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有“根”有“魂”的学校

2024-06-24 17:28庄明华
新校园 2024年4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素养

庄明华

一所学校有“根”有“魂”,就是学校里的人有“根”有“魂”。学校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教师的“根”是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师的“魂”则是与学校共命运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学生的“根”是全面提升的整体素养和以自主为核心的学习、管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魂”则是好的品德和品行,也就是立德树人中的“德”;家长的“根”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水平,家长的“魂”则是和学校同步的质量观、人才观和育人观。

潍坊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由四所农村学校合并而成的城乡接合部学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根”无“魂”。因而这所学校的教师、家长、学生都急需被唤醒,重塑扎实立足的“根”和持续发展的“魂”,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治校方略之一:唤醒教师,重塑教师的“根”和“魂”

重建学校文化,重塑学校的“根”和“魂”。“根”深才能叶茂,有“魂”才能强大。

(一)重塑教师立足之“根”

唤醒内驱力,激发创造力,让专业成长成为自觉;立足课程执行,聚焦课堂实施,让专业成长成为自能。

1. 让教师自觉成长

(1) 信任和尊重教师

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权界。把权力下放,让教师、干部自主开展工作。每个干部、教师围绕上级督导的工作、自主想干的工作和学校发展必须要做的工作自主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培养教师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

给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权。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事,学校要明确标准和底线,尊重创新和发展,多帮助多指导,少干涉少指责。我们怎么对待老师,老师就怎么对待学生。

制定校长的负面清单。确立哪些事情校长是不能干涉的,比如不越级安排工作、不干预批准后的部门预算、不干预已授权的学术活动等,从自己做起,尊重干部,尊重教师。

(2) 用趋于治理的理念管理学校

治理的理念就是教师的事教师商量着办,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让教师自己商量决定。把学校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分配给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参与共治的治理机构。第一步建立治理机构,第二步明确治理机构的职责,第三步依据治理机构的职责起草运行的制度保障治理机构的运行。学校变成大家的学校,集中大家的智慧共治学校。

(3)建立公平公正融洽的工作氛围

建立公平公正的核心评价制度。包括教师评价、干部评价、工作量、职称考核等系列评价,日常对教师的评价严格按照制度办,让肯干、能干、干得好、干得多的人在学校有地位、有位置、有待遇。

让教师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是引导教师通过所干的工作获得成功,用上级和同行的认可激发工作激情;二是通过小课题研究、管理经验交流等方式让教师获得成功;三是用好隐性的务虚的评价,发现教师的美,如月度人物评选、发现日志中的突出的人和事、全体教师会上的表扬等。只有学校发现教师的美,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美。

建设如家校园。教师的生日节日,子女的入学升学就业等,都要装在校长的心里;教师有了事学校能在第一时间到,该访问的访问,该探望的探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建设如家的办公室文化,为教师提供办公和生活的便利条件。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能把学校放在心上。

2. 让教师自能成长

(1)立足课程执行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其执行力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有两个因素制约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一是缺乏专业的音体美和小学科教师,二是教师、学生、家长对这些课程不重视。针对现状,采取三步走战略:一是开齐开全上好国家课程。首先高质量地开好语数英课程;其次在聘任音体美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培育自己的语数英老师兼任小学科,促进教师有自己的第二专业。二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开设更多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构建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通过教研组带领教师参与所有课改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的设计、整合、落实和评价等。三是通过评价促进课程落实。所有课程都进行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评价,推动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2)聚焦课堂实施促进教师成长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有多么漂亮的校舍,多么豪华的硬件设备,而是老师们每天都要上的每节课。每节课的质量有多高,这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有多强。我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落脚在课堂上,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通过改进教程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通过改进学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打造个性教学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的反思机制实现教师自主成长。

(3)依托读书工程促进教师成长。实施教师读书富脑工程,帮助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立根。

(二)重塑教师发展之“魂”。明确价值取向,完善文化认同,实现共同愿景

首先要确立办学理念。理念的确立,不是拍着脑袋做出的,而是研究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集合多数人的意愿,通过继承、发展而确定的。作为校长,首先要深入了解学校的过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主张,并带领大家进行充分的研讨,通过全员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把通过全员讨论形成的、切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写进章程和规划。有了章程和规划,依靠制度保障把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在落实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两点:优秀的人和事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落后的人和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惩戒。办学理念在制度的保障下,经过长时间的落实,内化为价值观,外显在行为上。内隐的教育价值观跟外显的实践行为相一致,就意味着教师有了文化,有了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核心价值观。

