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

  • 罪的批判与恶的反思 ——读罗伯特·洛厄尔《福光的孩子》
    月16日,部分清教徒从荷兰莱顿出发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有评论者指出,Netherlands是荷兰,而nether又有“地狱”之意,这就暗示清教徒们是来自地狱的罪恶使者。看似客观的历史陈述,在反讽语境中却是最严厉的指责。在后一句里,赵毅衡先生将“unhouseled”译为“无处归宿”,结合资料,这里将其理解为“没有领受圣餐的”似乎也可。清教徒信奉的是加尔文宗,加尔文本人在日内瓦组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其教义里,圣餐礼制与天主教的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诗人

    星星·散文诗 2022年11期2022-12-21

  • 罪的批判与恶的反思
    月16日,部分清教徒从荷兰莱顿出发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有評论者指出,Netherlands是荷兰,而nether又有“地狱”之意,这就暗示清教徒们是来自地狱的罪恶使者。看似客观的历史陈述,在反讽语境中却是最严厉的指责。在后一句里,赵毅衡先生将“unhouseled”译为“无处归宿”,结合资料,这里将其理解为“没有领受圣餐的”似乎也可。清教徒信奉的是加尔文宗,加尔文本人在日内瓦组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其教义里,圣餐礼制与天主教的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诗人

    星星·诗歌理论 2022年4期2022-05-03

  • 17世纪英国长老会道德改革运动
    政府一直在限制清教徒的发展。自清教运动兴起以来,英国政府的首要目标都是保证国内稳定,维护王权统治,因此对清教长老派始终采取打压的态度。在都铎王朝后期,女王伊丽莎白继承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政策。她坚持以政治为中心,灵活多变地运用现实主义的政治手腕,使宗教改革为政治服务,对于企图改革国教会和主教制的清教长老派,态度严厉。此时的英国,不仅有“来自法国和苏格兰联盟等北方陆上的威胁,以及来自罗马教廷与充当反宗教改革先锋的西班牙等来自海上威胁”[3]87,而且刚刚经历了玛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2

  • 试析《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三重身份
    逊和虔诚禁欲的清教徒鲁滨逊。鲁滨逊这三重重要的身份不仅是笛福心目中理想的资本家形象,更是18世纪广大资产阶级所神往的资本家形象。一、以利益为先的商人鲁滨逊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为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手握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不再顾忌旧贵族阶级对自身的压制,开始大刀阔斧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笛福所撰写的《不列颠全岛纪游》中,作者极尽笔墨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商贸的繁荣和热闹无比的市场。笛福在描述自己在剑桥郡的见闻时写道:“就在这个杂乱的堆货棚里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2021-11-24

  • 浅谈欧洲文明对美国的影响 ——以清教思想为例
    音的生活方式,清教徒就是严格并努力谨守《圣经》中上帝所传各项律例典章而生活的英国人,他们相信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言论,强调《圣经》至上,主张基督教会应该恢复到公元1世纪耶稣初创时的纯朴状态,强调高度的道德和宗教原则,自我约束和管理,因此是一群理想主义者[1]。在北美移民时期,清教徒成了移民主体,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清教主义。有原罪说、彻底堕落、命定论、有限赎罪、无条件选择等基本教义,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勤劳、节俭、虔诚、审慎,重视教育等美德

    文化产业 2021年7期2021-03-08

  • 从《富兰克林自传》看“清教徒”与“美国梦”
    督教分支教派的清教徒追求道德完善与财富增值的最大化。1620 年欧洲大陆以清教徒为主的 移民登陆北美,与率先开垦北美新大陆的“淘金者”们会合。“淘金者”们渴望占有财富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清 教徒”们向往自由并能够实践信仰的价值一起构成了美国梦最原始的两要素。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清教徒” 中的“实用主义者”,他给自己定下了 13 条准则,提升道德修养,同时带来地位、财产等外部收益。美德能够带 来财富,物质与道德可以携手共进。富兰克林这样一个出身草根,通过自

