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视角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4-06-23 15:54赵天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实证理论

赵天宇

摘要: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基于科教融合视角探讨了科教融合的实现路径,具体提出了“理论+实证”的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理念,通过课程内容交叉的形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尝试将科研项目研究内容转化为课程小组任务的形式驱动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此促进本科生科研素养及科研工作能力提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改革;科教融合;“理论+实证”教学模式;课程交叉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68

1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早在19世纪之初,现代教育之父威廉·冯·洪堡就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教学理念,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这一使命的主要途径(张德高,2013),“科教融合”理念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使命的有机统一,助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刘健婷等,2020),高水平的大学教学必须是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教学,而知识创新必须依赖科研;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李玉菊等(2021)探讨了科教融合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刘继安等(2020)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研究了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融合的动力机制并剖析了治理困境。张红霞等(2021)基于一流本科专业评估的视角研究认为科教融合在双一流本科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周光礼等(2018)提出,应在本科阶段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研究生阶段推进以科研成果支撑教学的模式更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李德丽等(2022)基于创新创业实验室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科教融合范式改革与理念创新与行动方向。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科教融合已经在服务专业建设、专业评估、创新创业等领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作用。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以科教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值得思考与探索。本文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科教融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特征,理论层面强调学习理论与建模分析,实践层面则紧密联系经济热点、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因此该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所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必修课,在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解读经济政策,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教学中仅以讲授理论模型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基本以学生会完成各类题目计算为目标进行,可以说始终停留在“黑板经济学”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对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一无所知。这种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处于背离状态,为打破此困境,近年来我们尝试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期为实现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做出探索与贡献。

2“理论+实证”教学模式推进科教融合

2.1“理论模型+数据验证”的教学设计推进科研理念融入教学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计量经济学教授的各种研究方法,作为一门以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为基础形成的应用类课程的计量经济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特征。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首先我们尝试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理念改革的探索。

宏观经济学课程目前选用的是马工程教材的西方经济学下册,该书共计8章内容,我们在保证在48个理论教学学时不变的条件下,针对每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设计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师生课上共同学习与讨论理论、师生课后共同完成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3个阶段的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下,将原本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讲解的理论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操作上是第一阶段:由教师提前在学校购买的泛雅学习平台上发布课前学习提纲,标注出具体的要学习要点,重点和难点,提出针对每个重点、难点知识点具体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的形式(包括掌握的公式、能够完成图解推导过程等),学生在作答中可以反馈出学习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提出需要老师帮助完成学习的内容。随后再由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本章对应的理论学习内容的测验题目。第二阶段课上学习阶段,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情况,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认为有困难的知识点,针对每个问题的关键点深度剖析、讨论,力求实现大幅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教学目标。

理论模型验证任务是与以往甚至其他课程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因此对全体学生而言均具有挑战性。但是授课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研究中发现,设计这样的教学与学习环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规范使用图表能力、撰写专业分析报告的能力,以及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塑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黑板经济学、计算经济学作为传统的经济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不仅需要熟记模型形式,还要能够自行运用中国经济数据对理论模型予以验证,以此实现“学中做与做中学”的结合。一方面体会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模型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通过用中国数据验证模型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体会中国经济发展中具备的独特性特征。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数据处理能力、用中国数据讲解中国故事的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升。

2.2“理论模型+数据验证”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宏观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已经较为完备,基本以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框架为基石,章节间关联紧密,整体看学生学习不轻松,在保证不过度增加学生压力的条件下,我们在结合每章知识点推进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结合每章的任务点设计了数据验证的学习任务。具体设计如下:

在收入—支出模型章节,分别针对消费理论与投资理论设计了查询数据与基本模型构建、撰写分析报告的学习任务。在讲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后,安排学生到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如下数据:(1)中国2002—2022年的消费支出数据,并将城镇消费与农村消费分组查询;(2)中国2002—2022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运用所学的消费理论知识,分组构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差异,并讨论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针对学生在完成模型计算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在泛雅学习平台中上传了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在自行计算边际消费倾向时参考与借鉴,这种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文献阅读的动力。相较于以往简单地安排文献阅读任务,结合具体应用任务推荐的阅读文献更受学生欢迎。

在讲解投资理论时,着重讲解了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与投资函数,但由于托宾Q的投资理论在研究上市公司的相关问题时更具适用性,因此结合投资理论安排了两组有关投资的数据查询与模型计算任务。

