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智慧的结晶,对现代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引导初中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促进其思想文化素养提升,使学生成为有着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尤其是在外国文化热的背景下,教师要正视其带来的挑战,认识到加强初中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语文具有显著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利用语文教学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科优势,秉持“全过程贯穿”的原则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语文学科时代性与价值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由之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而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四个维度,“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倡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阔的文化视野。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且必需的,这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二)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内涵
我国有几千年历史,而建立在历史发展之上的传统文化也数不胜数,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极大地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古诗词,有着韵律美、节奏美,不仅可唱、可视还可听,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很多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词被改编成流行歌曲,若是将这些资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形式变得更丰富。此外,还有很多蕴含着传统美德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要材料。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是合理地运用,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强大的的群众基础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作为华夏子孙,初中生肩负着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然而,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与冲击下,初中生的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甚至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崇尚西方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这些思想观念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丰富语文课程的文化底蕴。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与基础,教师先挖掘出来再让学生鉴赏、诵读,可以让他们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远大理想、诚实守信、家国情怀等文化理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诚信”美德,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在指导学生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学会取舍;在指导学生学习《出师表》一文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亲贤远小、修明政治”的美德,教育学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够听取不同的建议与意见等。除了挖掘这些显而易见的传统文化以外,教师还要拓宽挖掘深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洒脱与旷达,《饮酒》中的怡然自得,这些都属于“自然而然”“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的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这些,让学生通过这些文化知识了解“人法自然”的朴素辩证思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基于以生为本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不能生硬地说教,而是要“润物无声”地融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基于以生为本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想象、思考中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文化“美”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对比讨论的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分析,以此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篇课文的对比分析为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分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内涵,阐述感悟,再指导学生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充分领悟两篇文章中“以民为本”“忧民”“爱民”的思想,教师再以此为基础给学生讲述“民为重”这一思想,传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
(三)立足语文教材适当地拓展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资源、种类非常丰富,而语文教材篇幅有限,承载的内容有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利用,还要结合课本内容,搜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与资源,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针对文言文、诗歌等内容,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时代出发,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组织学生群文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性格特点,还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的主题拓展传统文化,比如教学《背影》一课,教师可以围绕“孝亲”“亲情”等主题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传统美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围绕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课本上自己喜欢的诗词或者从课外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推荐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等,开展校本课程,学习本地传统文化,比如花供参观活动,竹马参观活动等,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曹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