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如何把握初中语文节选文章与全篇作品之间的主旨关系,如何找准选文内涵与学生认知的契合点,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提升语文素养,是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注与思考的内容。本文以执教《北冥有鱼》公开课为例,分享几点经验。其中一点就是在备课中要学会在“断章”中“取义”,即在选文内容里“以一斑窥全豹”,通晓全文或整本书的精神内核。同时在课堂学习中要关注学情,从已学知识中去寻找趣味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初高学段衔接做好铺垫。
一、自学能力与习惯培养“双管齐下”
作为初三学生,能够对文言文中大部分词句熟知,对文意也应有大致的理解。《北冥有鱼》选文内容易于理解,用文言句式描绘了鲲变化为鹏鸟、大鹏南徙高飞的磅礴气势、拟想大鹏俯瞰的情形,意在刻画大鹏的丰富形象,同时说明“万事有所依凭”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为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的“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做铺垫。课堂设置了“自学之旅”环节,是想通过对照性学习,培养学生初读选文与查阅工具书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学生的现状是:习惯于对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助材料采取“拿来主义”,对于预习文本的前置性学习习惯变成了对照辅助材料“一通输出”,这一过程,跳过了阅读与思考的环节,只求形式的丰富不注重内容的收获,很难养成利用课内注释帮助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了打破这一壁垒,我现场发放助读资料,并设置了小组合作、组间PK的环节,合作和比赛的内容就是借助读资料、文本的课下注释和课后拓展资料来理解文本内容。这两个环节的设置在形式上跳出了依赖于课外辅助材料“照猫画虎”的窠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合作、思考的能力。
二、要诊好选文的内涵与学生认知能力契合的脉搏
《逍遥游》的思想很深奥,仅从题目而言,就不难看出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文章中鹏的“有所待”的道理恰恰是与庄子的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是有悖的,但就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要延伸拓展《逍遥游》的其他内容从而理解庄子思想与境界,是很难达到的。所以要结合学生理解能力、思维深度把握好选文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选文《北冥有鱼》中确定了两个学习重点:“一形象一道理”,即“鲲鹏”的形象及意义,选文中所渗透的道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握内容分析形象,依据现象或事件总结道理。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情境任务让学生分解问题,逐个解决,最后再将所解决的问题整合。同时将李白的古诗《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与本文对鲲化为鹏的描绘进行比较阅读,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引领学生通过形象体会意境,进一步感知庄子思想的有效路径。
三、关注初高学段衔接中的要素
《逍遥游》是高中生学习的课文,对于有理性思考与丰富想象力的高中生而言,无论是鲲鹏形象的认识理解还是这一形象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都能够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准。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年龄及知识储备量限制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如何以《北冥有鱼》这一课文为载体,让初中与高中在知识、思维、方法和能力方面做到有效衔接,我关注到了课文“特殊句式”的点拨,让学生从硬记笼统而模糊的“倒装句”概念到能分析出具体的倒装形式,注重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判断句式、状语后置句式等,这是学科知识方面的学段衔接,就高中与初中的差异而言,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增大、思维方法的突变,所以学习目标的设定不仅有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对思维方法的梳理。初高中学段的衔接,还包括学习方法上的衔接,比如利用学习工具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贯通学段学习的方法之一;再如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段衔接的重要内容。此外还有评价的过程也注重了学段的衔接,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
四、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调节课堂氛围
文言文用词难懂,可读性弱的特点,造就了文言文课堂的枯燥性。庄子是一位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寓言故事来讲道理的哲学家,受此启发,我用“讲名字由来”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对“鲲鹏”的形象理解及对《逍遥游》的品读兴致。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鲲鹏”的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通过语文生活来深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这也是新课标对提升学科素养的一个要求。在备课时,我查阅了与“逍遥游”有关联的电影《大鱼海棠》“出圈”成为力作的元素,并把《大鱼海棠》中有“鲲”的图片作为导入课文的兴趣点;在课堂学习结束前,同样植入了“电影因素”,借《你好,李焕英》的穿越话题,设计了一个“你好,庄周”的主题升华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借穿越来表达情怀或是弥补遗憾来与庄子进行微信对话交流,同时借庄子的口吻回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拓展阅读《逍遥游》。看似不合逻辑不搭调的因素放在一起,就构建了一个有趣味性、有深度、有思考意义、有引导性的课堂结尾。
五、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堂文言文的公开课要想融趣味性和文化的厚重性于一体,就离不开老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更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要明确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关注点,点亮学生的“盲点”。因此建议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做好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典故或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人物,通过对话的方式来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心得。
培养学习方法:除了教授文言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技巧、词汇记忆方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结合实际应用:将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