,塔尔博特回来了,他被清教分子以叛国罪逮捕,但是克伦威尔的部队打败了斯图亚特的军队,宣布了特赦,埃尔薇拉又和阿图罗结婚了,这就是悲剧的结尾。

(二)《清教徒》男中音理查·福斯的人物形象分析

男中音福斯是该剧中的关键人物,虽不是男一号,但起着重要衬托作用。在该剧第一幕中,福斯怀着喜悦和希望的心情回来准备娶埃尔薇拉,但他的爱人却要和塔尔博特结婚了。怀着内心种种无处宣泄的情绪,福斯一个人唱起了这部剧中第一首咏叹调《我永远失去了你》。这一段是将军福斯对于爱情绝灭的悲痛诉说,心里极度悲伤与痛苦。后来在好友的安慰下,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煎熬的深切表达,唱出了咏叹调的后一部分,这一段是福斯最真实的情感,将人物烘托出高潮,极致地展现出福斯爱而不得、绝望与悲痛的心情。在第一幕的第三场中,塔尔博特带着身穿新娘衣服的亨利埃塔在逃亡路途中,被福斯碰见。福斯发现并不是自己所心爱的埃尔薇拉,出于私心,违背军令,认为只要塔尔博特走了就永远不会回来,自己就会有机会迎娶埃尔薇拉,和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于是便放走了他们。可以看出,福斯内心完全被爱情所霸占,他欺骗了他的主将。埃尔薇拉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伤心。福斯也悲痛欲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人被塔尔博特害死了。于是心中悲愤交加,笃定要抓住塔尔博特。福斯的种种举动都是源于自身的性格,他推动着该剧剧情,这一幕也是该剧中的转折点。

(三)男中音福斯第一首咏叹调《我永远失去了你》

该选段是男中音福斯的第一首咏叹调,整首作品沉郁,但歌词强烈地表达了福斯对于爱情的心灰意冷与悲痛之情。在该剧的第一幕,清教徒士兵与众人在清晨中合唱,等到士兵散去,福斯独自一人出现,这时候音乐响起。贝利尼在原谱上标注了术语“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又以f的力度为整首咏叹调作出了基调。

从第6小节起,到了本曲演唱部分。宣叙调一开始,福斯唱道:“Or dove fuggo io mai”中文译为:我将该怎样得到安慰?我到底要怎样隐藏我的伤痛?开头这两句话直奔人物内心,强烈地表达了福斯内心的难过。当我们在演唱时,最开始的情绪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不可直接爆发。同时要注意“fuggo”是双辅音,根据意大利语读音的要求唱“fu”必须将时值唱满,这样才能达到节奏的特点,切不可失去乐曲的连贯性(见谱例1)。

谱例1:《我永远失去了你》第6—8小节

从第11小节开始,福斯唱道:“Come quei canti”,中文译为:这些痛苦不堪的旋律在我的心头回荡!他在语调上的变化与前两句形成了对比,在音量上应该有所减弱。在这一句中,出现了一个[XC降记号.TIF;Y-*2]d([XC降记号.TIF;Y-*2]E大调的降第七级音),紧接着后面又出现了柱式和弦(f小调),为后面离调做了铺垫(见谱例2)。

谱例2:《我永远失去了你》第9—12小节

在唱完“Come quei canti”之后,紧接着来到下一句歌词“mi risuonano all alma”,这一句要贴近前一句歌词形成衔接,这一句不可以与之前那一句的力度一样,要稍渐弱,给人一种失落的情绪在向人倾诉,使两句歌词线条流畅,也是对歌词那些旋律在我心头回荡的完美诠释。最后的“almari pianti”更应该注意力度,这里的速度、织体及伴奏都做了不一样的变化,此处和声为f小调,离调的进行,伴奏织体在第14小节的开始,由柱式转变为分解,因而速度也由快板转为慢板(见谱例3)。

