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颜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传统工艺展现了地域知识及文化,是地方的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根植于本土环境的实践,体现了地方的价值。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工艺仍然面临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冲击传统工艺的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工艺从业者综合素质不够高、传统工艺的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冲突等发展困境。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传统工艺人才素质复合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工艺产品定制个性化;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打造传统工艺的品牌效应;多渠道加强文化理念建设,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保护。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工艺;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9-0033-03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工艺十分发达,造型设计独特可谓是巧夺天工,加工制作精细,堪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态的形象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工艺被认为与现代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相去甚远,硕果仅存的传统手工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传统工艺行业和工艺人在现代文化中日趋边缘化。对此,国家实施了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和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印发了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其中纺染织绣、编织扎制、服饰制作等大部分公益项目均以乡村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因此,立足于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当前传统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传统工艺走出困境的方法,推进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为更多的贫困人口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增收平台,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及造血功能,让传统工艺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以此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冲击传统工艺发展
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许多行业都得到较快发展,而传统工艺发展却异常缓慢。乡村地区传统工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民族服饰、生活用具等,它为人民提供了生活、生产的需要。单从传统服饰的制作讲,受当地文化、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服饰所呈现的方式千差万别、服饰的种类精巧绝伦,凝结着不同地区人民的智慧,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民风民俗。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过去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壮族居住的地方基本连成一片,该民族的人大部分聚居在一起,他们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异彩纷呈。但这种状况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各地区交流越来越便捷,使得壮族地区改变了过去的闭塞的面貌,在生活方式、语言交流、文化习俗等方面相互融合,并逐步相近。其次,外来文化在人们无意识之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时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倾向,生活方式的变化使该地区的民众对传统工艺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例如,原先地方特色深厚、工艺精巧的服饰也因逐渐被简单方便的现代服饰取代,而失去地方特色。
(二)受现代生产冲击,传统工艺传承后继乏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工艺品的生活实用性逐渐被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的现代工业产品所取代,使绝大多数传统工艺品的生产面临窘境[2]。例如,有些地区的工艺品只有少数是当地工艺者所制,其他大部分均为机器所生产。作为传统工艺基础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手工艺技术,而且大多工艺烦琐,导致成本因素增加,相对机械化生产而言,生产率低且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是传统手工艺面临发展困境的重要成因。现代社会依靠新技术生产线大批量的设计、生产新产品来满足人们的日用需求,导致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空间缩小,传统工艺产业生存空间日益减小或消失。另外,受传承方式的制约,有些传统工艺大多只在家庭内部传承,再加上技能学习需要花费时间,一些青年人不愿再继承这些工艺,使得一些业种因找不到传承人而逐渐面临消亡的境地。当今时代的就业选择机会多,由于经济压力,大量传统工艺师改行从事其他利润高、回报快的行业,由此使得传统工艺面临产业生力军急剧减少的威胁。以苗族的刺绣为例,45岁以下的手艺人明显呈现衰落的迹象,具有精湛手艺的一代人渐渐老去,且有些年龄高的手工艺人已无法再从事生产创造,长期下去,这种杰出的传统工艺将会后继乏人。
(三)传统工艺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传统工艺长远发展
农村地区的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经营管理才能、营销能力和创意能力上比较欠缺,大多只是“闭门造车”,缺乏系统化培训。要让传统工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依赖于产品的创意、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等,而既具备传统工艺技术又具有以上才能的综合性人才匮乏,对传统工艺面向市场的发展造成极大制约。首先,就创意能力来说,没有擅长时尚创意的人才,其在产品的时尚创意方面着力不多,其产品在样式、风格等方面与当今时代年轻人的时尚及个性的审美要求差距甚远。现代信息技术使生产管理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而乡村地区有的传统工艺企业仍然采用过去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在市场上与采用现代化管理的企业竞争不占优势。其次,传统工艺在过度迎合市场和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工艺出现畸变,各地传统工艺品千篇一律,失去地区特色,加速了传统工艺生存空间的恶化。管理模式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工艺生产户资金少,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无法改进,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或者不关注市场信息,与外界销售渠道沟通少。
(四)传统工艺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冲突普遍存在
逐步与市场接轨的传统工艺,已经进入现代商业领域,例如嵊州根雕艺术。根雕是一种集自然造化与艺术家智慧技能于一体的造型艺术,是民间美术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嵊州根雕产业异军突起,跻身为浙江省“第四雕”,与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和青田石雕等传统“浙江三雕”并行天下,得到艺术界高度重视。现代嵊州根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形成风格,90年代形成规模并享誉业内[3],各地订单纷至沓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当地根雕大师一边教授徒弟,一边根据客人要求加工制作,个人的创作空间被极大压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艺术构思。市场带来经济利益,为民间传统工艺提供起码的生存保障,但是若偏离了艺术的方向,价钱再高的作品也是普通商品,其经济价值也会因失去艺术和文化的滋养而贬值。此外,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发展传播规律,将传统工艺仅仅当作生财之道,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而言只能适得其反。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传统工艺人才素质复合化