    西部学刊 2020年16期2020-09-26

  • 美“登陆”地标普利茅斯石被涂鸦
    ,为纪念第一批清教徒登上新大陆400周年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当地居民一觉醒来发现,城市的著名地标遭到破坏。据《周刊报道》17日报道,普利茅斯的一名居民在清教徒州际纪念公园散步时发现,纪念清教徒1620年首次踏足这片土地的历史遗迹普利茅斯石被画上了红色涂鸦,朝圣少女雕像和美国先祖纪念碑也被喷漆,涂鸦几乎到处都是。虽然部分涂鸦被清理干净,但警方尚未找到肇事者。据报道,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普利茅斯石的存在颇具争议,它是各种纪念活动的重点文物。美洲原住

    环球时报 2020-02-192020-02-19

  • 走出清教传统的新英格兰美食
    期,新英格兰是清教徒的聚集地。这使得当地的文化风俗不可避免地以宗教为根基,饮食方面自然也是由清教徒的习俗、理念和口味发展而来。黑麦面包龙虾热狗烤火鸡波士顿龙虾源自英国的清教徒,在饮食理念和饮食方式上坚持清教信仰;在口味偏好和食物烹饪方式方面,也带有英式的传统味道和风格。因清教徒奉行苦行主义,最早一批生活在新英格兰的美国人深受影响。他们会用极其虔诚的心态烹饪食物,甚至把食物和美德等同起来,时常会有清教徒对自己的贪食感到憎恶。换句话说,他们的饮食价值观,严重阻

    看世界 2019年20期2019-12-18

  • 教育“圣地”:新英格兰
    第二块殖民地。清教徒,那些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人,准备在美国东北角的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人类的典范。他们要实现一个属于清教徒的乌托邦,启蒙一个比英格兰更好的“新英格兰”。他们要培养新一代的宗教带头人。他们效仿英国建立剑桥大学,支持成立哈佛学院,这是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墨守成规。从美国建国史来看,打响莱克星顿枪声的新英格兰地区,不仅仅代表了美国东部的文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国家的发祥地和自由之魂的摇篮。此后,他们成立的学校开始从教会思想的管制中

    看世界 2019年20期2019-12-18

  • 谁是新英格兰?
    色彩,源于一群清教徒谋求建立“山巅之城”的宗教自治行为。很多历史读本将清教徒从英国移居到美洲的行为描述为:逃离政治迫害,寻求宗教自由。其实,这中间缺了点东西。1607年,一些被称为“分离派”的极端清教徒,从英国本土逃亡到了欧洲的尼德兰(今荷兰一带),但十几年的生活让他们深感,尼德兰是一块不适宜生存的贫瘠之地。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开发如火如荼,他们在1620年决定远渡重洋,到美洲追求更好的生活,并且要在美洲实现他们在英格兰和欧洲尚未完成的伟大计划。因此,从英国到

    看世界 2019年20期2019-12-18

  • ARTHUR LOST in the MUSEUM
    面展现的是欧洲清教徒们在美洲大陆度过第一个感恩节时的情景。And Arthur’s teacher was telling his class all about it.Everyone laughed when they saw Arthur.Mr. Ratburn turned to see what they were laughing at.But not before Arthur became a Pilgrim boy.舒老师正在外面给其他同

    动漫星空(兴趣英语) 2019年12期2019-12-12

  • Arthur Lost in the Museum
    印第安人在欧洲清教徒到来之前是怎样生活的。”亚瑟又举起手来。“好吧,亚瑟,”舒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去卫生间吗?”亚瑟问。孩子们哄堂大笑。“Yes, Arthur,” said Mr. Ratburn.“The boys’ room is around the corner. It’s the first door on your left.”“可以,亚瑟,”舒老师回答,“男卫生间在拐角那边,左手第一个门。”Arthur ran down th

    动漫星空(兴趣英语) 2019年11期2019-11-07

  • “历史解释”解释什么?
    后出现了国教、清教徒运动。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构成了宗教改革的基本格局。受到宗教改革的压力与影响,天主教本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就是基督教的基本线索。“原罪”和“救赎”是基督教的重要思想。如何才能“救赎”?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与之针锋相对,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揭露和批评“赎罪券”的骗局;加尔文提出“先定论”,鼓励个人奋斗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加尔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7期2019-09-10

  • 美国醉酒史
    lgrims[清教徒], who landed illegally[非法地] on Cape Cod. They had to land; they were running out of beer.“We could not now take time for further search,”explained William Bradford, who would become ruler of the Plymouth Bay Colony,“Our

