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曲家及其师承的研究意义

2024-06-24 20:32王乃仟高微
当代音乐 2024年6期
关键词:师承

王乃仟 高微

[摘 要]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近代戏剧的开山之祖”。北方昆曲是昆曲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北方昆曲家的师承关系是理解昆曲艺术在北方地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师承关系通常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本文将重点介绍北方昆曲家的师承关系和传承情况,以及研究昆曲家的师承对昆曲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方昆曲;师承;传统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6-0196-03

北方昆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在明朝万历年间,南方昆曲开始向北传播,逐渐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昆曲。清朝时期,北方昆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在清朝乾隆年间,北方昆曲已经成为宫廷戏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昆曲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在表演上,北方昆曲注重身体的姿势、动作和表情的表演,强调演员的技巧和功力。在唱腔上,北方昆曲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和韵律感,具有高亢、激越、奔放的特点。北方昆曲家的师承关系是传承昆曲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昆曲家都是通过师承关系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的。

一、北方昆曲家师承的形成与演变

北方昆曲的师承现象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昆曲艺术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戏曲形式。昆曲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传承这些经验,他们开始收徒传艺,形成了最初的师承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昆曲的师承传统得到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的传承体系。在师承的形成过程中,昆曲艺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唱腔、表演技巧、剧本解读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弟子。这种传承方式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授,使弟子能全面掌握昆曲艺术的精髓。同时,师承中的技艺传授并不仅局限于表演方面,还包括剧本解读、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知识,使弟子能全面理解昆曲艺术的内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北方昆曲的师承传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承体系。不同流派的艺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技艺特点和表演风格,这些特点和风格在师承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师承中的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弟子不仅要学习技艺,还要学习尊重师长、遵循道德规范等价值观念。

二、研究昆曲家的师承对昆曲发展的意义

(一)昆曲家的师承推动了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北方昆曲家的师承关系是传承昆曲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昆曲家通过师承这一方式将自己的昆曲艺术与精华向下传播,使昆曲艺术得到不断延续,从而对于推动昆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师承保证了昆曲技艺的正统传承,避免了技艺的流失和变异。另一方面,师承也促进了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昆曲艺术得以不断创新。在师承的过程中,徒弟往往能突破传统,创造出新的表演风格和技巧,从而丰富了昆曲的艺术表现力。

例如,韩世昌与京剧大家梅兰芳、曲学大家吴梅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使韩世昌逐步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一代北方昆曲名伶。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北方昆曲赓续和继承了昆曲的传统,使昆曲艺术成为在帝都历经劫难却仍然弦歌不绝的中国古老艺术范式,为中国昆曲的南北争艳开启了新的艺术布局。也正是这两位剧界与学界的大家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韩梅齐芳,蔚为大观,共同把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昆曲艺术直接推上了世界戏剧艺术精品展示的大舞台上。

(二)昆曲家通过师承的方式提高表演水平

在北方昆曲的发展历程中,师承关系在昆曲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师父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道德、人格的楷模。在传统的师承中,师父对徒弟的教导不仅是艺术上的,还包括对昆曲理论、表演技巧、舞台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这种全面的培养方式使徒弟能深入理解昆曲的艺术精髓,从而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徒弟对昆曲表演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并对这些经验和技艺进行传播。新人在继承这些传统表演技巧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为北方昆曲注入了新的元素。可见,在传承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昆曲人才,还有利于提高昆曲家自身的表演水平。

例如,1890年,玉田益合班举办科班,郝振基、徐廷璧、赵四、钱雄等应聘任科班教师,培养“益”字辈弟子,如王益友、侯益才、侯益泰、唐益贵等。郝振基于次年自原籍接来眷属,落户于距科班所在地达王庄三里许的东高桥村。此后,郝振基每日早出晚归,在科班五六年的执教生涯中,除精心教课授艺外,并以晚辈自居,向赵四、钱雄,乃至徐廷璧求教。因此,当“益”字辈弟子犹如奇峰突兀地成长起来之后,郝振基的演唱技艺也更臻成熟。科班结束后的十数年间,他一直在益合班挑大梁,以擅猴戏名满京东,人称“铁嗓子活猴”。

(三)研究昆曲家的师承有利于挖掘更多艺术资源

昆曲家的师承关系是昆曲艺术传承的重要纽带。在师承过程中,师父将自己的技艺、心得和经验传授给徒弟,使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得以延续。通过对师承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昆曲的历史渊源,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和风格,从而挖掘出更多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研究北方著名昆曲家的表演艺术和师承关系,还可以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和特色剧目,为昆曲的传承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这些传统剧目和特色剧目蕴含着昆曲艺术的精髓和独特性,对于培养新一代昆曲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昆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还能让演员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对昆曲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提升演员的表演水平,使他们在表演中更好地呈现昆曲的艺术魅力。

