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下沿长江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6-24 01:15熊珊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环境规制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熊珊

摘   要: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沿长江流域化工企业通过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转型升级具有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内在逻辑。湖北兴发集团是沿长江流域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全过程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协调发展;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发展飞地经济和实现全方位寻求合作开放发展;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共享发展。从企业发展脉络和经验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加强政府支持与企业反哺良性互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环境规制;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9-0077-04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1]。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化工产业和相关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巨大压力的背景下,面对长江大保护环境规制,兴发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经营业绩逆势增长,成为长江流域磷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益样本。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集团视察调研,2024年1月李强总理亲临企业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情况。学习借鉴兴发之路,助力长江沿线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剖析研究这个案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梳理长江流域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多围绕长江大保护等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展开,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解“化工围江”样本的研究。吴传清和叶云岭分析了湖北和江苏两省破解“化工围江”的具体做法,并比较两者技术路线,得出相应启示[2]。二是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税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杨蓉和彭安祺将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指出环境规制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3]。赵菲菲等人评估了长江大保护政策对化工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长江大保护政策降低了沿江化工企业绩效[4]。刘晓光、邵润欣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征收环境保护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认为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税与财务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5]。三是环境规制与企业发展的经典理论研究。波特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生产力可补偿企业用于环保投入的资金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绩效[6]。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能引进新产品或新工艺,帮助企业获取新的可持续盈利点[7]。由此看来,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因不同学者的研究而得到不同结论,学者大多针对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地方政府的视角进行宏观分析,或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视角重点研究,而基于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个案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化工企业发展转型个案来探讨环境规制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并从实例上提供一个环境规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案例。

二、沿长江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体现流域生态修复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流域,作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跨行政区等特点,不仅区域内自然要素联系密切形成生态链,而且其上下游、干支流、各区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流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流域成为化工企业布局选址的最优选择。因而长江沿线布局了大量的化工企业,形成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威胁。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有没有”解决的是数量问题,“好不好”解决的是质量问题。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就客观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7]。

(二)新质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在传统生产力的驱动下化工企业实现了规模扩张,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在转型升级中,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具有更大效益的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兴发集团的发展正是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从而实现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

(三)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依归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享。现阶段,国有企业通过社会化改造竞争力大幅提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国有企业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3]。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还普遍存在,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既是经济主体也是社会个体,是新时代践行共享理念,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

三、兴发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展

(一)兴发集团发展历程梳理

兴发集团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是兴山县属国有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迁建企业。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水电资源发展起来。现有1家上市公司、51家子公司,总资产416亿元,员工1.3万人,位居中国上市公司500强427位。企业发展经历了初创整合、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

一是初创整合阶段。兴山县境内高山峡谷小流域众多,磷矿资源富集。1974年,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及特殊的地质条件建起第一座小水电站,1984年在兴山县位于长江支流的香溪河滩上开工建设的兴山县化工厂是兴发集团的前身。1999年,因兴山县化工厂能够带动库区移民就业,获得上市指标,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同时,为壮大实力形成合力,将化工、电力、矿山开采三大产业整合重组。湖北兴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县域资源整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二是高速发展阶段。因受山区县发展空间制约,2002年开始,兴发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放发展飞地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先后在湖北襄阳保康县、南漳县、宜昌市猇亭区、宜都市、远安县以及重庆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在美国、巴西、德国、阿根廷、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区域营销平台,实现产品远销113个国家和地区,基本确立了兴发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化工产业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持续增长。2016年前后长江岸线化工企业排污口呈现泛滥之势,化工企业和园区也出现了大量的磷石膏堆积区,为长江生态环境埋下了安全隐患。兴发集团主动承担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二)兴发集团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兴发集团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形成“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面对“化工围江”态势,兴发集团主动拆除沿长江设备装置32套,复绿长江岸线,削减排放30%,整体关闭装置落后老化的工厂,淘汰落后磷酸盐装备总产能14.85万吨/年,实现机械化、大型化、智能化升级。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并封堵原有沿江直排口;将四废吃干榨尽,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针对化工行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兴发集团充分利用各大园区不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衍生衔接关系,围绕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引进、创新生产工艺,使每一个产品的副产物都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资源充分利用,构建绿色体制,实现清洁生产。

2.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动化工产业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转变。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先后开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各类产品15个系列591种,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65个,形成“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良好发展格局。

3.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发展。深入完善创新体系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速推进传统化工企业向现代科技型企业跨越转型。提档升级创新平台,2021年组建湖北三峡实验室,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进一步优化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绿色除草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昌市中低品位磷矿梯级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硫化工及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磷矿安全高效开采与分选工程技术中心、新型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持续深化创新能力。