    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简述宗教改革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可忽视的力量—清教徒。除此以外近代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变革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英国宗教改革也对英国主体民族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宗教改革;英国;清教徒一、宗教改革在英国的历程自罗马帝国以来所继承的一些教会传统被新的教会形式所取代。基督教形成以后,在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被打压的时期后,最终在君士坦丁皇帝的米兰敕令后,获得了其合法地位。而之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废除一切多神信仰,正式确立基督教为罗马的国教。随着罗马教皇地位的提升,天主教在之后的千年左右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2019-04-03

  •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lgrims(清教徒)found it very difficult to live in this world,as they had arrived too late,and were unable to grow many crops to ensure their survival.Disaster struck,and half the colony(聚居人群)died from disease.It was only in the follow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8年12期2018-12-14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红字》
    止欲望等。早期清教徒奉行了许多极端的戒条,伤及了许多无辜的女性。当她们的行为与众人不同时,就会被诬陷为女巫而活活烧死。但随着《红字》中女性主义的传播以及科学和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对女性主义的研究。目前,女权主义的理论家们把西方传统文学中对女性的歧视、扭曲和诽谤称为“厌女”。这种不公正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圣经》中的夏娃和《伊利亚特》中的海伦。虽然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宣扬人权的平等,但他们所谓的人权是属于男性的,妇女不

    文学教育 2018年35期2018-11-28

  • 历史上的正歌剧:贝利尼的《清教徒
    瓦罗蒂演绎的《清教徒》成为经典在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意大利歌剧中,最富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就是贝利尼了。罗西尼虽然生在与之相同的时代,但本质上还是倾向古典主义。贝利尼是一个典型的情感主义者,他音乐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那涌动丰富情感的旋律。那是他歌剧的生命,也是他最光彩照人的地方,他丰富的感情世界影响了肖邦和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贝利尼又不同于格鲁克、莫扎特,虽然也有动人的情感化的旋律,但他们并不属于这种气质的作曲家。情感是贝利尼整个生命的常态,是浪漫主义萌芽中一

    歌剧 2018年10期2018-11-10

  • 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意义。关键词:清教徒;清教主义;殖民地时期一、宗教迫害下的大迁徙清教徒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一些著名的事件导致的在1620年代至1630年代的大迁徙到新英格兰,清教徒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将知识从英格兰带来。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移民迁往北美。1607年,第一批移民顺利抵达了北美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移民地,为了表达对詹姆斯一世国王的感谢,他们把殖民地的名字命名为“詹姆斯敦”。英国在北美建立詹姆斯敦殖民地13年后,又在它的北面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

    青年时代 2018年6期2018-03-30

  • 清教在美国殖民时代对美国国民性格的影响
    海湾的那一刻,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建立“山巅之城”,除了英国的政体制度外,清教徒将其教义教规下的清教思想也带到了这片纯净的土地上。一、清教徒与美国人的拓荒性格清教诞生于教皇神权超越《圣经》以谋求世俗利益之中。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建立国教,与罗马教会决裂,开始了宗教改革。然而天主教繁杂的礼仪和教义并未彻底根除,加尔文主义者渐渐对国教产生失望,渴望从国教中清除天主教的陋习,这些加尔文教的教徒就是清教徒。他们在加尔文主义的前提下,将《圣经》作为唯一信仰,并在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8期2018-02-11

  • 清教徒》中理查·福思咏叹调《我永远的失去了她》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失去了她》是《清教徒》中非常经典的男中音唱段。本文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对这首作品做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对想了解这首作品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关键词]理查·福思;音乐分析;演唱处理贝利尼是美声歌剧学派三巨头之一。贝利尼的歌剧大多以旋律优美、抒情婉转著称。在同时代的歌剧作曲家中,他和罗西尼、多尼采蒂的歌剧风格有所不同。他的旋律比罗西尼更为动人,而他的歌剧整体上要比多尼采蒂更显庄重,贝利尼的歌剧有着一种少有的典雅、脱俗、高贵的气息。许多人称他为“意大利的肖邦”。旋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2018-01-17