例如王益友(1880—1945),字子英,河北玉田县鸦鸿桥北牛各庄人。幼入本县昆弋益合科班,工武生,师事徐廷璧、钱雄。他学戏极快,身段动作尤好,起打时一般演员跟不上他。能戏极多,昆弋两腔中生、旦、净、丑各行角色无不精通。庚子后走京南搭庆长班等演于乡间。1910年随师徐廷璧入京组肃王府班即复出之昆弋安庆班,演于京中各戏园。辛亥革命后,该班报散,仍回京南入荣庆昆弋社。韩世昌、白云生等受其教益。

(四)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北方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世界影响力。通过对其师承关系和其他相关研究,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通过昆曲的表演和学术研究,国际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独特理念,从而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欣赏。另外,昆曲的国际交流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昆曲的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当地的文化产生交流与碰撞。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有助于昆曲艺术本身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昆曲的表演艺术家和学者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提升北方昆曲的文化产业价值

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北方昆曲家师承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北方昆曲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北方昆曲的表演技巧、音乐特点、剧本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北方昆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还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研究北方昆曲还有助于提高北方昆曲的市场竞争力。在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北方昆曲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对昆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与其他文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北方昆曲可以拓展产业链,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其文化产业价值,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影视制作、舞台剧演出、艺术教育等。

(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曲的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不论是经典的剧目还是新创的作品,昆曲都能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观众的喜爱。通过欣赏昆曲的表演,人们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还能从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北方昆曲的研究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对昆曲家传承的研究发现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北方昆曲的发展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为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昆曲的传承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面对昆曲传承的困境,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使其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能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舞台设计、剧情内容等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同时保持昆曲的传统特色。

(二)昆曲的人才培养

随着老一辈昆曲艺人的逐渐凋零,如何培养新一代的昆曲人才,使其能继承和发扬昆曲艺术,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昆曲教育体系,培养专业的昆曲演员和人才。此外,还可以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演出、讲座、培训等,来普及昆曲知识,提高大众对昆曲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三)昆曲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昆曲的国际影响力,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探讨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戏曲艺术家及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推动昆曲艺术的国际化发展。此外,还可以研究如何将昆曲元素融入其他艺术形式中,如电影、音乐、舞蹈等,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昆曲的保护与传承

面对昆曲传承的困境,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昆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此外,还可以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如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来宣传和普及昆曲知识,提高大众对昆曲的认知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将昆曲艺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四、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昆曲教育体系

昆曲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将昆曲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舞蹈等课程中,培养学生对昆曲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在高校设立昆曲专业,提供专业的昆曲教育和培训,培养高水平的昆曲人才。此外,还应该鼓励民间艺术团体、昆曲爱好者协会等,共同推动昆曲人才的培养。

(二)要重视实践

昆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演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表演技巧和艺术精髓。因此,应该鼓励年轻演员多参加演出、排练等活动,积累表演经验。同时,在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演员的表演水平。

(三)传承与创新

在培养昆曲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既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承,又鼓励创新。通过传统剧目的表演和传承,让年轻演员掌握昆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同时,鼓励演员在传统剧目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为昆曲艺术注入新的元素。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平台等来记录和传播昆曲艺术,比如一些直播平台和短视频,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四)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昆曲人才培养的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昆曲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昆曲艺术团体、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昆曲事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比赛、展览等活动,为昆曲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昆曲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将昆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可以开展昆曲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媒体、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通过捐款、赞助等方式支持昆曲人才培养事业。

结 语

北方昆曲家的师承关系是理解昆曲艺术在北方地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师承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表演水平和传承技艺,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共同发展。北方著名昆曲家及其师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通过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艺术家的传承和创新成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齐如山.京剧之变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

[2]谢柏梁,顾卫英.韩世昌与梅兰芳、吴梅的文化夙缘[J].戏曲艺术,2013,34(S1):16-21.

[3]孟昭林.写实派猴戏的一代宗师——纪念郝振基诞辰120周年[J].戏曲艺术,1991(2):66-67;72.

(责任编辑:金方建)

猜你喜欢
师承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名辩逻辑家公孙龙师承渊源儒家的逻辑明辨
师承关系与演唱技法等相关问题:访藏族男高音歌唱家顿珠次仁
段青英委员:推进中医师承可持续发展
上穷阿里下多康 纵横万里求古籍——洲塔教授的师承与藏文古籍文献研究之路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德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