传统工艺资源的复兴和发展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创意能力、想象能力、管理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加大对传统工艺从业者的人才培养力度,将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成具有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从业者要有终身学习的自觉,积极主动地通过欣赏品鉴古今中外的各类艺术作品、进艺术院校进修、拜能者为师等渠道,提高自身的工艺、审美、创意、管理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走进生活、深入群众,以不断提高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始终把准时代脉搏和社会需求。其次,对于政府来说,在开展传统工艺保护活动中,吸纳各种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加入其中,不断增强农民对传统文艺的自信和自豪感。政府应按照不同级别明确农村地区传统工艺的相关传承人,发现、确立各个级别的传承人,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支持,让众多传承人能够切实感受到政府对传统工艺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要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有志于传承传统工艺的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和深造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工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培育良性循环的传统工艺发展和传承意识,推动农村传统工艺的建设。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工艺产品定制个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社会成员异质性的增强,人们对包括传统工艺品在内的各类生活用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了让传统工艺品进入更多民众的生活,必须逐步做到传统工艺产品的定制个性化,即根据消费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而生产,从而实现生产与供给的高度匹配,显著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附加值。在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支持,今后传统工艺从业者通过个性化定制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甚至单个消费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其次,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消费市场半径的限制,极大地拓展消费市场。传统工艺产品普遍具有特色鲜明、流通方便的特点,电子商务正可使之锦上添花。基于此,传统工艺产业广泛播种互联网基因,推动“互联网+传统工艺”战略的落地,使传统工艺从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转变,从卖一地一城向卖全国全球转变,有关部门应组织传统工艺企业负责人及销售部门负责人普遍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电商人才。
(三)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打造传统工艺的品牌效应
在发展传统工艺上不片面追求高产,不惜成本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质量,打造传统工艺的品牌效应。传统工艺产业必须在遵循珍稀文化产品保护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巨大的杠杆,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传统工艺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传承农村优秀传统工艺过程中,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将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所带来的传统工艺组织在一起,对各种特色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发展,以此形成一种集不同地区传统工艺于一体的全新文化形式或活动。要结合正在实施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政府引导农村地区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手工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并通过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工艺品的价值品质,擦亮传统文化品牌,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其次,鼓励传统工艺从业者在自己的作品或产品上署名或使用手作标识,鼓励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注册产品商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传统工艺制品本质是物,属于物权法调整保护的范围,而传统工艺强调的是一种技艺、方式、方法,同工艺制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属于知识产权法调整保护范围。所以寻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最为直接有效。除此之外,还应当构建专项保护法,寻求传统工艺的整体性保护。用专利法、商标法保护传统工艺必须满足实质性要求。
(四)多渠道加强文化理念建设,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保护
由于进入市场的传统工艺品属于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其内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实现文化的社会功能。当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发生冲突时,必须把文化价值放在首位,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文化价值[4]。新技术应用的同时要保住承载在传统工艺上的厚重文化内涵。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不是单纯、刻意地追求新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首先,当地宣传舆论部门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肩负着主要的宣传教育职能,在农村地区通过板报、标语和网络传媒等媒体加大对传统工艺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参与传统工艺的保护当中,做到保护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唤醒并增强农民的传统工艺保护意识,并力求养成农民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共识。其次,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要让农民懂得传统工艺保护的重要性,并及时了解本地区具有文化价值并需要传承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在,增强其保护传统工艺的自觉性。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传统工艺保护的专项经费或专项基金,资金使用可主要体现在农村传统工艺普查和抢救、传统工艺传承人业务培训、传统工艺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以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增强传统工艺保护的效果。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深入挖掘当前传统工艺的门类,解析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找准走出困境的方法,使传统工艺的发展不断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工艺传承者,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
[2] 包杰.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刍论[J].中国民族,2012(7):30-31.
[3] 张建萍.谈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嵊州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学理论,2012(9):39-41.
[4] 李德顺.深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J].理论视野,2009(12):36-39.
[责任编辑 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