  • 贝利尼《清教徒》中男中音理查·福思人物形象分析
    00)贝利尼《清教徒》中男中音理查·福思人物形象分析程超志(怀化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贝利尼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清教徒》是贝利尼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众多歌剧中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男中音理查·福思是《清教徒》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剧中起到关键作用。有针对性地对理查·福思进行人物形象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个人物形象,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为演唱做好铺垫。贝利尼;《清教徒》;理查·福思;形象分析贝利尼作为1 9世纪初著名的歌剧作曲家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2017-11-16

  • 英国宗教改革与17世纪文学对垒
    革 英国文学 清教徒文学 巴洛克文学一、对垒的起源纵观不列颠的历史,宗教改革在英国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会,至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詹姆斯二世,确立君主立宪制,英国社会历经了惊天动地的变革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影响。正是宗教改革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政治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宗教改革,让不列颠彻底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形成了近代民族国家。宗教改革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逐渐渗透到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尤其对16世

    名作欣赏 2017年33期2017-07-15

  • 哈佛要改校歌,你觉得该不该?
    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哈佛学院最初模仿英国的大学模式展开办学,但清教徒的哲学思想却获得了保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院的领导者都由神职人员担任,直到1708年第一个非清教成员的校长上任,哈佛才从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独立出来。如今的哈佛,正试图修改校歌中对清教徒赞颂的内容,征集新歌词乃至曲调。据英国媒

    看世界 2017年10期2017-05-24

  • 贝利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清教徒
    的贝利尼歌剧《清教徒》(I Puritani),实在可以说是一部“欧洲协和号”的作品:贝利尼是意大利作曲家,《清教徒》的故事发生在英国,而歌剧的写作和首演都是在法国巴黎完成的。可惜的是,这部歌剧也是贝利尼的谢世绝作。1833年,年轻的贝利尼在个人生活上发生了一点麻烦。那年春天,贝利尼住在他朋友图里纳家里几个月,他的朋友与妻子不和,贝利尼却和他的妻子发生了恋情。当图里纳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后,逼迫贝利尼离开意大利。因此,贝利尼来到了英國的伦敦,在那里,

    音乐爱好者 2017年4期2017-04-12

  • 美国清教徒与美国清教主义
    7009)美国清教徒与美国清教主义赵刚松(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美国清教徒是最早来到美洲新世界的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随身带来一种宗教、一套价值体系、一种生活哲学以及一种视角。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美国扎根,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教主义。作为宗教的清教主义主要包括五个教义:原罪、彻底堕落、命定论、有限赎罪以及无条件选择。作为价值体系的清教主义包括勤劳、节俭、重视教育、虔诚和审慎五个价值观。清教徒的价值观与他们阴郁的宗教相一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4-02

  • 史沫特莱在延安
    机关干部都是些清教徒,红军是些斯巴达克式的军队,应该好好改造。”稍停,她又说:“我教你们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现在清教徒式的生活。特别是您,应该学外语,多了解外国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学会跳舞。”毛泽东听了这一通“教训”,不慌不忙地说:“我愿意学外语,但我不喜欢跳交际舞。”史沫特莱摇头笑道:“主席,您可真是一个清教徒主义者,交谊舞都不喜欢。那您将来取得了全国政权后,需要出国访问怎么办?”毛泽东不以为意:“那我就不出国访问,我这个人一辈子都不打算出国。”为了缓和

    爱你 2017年4期2017-02-23

  • 简析《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观*
    人性的善与恶。清教徒社区极小,居民紧密团结。因此,居民就扮演了彼此的执法者——如果有人行为不端,其他人都会知道。霍桑在《牧师的黑面纱》的开始部分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胡珀主持的葬礼布道中,他说上帝总是在看,但事实却是,居民们总是在互相监督和评判他们的同伴。但是,虽然米尔福德的人们总是在看,他们的判断却是肤浅的。与上帝不同,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的灵魂;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表,并对下面的事物作出判断解释。虽然胡珀牧师在戴黑面纱后,外貌发生了变化,但是他的内心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2017-02-01

  • 霍桑John Endicott系列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在着对17世纪清教徒形象描写的两极化趋势。而霍桑选取清教历史上具有争议性的代表人物约翰·恩迪科特作为原型,进行了多维塑造,在与同时代流行意识形态的对话和协商中不仅解读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第一代清教徒性格中的悖论,而且解构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神话,还原了清教主义的历史真实。纳撒尼尔·霍桑;分裂的意识形态;约翰·恩迪科特;悖论;解构一、引言约翰·恩迪科特(John Endicott,1589—1665)出生于英国,1628年随新英格兰公司到北美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1-28

