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以普惠性和包容性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所以二者具有一定的耦合协调性。主要从普惠金融的覆盖度、使用度、数字度三个维度对山西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构建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山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然后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协调程度在逐渐扩大,数字普惠金融更加精准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F832;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1-0169-04
Study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Wei Yaqi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yuliang University, Lyuliang 033099)
Abstract: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expands the scope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universal and inclusive featur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the tw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t mainly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niversal finance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universal finance coverage, usage and digital degree of universal finance, applies factor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y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n empirically researches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early imbalance— primary coordination—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good coordination, and tha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has been expanding over time, and that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can more accura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digital universal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今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农民生活得到全面改善,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实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还需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国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这就说明在新发展目标下,要利用数字化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具有普惠性和包容性特点,可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度、使用度、安全度,打破农村金融服务壁垒,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诸多学者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较多,主要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二者的影响路径。例如孟维福等[1]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王敏等[2]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机械化普及效应、创业激励效应和收入增长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鲁钊阳等[3]从创新和农民增收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提高居民收入路径促进乡村振兴。张英杰[4]首先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业数字化和人力资本驱动乡村振兴,然后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创新活跃度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但应用耦合协调模型从省域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研究较少,所以本文首先对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然后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而为山西省夺取乡村振兴下一阶段的胜利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山西省乡村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评价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数字普惠金融以普惠性和精准性服务于农村生产、消费、教育等各领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应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三方面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本文使用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系列分析[5]。
2.乡村振兴指数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借鉴王敏等[2]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山西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数据来自于《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见表1。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评价
由图1可知,2015—2021年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15年的206.3增长到2021年的359.7,增长74.4%,说明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使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其普惠性更强。从普惠金融的各维度看,数字化程度整体高于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2017年降到最低值324.92,2021年增长到397.58。数字化程度反映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民优势,更多的是一种线上非接触式消费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促使金融服务节约时间,实现信息共享。山西省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快捷性,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同时减少了农户消费心理受损程度,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覆盖广度仅次于数字化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86.14增长到2021年的363.63,增长了95.35%。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现金支付和网点存取的约束,将多元化和创新化的金融服务覆盖到农村,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民业务受理的便捷性。使用深度最低,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趋势,由2015年的142.52增长到2017年的254.98,增长了9.6%。到2018年略微降低,降低了2%。之后逐年增长,增长到2021年331.73,涨幅82.3%。这表明山西省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多元化产品,包括支付、投资、保险、基金、教育等多种金融服务,提高了农村使用密度,助力解决农民创业、生产教育等融资约束问题,降低了融资门槛。
(三)乡村振兴发展评价
本文应用因子分子法对山西省乡村振兴发展进行评价。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71,大于0.5,球形检验P值为0.02,小于0.05,说明原始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较高,可以做因子分析。对原始变量降维后可提取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6.799%,说明4个公因子能解释原始变量96%以上的变差,因子代表性较强。将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公因子的权重,得出山西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数:
根据式(1),得到2016—2021年山西省乡村振兴指数,见图2,整体呈递增趋势,由2016年的0.61增加到2021年的0.779,增长率为29.5%,说明山西省乡村振兴水平整体稳步提升。得益于全省贯彻政策惠农、科技兴农、融合富农、投入支农的指导思想,坚定实施特、优强农战略,农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日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二、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
耦合度是衡量系统之间信息相互依赖的程度,有低耦合和高耦合之分,但难以完全反映系统之间的优劣协调程度,所以需在耦合度的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更合理地评价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关系,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两个系统的耦合度:
式(2)中,V1为数字普惠金融系统指数,V2为乡村振兴系统指数,A为耦合度,介于0—1之间,A越大说明两系统的耦合度越高,反之则耦合度低。
其次,计算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式(3)中,B为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两系统的协调度,为待定参数。借鉴已有研究,同时根据两个系统具有同等重要性,赋值。式(4)中D是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1之间,D值越大,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越高。为了更加精细地划分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将D划分为6个等级。0≤D<0.3为重度失调,0.3≤D<0.4为轻度失调,0.4≤D<0.5为濒临失调,0.5≤D<0.6为初级协调,0.6≤D<0.7为中级协调,0.7≤D<1.0为良好协调。
(二)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分析
由图3可得,2016—2021年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在0.4—0.8之间,经历了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整体向良性方向发展。2016年,耦合协调度为0.452,协调度低,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乡村振兴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低,导致两系统的协调度较低。2017—2018年,耦合协调度为0.518和0.576,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属于初级协调阶段。这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传播度和使用度,刺激了农企农户的消费愿望。同时国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得各级政府明确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促使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所以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提高。2019—2020年,耦合协调度为0.608和0.667,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达到中级协调阶段。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逐步完善,使得金融机构对农企农户的金融服务更加精确化和多元化,提高了农户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增加了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信赖感。截至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系统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所以提高了两系统的协调度。2021年耦合协调度为0.741,较上年增加63.9%,达到良好协调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以其普惠性和精准性优势为农业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从而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一系列促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了良好协调的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山西省2016—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得以下结论: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向,普惠性达到较高水平。从普惠金融各维度看,数字化水平最高,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仅次于数字化水平,但二者的差额较小。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实现稳步式增长。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经历了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两系统间的协调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稳步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强化普惠金融顶层设计,积极宣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专项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广农村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以农民可信赖和可接受的方式拓展金融产品的应用,满足农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抓住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期,着力实施山西省第七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和5G网络覆盖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库,为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奠定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要壮大农业全产业链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谷子、高粱、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引导农民在“供—产—销”一体化上创新创业,从而增加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多元化和创新化发展。
(三)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专业化和多样化方式服务于农民的金融诉求,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打通农村金融机构直通农户的道路,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规,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项统计制度,综合考核评估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现状。从资金源头保护农民的利益,以定期考核方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确性和普惠性。
参考文献:
[1]孟维福,李莎,刘婧涵,等.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23(3):102-111.
[2]王敏,谷羽,李兆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56-71.
[3]鲁钊阳,杜雨潼.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3):47-56.
[4]张英杰.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活跃度与乡村振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78-84.
[5]陈银娥,汤广清.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化耦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115-127.
作者简介:魏雅琼(1991—),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单位为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风险决策。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