4.全方位寻求合作实现开放发展。通过前期走出去发展飞地经济,异地投资办厂、搭建销售平台,不断实现规模扩张,为企业发展加强积累,并借助直接融资,做强主导产业。1999年上市以来,累计发行股票8次募集资金81亿元,融资频率居湖北上市公司前列。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92亿元用于微电子新材料项目开发,为未来发展赋能。加强与同业优质企业联合。先后引进浙江金帆达、上海百金集团、台湾三福、贵州瓮福、台湾侨力等优势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新格局。还与宝洁、陶氏化学、联合利华等全球500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5.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共享发展。兴发集团坚持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内关心关爱职工,持续上调社保、医保、公积金及年金缴纳标准,提高新进大学生安家费标准,职工小区加装电梯,发放购房补贴等。对外全力支持兴山县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乡村振兴基金、实施地下水厂安全饮水工程、帮助村民实现自来水入户,实现社企共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3年兴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利润13.58亿元,高端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由45%提高到85%以上,正在由传统磷化工、无机化工加速向新材料、新能源材料转型。

四、兴发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不断上台阶

兴发集团转型升级与坚持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无论是从第一代黄磷厂到第二代白沙河化工园区,还是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三峡实验室的成立,都是通过坚持创新,依托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竞争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并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使化工行业改变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兴发集团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依靠科技驱动,在自主创新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形成了促进企业持续壮大的新质生产力。

(二)始终围绕产业链促进化工产业协调发展壮大

兴发集团始终围绕自主产品的上下游延长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公司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着力优化化工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磷化工产业链,严格控制传统磷肥不增量,向水溶性铵盐、钾盐等产品方向发展,向高端专用肥方向延伸。着力发展磷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电子级磷酸、食品级、医药级磷酸盐及高端化学品,促进阻燃剂、高分子材料助剂等磷系新能源材料加快发展。不断延伸硅化工产业链,为下游产品提供原材料。在兴山平邑口园区依托硅化工产业链延伸,引进相关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布局紧密,互为上下游,既节约运输成本又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三)政府支持与企业反哺良性互动

兴发集团成长壮大离不开宜昌市委、市政府和兴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早期因三峡工程淹没厂房,兴山县举全县之力支持兴发集团提前搬迁,组建集团公司,实现“矿电化”一体模式。新时代面对生态环境严峻挑战,宜昌市为破解“化工围江”支持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始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调剂、用地保障、用能权有偿使用、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推动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和转型升级。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争取力度,积极争取省政府专项资金、地方债券、投资基金等政策支持,多方支持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为企业发展汇聚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要素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后积极投身当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等民生领域,为社会尽到企业责任,为政府创造税收,减轻政府负担,二者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吴传清,叶云岭.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湖北样本”和“江苏样本”[J].西部论坛,2020,30(6):71-83.

[3]   杨蓉,彭安祺.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重污染企业绩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1):129-141,173-174.

[4]   赵菲菲,潘煜,赵旭.困局还是变局?——技术创新调节下长江大保护政策对化工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22,38(6):160-165,173.

[5]   刘晓光,邵润欣.环境保护税、技术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9):24-30.

[6]   Porter M E. 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1991(4):193-246.

[7]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6.

[9]   吴传清.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2.

[10]   三峡日报社/三峡智库研究院.宜昌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22:6.

[11]   宜昌市政协课题组.“推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调研报告[N].三峡日报.2017-08-03(10).

[12]   罗仁仲,邓瀚,高鑫.湖北宜昌“化工围江”困局的“破”与“立”[J].中国国情国力,2021(6):58-60.

[13]   成长春.破除“重化工围江”促进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19-03-16.

[14]   董昕灵,张月友.产业分工、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的实证[J].经济经纬,2020,37(3):20-28.

[15]   向云波,王圣云,邓楚雄.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21,41(4):108-117.

[16]   王波.推进沿江磷化工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J].湖北政协,2020(9):10-12.

[17]   唐旭.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践行路径的再审思:基于党组织引领治理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1):63-74.

Research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 A Case Study on Hubei Xingfa Group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XIONG Shan

(Party School of Yichang, Yichang 443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hemical enterpris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rough innovation a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with the internal logic of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Hubei Xingfa Group is a typical samp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hosphorus chemical enterpris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Realize clean produc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develop green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coordinate the industrial layout;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innovation system and capacity building to reali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develop enclave economy and realize all-round cooperation and open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practi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e share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experienc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apital chain and talent chain, form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upport and enterprise feedback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Chemical enterpris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环境规制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