  • 感恩,由心出发
    感到不满,一帮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从欧洲来到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16

    美食堂 2016年11期2016-11-28

  • 普利茅斯,感恩节的最初记忆
    的宗教派别——清教徒,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被认为是最虔敬、生活最圣洁的新教徒。清教徒在英国发起了宗教改革,宣布另立教会。17世纪中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遭到迫害,开始到处流浪。不久,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美洲——这块由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的 “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没有国王。1620年9月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36名清教徒携妻带子,和一些破产者、流浪汉等“教外之人”共102人搭乘“五月花号”货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

    党政论坛 2016年3期2016-09-20

  • 荷兰人低调摆阔
    。原来荷兰这个清教徒国家好节俭、喜低调,对名牌货敏感,甚至过敏!尤其是文化人要倍加小心,否则不仅打脸啪啪啪的,还有轻浮浅薄、招摇过市之嫌。我冤枉呀!其实那Gucci包是我在荷兰北部跳蚤市场上花25欧元买的山寨货,我选择它只是想配合一下场合而已。那么,这岂不是意味着名牌在荷兰等北欧清教徒国家就没有市场了?不,我在荷兰认识一位名牌首饰进口商,他告诉我一个窍门:同样价钱的世界名牌首饰,他如果为北欧清教徒国家进货,则选择亚光不起眼的品种;为南欧天主教国家进货,便专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4期2016-08-13

  • 歌剧咏叹调《我是美丽的少女》的音乐与演唱
    贝利尼的歌剧《清教徒》中的女高音咏叹调之《我是愉快的少女》的音乐形象与演唱技巧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不仅对于我们准确、细致地诠释这首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还对贝利尼作品风格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关键词:《清教徒》   《我是愉快的少女》 回旋曲式   迴音技法   花腔走句贝利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以浪漫抒情为主,旋律流畅优美,音乐表情丰富,尤其善于表达温柔、哀伤的情感。同时由于贝利尼是一位十分懂得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2016-05-30

  • AmeriCa’s Drunk History 美国醉酒史
    lgrims(清教徒 ), who landed illegally(非法地 ) on Cape Cod. They had to land; they were running out of beer.“We could not now take time for further search,”explained William Bradford, who would become ruler of the Plymouth Bay Colony,“O

    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 2016年2期2016-05-26

  • 《红字》情景设置中的象征主义
    的生动体现;在清教徒的世界里,一切都被牢牢地控制着,甚至是人的思想,但是这片野草他们不受清教徒社会的约束,恣意生长,而那古老且丑陋的监狱即是清教社会清规戒律的最好诠释。2.故事里的光照和黑暗当海斯特在邢台受审之时,太阳正是耀眼,珠儿因长久和母亲待在地牢里,习惯了阴暗而受不了强光,直往母亲的怀里躲,这就像世人唾弃的目光深深地刺疼了她们母女两个,世人厌恶的目光仿佛刺眼的阳光赤裸裸地打在她们身上。海斯特勇敢受罚,无惧世人的目光,独自带着女儿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居住着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3期2016-04-17

  • 清教主义与早期美国文学特色
    由17世纪北美清教徒文学形成的清教文学是美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教主义特殊氛围中孕育出来的早期美国文学从文体、题材、语言风格和创作技巧上有着迥异于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学特色。清教主义;清教文学;文学特色清教主义(Puritanism)是对清教徒的思想和行为的概括。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国教会中的激进派成员,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学说,不满国教改革的不彻底性,要求“纯洁”(purify)教会,彻底摒弃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清除国教内的腐败现象,提倡简朴生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06

  • 清教徒
    北美大陆早期以清教徒为主体的移民是如何影响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呢?请随笔者一起探寻。追求自由的流浪者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所谓的新教也就是主张改革的一支教派,而清教徒的改革呼声更为强烈,他们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会内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要求建立“纯洁”教会,故得名。大约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信奉新教的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但