谱例3:《我永远失去了你》第13—15小节

在第14小节末15小节初,咏叹调开始,曲式从[XC降记号.TIF;Y-*2]E大调转到[XC降记号.TIF;Y-*2]A大调,伴奏织体继续由14小节三连音延续,福斯悲痛欲绝哭诉道:啊,埃尔薇拉,埃尔薇拉,我甜蜜的思恋,我永远失去了你!这里福斯重复了两次埃尔薇拉,在演唱这里需要注意两次埃尔薇拉的语气,第一次是对埃尔薇拉的无尽思念之情;第二次是从对埃尔薇拉的呼唤梦境中破碎出来。这一对比具有转折的意境,更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思技巧。尽管福斯是一位驰骋沙场的英勇将军,这一刻也为自己心爱的人而倍感交加,也深深地体现出福斯内心的不舍与绝望之情。

谱例4:《我永远失去了你!》第16—21小节

一整句唱完之后,“per sempre(永远)”这一单词也重复了两遍。在我们演唱时也要与前者进行对比,可以适当加强演唱时的语气,去仔细体会福斯爱而不得的无助感。到了第19小节开始,“Senza speme ed amor(没有爱情和希望)”这一句歌词又重复了两遍,福斯愈加无助地自言自语式倾诉:“in questa vita or che rimane me(我还活着有什么意义)”,这里也到了福斯思念感情的最高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在演唱这一乐句时一定要把悲痛欲绝的情绪加以强烈的语气语感爆发出来。此外,要注意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做到声断气不断,保持顺畅的气息,连贯的线条,直到这一乐句演唱结束,在最后一个音也要保持好演唱的状态与声音的位置,逐渐放轻声音,将福斯对生活的彷徨与绝望之情充分显露出来(见谱例4)。

三、《我永远失去了你》演唱心得总结

(一)起音、气息与大跳音的控制与处理

一部作品,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演唱作品开头的起音时,搭上气息声带闭合,才能完成好后面的部分。在这方面,笔者心有体会,起音可以影响嗓子的状态及情绪的把控。在《我永远失去了你》唱段中,要时刻保持喉咙是打开的,运用膈肌的支撑保证作品的完成;大跳音是作曲家常用的作曲手法,也是歌唱技巧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人在演唱大跳音时尤为胆怯,因为一般大跳音涉及声区或音色的转变。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大跳音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仔细感受每一个音高的气息压强及喉咙打开的状态,做到高音不推、低音不虚。例如,此唱段中由小字二组的c降到小字组的[XC降记号.TIF;Y-*2]A,这一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保持气息的支撑,让声音轻松落下就可以了,但切记演唱时要连贯。

结 语

笔者在第一部分通过对作曲家贝利尼的生平介绍,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特点;第二部分通过介绍贝利尼生平最后一部歌剧使读者了解到剧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第三部分对《我永远失去了你》这首作品展开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的探究,深入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切合自身的演唱心得,给予观众强烈的共鸣。

仅仅通过文字上的解读无法更好地体会歌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我们应当将歌剧的学习拓展到排练当中,这样对于人物角色的了解就不会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了。例如,《清教徒》中男中音福斯的人物形象,只有身临其境,融入其中,抓住人物内心的强烈感受,精准表达人物的情绪,才能将其与观众形成共鸣,愈加接近作曲家所表达之意。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田文可,陈永.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7]程超志.贝利尼《清教徒》中男中音理查·福斯的角色分析和演唱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

[8]康健.贝利尼歌剧诺尔玛、梦幼女、清教徒中塑造女主角形象艺术手段和风格特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9]刘莉莉.从埃尔薇拉看歌剧《清教徒》的艺术特征[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1.

[10] 李泽.浅谈歌剧《清教徒》福斯的内心世界及演唱特点[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

(责任编辑:王肖茜)

猜你喜欢
清教徒音乐特点男中音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轩辕柏之歌
黄河男中音独唱
美国醉酒史
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清教徒》中理查·福思咏叹调《我永远的失去了她》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