一是计算资本边际效率,通过查询并整理数据,再计算资本边际效率,验证凯恩斯的投资理论。有关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学术界早就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但对于本科生而言,没有文献阅读的基础和习惯,结合具体的数据验证任务,安排阅读有关资本边际效率的文献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本学习的基本学习任务,也为后续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计算托宾Q值,并在查询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已有文献构造上市公司投资额的度量指标,并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通过以上两类任务分别验证两类投资理论。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课程,具备一定财务基础,但对于如何查阅财务报表,如何正确运用各类报表的数据信息却没有任何基础,因此运用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践类任务可以很好地将财务相关基础知识与经济学问题的科研研究结合起来,以有关投资问题的研究为例,我们安排了学生参考阅读的学术论文中涉及到核心变量与控制变量,分别查询相关数据,其中,核心变量投资额的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学生对在会计学课程中对现金流量表的使用相对较少,主要学习了资产负债表中涉及到的相关会计科目以及核算准则,对各类报表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少,因此在正确运用财务报表数据构建研究问题所用指标时会遇到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经验对学生予以指导。文献阅读也是重要环节,在完成正确的数据查询任务后,还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具体处理方法需要在教师指导的同时借鉴文献。通过数据查询、处理过程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的打破局部思维模式,使所学的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能力得到提升。

在讲解IS-LM模型后,安排学生到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找近年来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以及广义货币M2数据,以验证经济社会的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联。

经济学课程理论与应用两个环节中分别运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理论模型中设定的参数均假定为常数,而应用环节中恰恰是利用收集的数据反向估算模型中的参数,通过用实际数据求解模型中的参数,最终得到实际的经济模型,与理论对照后可以使学生深度体会到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联,彻底告别传统的“黑板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交叉推进科教融合

众所周知,当今的经济学研究中广泛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理论模型,课后作业以学生能够正确求解模型、完成计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不涉及科学研究工作,也无法将科学研究的理念、方法等融入教学,传递给学生。授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现,打破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用科研的思维、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中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收集、模型构建、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的能力。通过研究工作可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深度,对理论在现实中的适用度有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有可能激发出科学的质疑精神。因此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课程交叉的教学模式是让本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科研工作,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应用类任务,自己动手设计模型、求解模型参数、根据计算结果阐释所讨论的经济问题,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模型的掌握程度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4科研项目研究内容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的是基本理论与基本模型,尽管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渗透部分学术前沿问题,但对学生的思想启迪以及实际科研能力的影响作用微弱。我们在逐渐总结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教师已立项的科研项目内容拆分到授课过程中,这一方案能够得到实施的前提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每门课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出至少3种过程化考核形式,按照相关要求,宏观经济学课程近年来设计了四项过程化考核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将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成过程化考核的分组任务,一般而言,教师会将科研项目的一个研究内容分为3~4个研究步骤,每个步骤确定为一个分组任务,由3~5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通常的研究内容为3~4个,因此,可以通过发布4次分组任务的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研究内容的训练。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在本科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没有阅读文献的经验,也没有系统学习过研究方法,处于科研空白状态,主要依托教师设计的项目式学习任务渗透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与锻炼。如结合教师近年来主持的《绿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科研项目,分别设计了分组任务,通过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结合科研项目研究内容设计的分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基本模型构建以及计算结果解读的能力。

5结语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最为核心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金融数学专业本身就具备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相关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金融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突出体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生源特征看,全部招收的理科生,以契合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各类软件运用能力、基本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在授课教师在科学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实证”的研究模式,在数据广泛应用背景下该模式不仅适用于科研工作,同样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融入本科生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以此作为科研融入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结合近年来广泛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等,以“理论+实证”的方式科研理念、科研内容等融入教学过程的尝试收获了一些经验,对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一定助力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以及持续改进之处,例如,如何将科教融合在经济学科类更为广泛的课程中推广,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以及如何提高本科生阶段产出科技成果产出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另外,如何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也是未来值得推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德高.科研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J].高等教育,2013,(17):4445+54.

[2]刘健婷,刘云.教学与科研由统一走向分离:从洪堡到伯顿·R·克拉克[J].江苏高教,2020,(09):5661.

[3]李玉菊,朱俞青.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124131.

[4]刘继安,盛晓光.科教融合的动力机制、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案例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2630.

[5]张红霞,施悦琪.聚焦“科教融合”:“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的应有之策[J].江苏高教,2021,(06):1524.

[6]周光礼,周祥,秦惠民,等.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教学的行动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1116.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实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
“教育云”促进科教融合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科教融合视域下科研院所设立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