    百科知识 2015年22期2015-09-10

  • 普利茅斯,感恩节的最初记忆
    的宗教派别——清教徒,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被认为是最虔敬、生活最圣洁的新教徒。清教徒在英国发起了宗教改革,宣布另立教会。17世纪中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遭到迫害,开始到处流浪。不久,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美洲——这块由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的 “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没有国王。1620年9月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36名清教徒携妻带子,和一些破产者、流浪汉等“教外之人”共102人搭乘“五月花号”货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

    环球人物 2015年31期2015-09-10

  • 看荷兰人怎么闷骚不唧地摆阔
    冤原来荷兰这个清教徒国家好节俭喜低调,对名牌货敏感甚至过敏。尤其是文化人要倍加小心,否则有轻浮浅薄招摇过市之嫌,拿名包不但提不高身价而且还要掉价。据安娜说,如果我是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或南欧人,也许还好些。三年前安娜和她丈夫去巴黎老佛爷逛商店,差点没被一纵队抢购名牌货的中国游客给撞翻。大概那位银行部门经理以为我也是热衷于晒名牌的中国人,所以她对我的印象垂直下跌,使我的讲座暂时搁浅。我冤枉呀!比窦娥因冤假错案委屈到老天爷都看不下去进而让六月天下起鹅毛大雪还有过

    世界知识 2014年23期2014-12-05

  • 寻找遗失的美好
    种难得的谦卑。清教徒准则的巨大推动力而当拿到这本《清教徒的礼物》时,也许仅仅只是翻看开头,就会令人顿生惊喜。这是一本管理学之父杜拉克也十分向往的书籍,但由于写作难度过大,导致大师去世前未曾如愿。总结这本书的主要理论核心,也许就是韦伯的著名观点,论新教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此书的作者霍恩兄弟纵览美国百年企业管理史,勾勒出一条隐含的逻辑,清教徒的人生准则与价值观对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管理领域,特别对领导者们本身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所谓清教徒思想包括虔诚

    中外管理 2014年4期2014-04-09

  • 宗教改革中的“救赎确据”与《第十二夜》
    法;事实上,“清教徒”这个词当初就是用来讥笑那些自觉高人一等的极端新教分子的(也就是所谓的“holier than thou”,意即“自命清高”)。这个词常常用来指这样一些人:他们看重“救赎确据”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宣称他们已经确认蒙选。二现在我们来看莎士比亚和他的《第十二夜》。戏里有一个叫马伏里奥的人物,在我看来,“救赎确据”现象就是以一种喜剧的方式生动地体现在这个人物身上的。马伏里奥是美丽而又富有的奥丽维娅的管家,他为人骄傲,被人戏弄之下,以为女主人对他

    武陵学刊 2014年4期2014-03-20

  • 只有清教徒才能拯救管理?
    、亲历亲为的“清教徒精神”将再一次让组织管理与社会变革同步,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管理黄金时代。宗教与科学之间曾经誓不两立,但终于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相安无事多年后,美国商业文化的资深研究者霍博兄弟用《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再一次开始了宗教向科学的宣战。只是,这一次的战场是在管理领域,霍博兄弟满满装上了清教徒精神的攻击弹药,对准科学管理猛烈开炮!所谓清教徒,就是指美国的第一批欧洲移民。霍博兄弟在深入考察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性后指出,正是清教徒宗教信

    IT经理世界 2014年2期2014-02-17

  • 感恩简史:美国感恩节由来考
    uritan[清教徒] days of fasting[禁食], prayer and giving thanks to God. Every autumn the Governor of each colony would declare days of Thanksgiving for bountiful[丰富的] harvests, victorious[胜利的] battles, or drought-ending rains.In 1777, t