治校方略之二:唤醒学生,重塑学生的“根”和“魂”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实现自己。城乡接合部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师的发现和唤醒,并在唤醒其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引发她的思考,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翅飞翔的空间,让学生有“根”有“魂”。

(一)让学生有“根”。立足课程改革,培养核心素养,让学生整体提升;着眼自主发展,引领自主实践,让学生自信能行

1. 重构学校课程,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因此,可以从这五个维度出发,把身心健康、明礼守则、乐学善思、审美雅趣、成志于行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核心素养确立培养目标:培养身健体美、心正德美、思方智美、趣雅艺美、践实行美的“五美少年”。学校课程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和开设: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培育学生心正德美,语数英课程培养学生思方智美,艺体课程培养学生身健体美、趣雅艺美,科学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践实行美。通过落实课程达成目标,培养核心素养。

2. 立足自主学习,提升整体素质

建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引导孩子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总结,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语文课堂从读、说、写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课堂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科学与实践课堂培养探究实践能力;艺体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健身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3. 培养责任意识,实现自主管理

放手让孩子自主管理班级,自主制定班规班训,自己设计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大队委、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征集学生提案,参与民主管理。学校自主实践岗位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来设计和开发,从岗位设计、人员招募到持证上岗,由孩子全程负责,培养学生自信能行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二)让学生有“魂”。依托德育课程,渗透课程德育,坚持活动育人,塑造学生立身之魂

人无德不立,德既是学生的立人之本,更是学生的立身之“魂”。让学生有“魂”,也就是让学生拥有好品德、好品行。好品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稳定的行为习惯,所形成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精神世界,是学生知行合一的立身之魂。

好品行关键在于达礼,把达礼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线,通过构建德育课程、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格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让学生实现明理守则,立德立“魂”。一是通过习惯养成、自主管理、节日课程、思品课程、环保课程和公民教育等落实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公民素养。二是依托学科育人因素实施课程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三是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选出爱国、感恩、责任、自信、坚韧、诚信、规矩、善良、宽容等德育关键词,每月对应一个,让诚信、感恩、自信、责任等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志向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自信能行,为学生的健康人生打下良好的道德根基。

治校方略之三:唤醒家长,重塑家长的“根”和“魂”

(一)唤醒家教意识,提高家教水平,让家长有“根”

1. 成立家长学校,开展菜单式家庭教育培训,根据调查收集的共性问题进行授课,建立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多元化的教学机制,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把家长培训变成一种选择,一种需要。

2. 创新家长会形式,分层召开外来务工、留守儿童、单亲子女、待优生、特长生等各种不同层面的家长会,变分数汇报会为亲子交流会、家校沟通会、成果展示会、问题研讨会,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困惑。

3. 把家访工作作为加强家校教育衔接,增强育人合力,缩小学生差异的重要举措,每个学期组织3次集中的家访,开学初、期中后、期末前,走入学生家中,与家长零距离交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的个性问题。

4. 完善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把家委员会工作的重心定义为如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利用每学期三次家长会时间,每次家长会由家委会组织家长讨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并由所有家长一起找解决的办法。家长参与的过程就是对家长的教育过程,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参与学校管理,达成目标共识,让家长有“魂”

家庭与学校之间要“同频共振”,拥有共同的质量观、人才观和育人观,才能实现5+2﹥7的教育效益。

实施家校沟通“五心工程”,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绿色通道。一是定期举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价值观方面的大讨论,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育人观,让家校“同心”。二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根据家长特长和学生需求开设校本课程和游学课程,不定期开展童书共读等亲子活动,让家长亲历学生成长过程,让家长“开心”。三是通过校务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委会驻校办公等措施让家长参与学校共治,让家长“用心”。四是建立及时沟通机制,抓住关键节点,比如新生家长会、期末家长会,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代表学校给家长进行汇报,特别是家长关心的课程、师资和学生成长等内容,让家长知道学校所想所做,让家长“放心”。五是定期召开家委会,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情况,就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与家长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家长对学校“有信心”。

唤醒的内涵就是尊重、信任,通过唤醒让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学校里的人就有了“根”和“魂”,学校也就有了“根”和“魂”。作为校长,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立身之“根”和发展之“魂”,办一所“有根有魂”的学校!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