    疯狂英语·中学版 2013年11期2013-12-09

  • 《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之历史时空
    美国殖民地初期清教徒的历史遭际与生活图景,就是美国人对殖民地初期清教徒的一种集体记忆的展现。朗费罗在该诗的开篇开门见山地写道:“在那遥远的殖民时代,在普利茅斯这朝圣者的土地上。”[3](280)正是这个时代和这个地方,掀开了美国历史的第一页,而这样的开篇,表明了朗费罗在诗歌中追忆这段历史的愿望。这种追忆所展现的某些方面必然是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这是那段历史的特殊重要性所决定的。这段历史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以个体记忆的方式存在,它必定是一代又一代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妥协——解读《红字》中海丝特与清教社区的关系
    浓厚的社区里。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几乎以清教教义为基础,处处受社会法律和宗教教义的约束。他们信奉严格的纪律,“He[the Puritan]thought God had left a rule in his word for discipline.(清教徒认为上帝留给他们一个原则,那就是“纪律”。)”[2](P113)这些“纪律”来源于圣经或由政府和宗教领导者制定。霍桑在《红字》里认为:“这正适合这种把宗教和法律几乎看作是一回事的人的身份。在他们的性格里,二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带领我们去那未知的岛屿吧”:马维尔《百慕大》的死亡主题解读
    不折不扣的虔诚清教徒。这首诗就写于马维尔和他们夫妇聊完天之后。17世纪早期,一些清教徒逃离英国定居百慕大群岛。被宗教迫害的奥森布里奇夫妇于1953年开始也居住在百慕大,并成为殖民地政府的一名委员。当时的百慕大以物产丰富和土地肥沃而闻名于世,也因此被清教徒视为宗教迫害的一处世外庇护所,就如同是上帝提供给他的追随者的一处现世天堂。这些清教徒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他们认为所有相信、追随上帝的人,无论是君主还是平民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他们相信加尔文“成事

    名作欣赏 2013年27期2013-08-15

  • 清教伦理对美国思想价值观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现象之一,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在十七世纪逃亡到了北美新英格兰,并在那里生存发展,把清教的伦理价值传播到日趋辽阔的国土上,从各方面深刻影响着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可以上溯到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的清教信仰。一、清教伦理当代美国是一个世俗的宗教国家,“美国是一个表面世俗化,实质上十分宗教化的国家”,95%的美国人“信仰上帝”,85%的人是清教教徒。美国的清教源于欧洲。17世纪初,欧洲特别是英国一些清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2013-08-15

  • 清教主义与英国殖民扩张析论
    识,所以有人称清教徒是“更为狂热的新教徒”[1]。清教思想自16世纪后期形成以后,吸引了许多社会下层中对现实不满的人,越来越多的世俗人士对它表示支持,从而使清教主义在17世纪形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和国教不同,清教主张世俗禁欲主义,要求国家积累财富追求发展。“预定论”学说是卡尔文教也是清教教义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上帝的绝对意志,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在上帝的圣意下运转。上帝安排了人生事业之成败、祸福之降临。人们之所以命运不同,原因在于上帝将世人划分为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2期2013-01-22

  • 俗世伊甸的求索——马维尔《百慕大》一诗赏析
    )就展现出一幅清教徒驾一叶扁舟,在海洋深处寻求乐园的图画。接着,通过风儿倾听到的“这样的歌”描述出他们到达百慕大并不是在计划之中,而是“他(上帝)引领我们穿过水的迷宫/踏上这未知的小岛”(6-7行)。这不为人知的岛屿是在上帝的庇佑下发现的,它难道“不比我们自己的家园更亲切?”(8行)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诗行,诗人就提供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告诉读者他们是忍受着海上恶劣的条件,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理想中的乐园,而上帝的庇佑贯穿于整首诗歌中。从诗歌中所描述的旅行我们可以

    名作欣赏 2012年17期2012-08-15

  • 谈霍桑作品清教主题的历史维度
    教严酷的教规和清教徒对人性的冷漠进行了描写和批判,但他是以作为生活在近二百年后那一时代人的视角来进行评述的。作为一个生活在超验主义盛行时代的人,在审视一个多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时,他的历史观不免会受这些新思想的左右。而且,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看来,霍桑对清教道德观与原罪说的讨论和对“黑暗势力”的描写并非出于道德和神学目的,他更多考虑的还是从艺术上用这些清教元素为他的小说增添色彩[1]。霍桑的先人曾对教友派(The Quakers)教徒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感恩节在美国
    寻求宗教自由,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从欧洲辗转来到美洲大陆。清教徒在1620年12月11日踏上了普利茅斯岩,然而他们发现美洲的冬季十分寒冷难耐。另一个问题是他们无法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幸运的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帮助了那些无助的人们。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得以在当地定居下来,还喜获丰收。为了向土著印第安人表达谢意,新教徒们以盛宴款待了印第安人。这就是感恩节的来源。For American people,Thanksgiving Day provides

    中学生英语 2011年33期2011-08-28

  • 浅析霍桑短篇小说中多重性冲突
    科特和他带领的清教徒们闯进来用利剑砍倒了五月柱,鞭笞狂欢的人群,并剪掉五月王的头发,将该领域彻底纳入清教主义的管辖之下。故事中作者不惜笔墨将崇尚欢乐、自然、和喜庆场面的贵格教徒与崇尚刻板、冷酷、禁欲主义的清教徒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是这样描述清教徒的,“不幸的是,来到新大陆的人当中,有些人比五月柱的信徒们信仰更严格。距欢乐山不远,有块清教徒的定居地,住着些死气沉沉的倒霉蛋。”2在叙述这场宗教冲突的过程中,霍桑无疑是欢乐山信徒的同情者和怜悯者。在霍桑的笔下清

    大家 2009年9期2009-12-17

  • 主体的分解 自我的建立
    李荣美关键词:清教徒 信仰 镜像 主体 自我摘 要:拉康的镜像理论的核心是镜像理论,认为自我建立的基础在于对主体的分解。 本文借用镜像一词对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进行解读。小说主人公布朗参加了森林巫术大会后变得判若两人,由纯洁善良变得多疑焦虑。本文通过镜像理论分析指出信仰幻灭的过程是主人公布朗主体分解、自我建立的过程。《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浪漫主义文学家霍桑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霍桑通过刻画一个生活在17世纪美国塞勒姆小镇一个普通人物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5期2009-05-29

  • 试析《悲悼》中清教徒家庭的女性命运
    一个男权至上的清教徒家庭。清教徒将爱情视为罪恶,并归咎于女人的邪恶天性。作家通过描述这个家庭女人悲剧命运及其在两代人身上的循环再现,表现了对清教徒家庭中女性的同情以及清教徒家庭走向毁灭的必然性。一、引言美国严肃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作品《悲悼》,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了古希腊经典悲剧三部曲《俄瑞斯忒亚》,被视为现实主义杰作,是奥尼尔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文学评论界常用心理分析方法阐释《悲悼》,认为剧中孟南一家畸形的家庭关系正是弗洛伊德恋父、

    山花 2009年6期2009-04-01

  • 论《恩迪科特与红十字》的双重性
    品。故事写的是清教徒初到北美殖民地后,面对专横跋扈、血腥残忍的英王查理一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的残酷迫害,主人公约翰·恩迪科特召集萨莱姆民兵集合操练,在广大民众之下,把红十字从英国的国旗上扯下来,以此反抗英王暴政的故事。“模糊性”(ambiguity)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内撒尼亚·霍桑作品最显著的风格特色。而由于其家族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等原因,霍桑是一位在思想上极具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作家。[1,2]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时代背景”和“人物”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2009-01-07

  •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grims (清教徒) aboard the Mayflower arrived (到达) in America on December 11, 1620. During the first winter, they didnt have enough (足够的) food. They had lost 46 of the original (最初的) 102 who sailed (航海) on the Mayflower. In the next

    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 2008年11期2008-11-21

  • 有信念的舞曲音乐
    最新专辑《杀死清教徒(Killing Puritans)》在舞曲音乐世界里显得和他本人一样特立独行。范·海尔登在这些通常被视作消遣音乐的舞曲中注入了他自己的信念:反对商业化泛滥、强权政府并对流行舞曲音乐的现状与詹妮弗·络佩兹、瑞奇·马丁之类歌手的走红表示不满。这样做的结果通常会损害音乐本身,但范·海尔登对此并不在意。他的观点是:“这张专辑是我个人的一场战争。这里包含有许多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但与House和舞曲音乐毫不相干的东西。如今的世界充满了逃避主义者,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18期2000-06-14

  • 《美国的清教徒——讲解性选集》
    个在这里登陆的清教徒身上。”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论述精辟、文献丰富的大部头书:《美国的清教徒——讲解性选集》,将历史叙述、学术研究和清教文献编织在一起,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建树。这部书分六部分编成。一、朦胧的召唤,二、移居,三、山上建城,四、啊,新英格兰!五、长大成人,六、新英格兰种子的散播。从这些题目中可以看出一条历史的线索。沿着这个线索,这部书记述了早期清教徒如何从英国流放到一片克伦威尔称作是“贫穷、寒冷、无用”的土地。他们在这片

    读书 1986年10期198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