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争元 阳军 赵坤 郭帮 赵敏 胡琴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为高校提供了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三全育人”局面的方向。在数字化影响下,不仅可以为思政课程提供更多创新思路,还能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天门职业学院依托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思政课“5G+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系统,在建构数字化发展环境支持和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基础上,着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变革,突破了场地与空间的限制、改变被动学习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局限、颠覆传统思政实践教育,实现了思政课“全时空间”学习、“全沉浸式”双向互动新方式、“全程交互”式教学新模式、“全员普及”新格局,大力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数字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同时,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天门职业学院聚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数字化技术丰富其育人内容、创新其育人方式,革新其育人场景,实现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1现状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为落实这一重要要求,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善用数字化技术聚合教学素材和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用好数字化技术,能够使“大思政课”课堂真正大起来、视野真正宽起来、内容真正活起来。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香港乱局透露出来的各种乱象,给我们敲响了巨大的警钟“我们自己不重视,西方势力很重视,我们自己不教育,西方势力就代替我们来教育”,全面启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1.1思政课的现状与问题
1.1.1教学对象
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国家政策导向在变化,当代的关键词已经由“全面奔小康”变成了“四个自信”“民族复兴”等名词引领着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也从“全球化”走向“单边主义”横行、“遏制中国”疯狂……到“全民抗疫中国风景独好”……
一方面,5G商用的全面启动,代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已在生活中占据主流,高校教育的学生对象已经从数字时代的移民变成了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思政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再加上移动互联环境下“娱乐化”“碎片化”的学习阅读习惯趋势,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
1.1.2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的思政教学都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老师拼命讲、学生应付听”的阶段,即单向教学模式,缺乏丰富、便利的交互功能和教学功能。同时,现有教学方法缺乏时代的温度,单调枯燥,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一些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
1.1.3教学内容
当前思政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课本,课本教材往往有着难以即时更新的缺点,学生学习内容封闭,资源较匮乏。尽管很多思政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些PPT、视频等素材,但仍旧无法适应当前人们注意力和时间日益“碎片化”的趋势,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
1.1.4教学形式
目前思政实践课教学多为指导学生实地研学考察、参加校内外相关活动、课堂展示与辩论、集体参观等方式开展,多属于分散完成,缺少集中教育性和正式实训教室环境的仪式感,实践教学效果有限,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痛点凸显:校外实践教学安全责任重大、团体组织实践教育普及狭窄、实践教学成绩没有量化标准、教育基地参观文物缺乏温度、如何让思政教育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学习过程,成为了新时代思政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新时代思政课解决思路
2.1革新传统,以新技术、新媒体驱动教学变革是重要的解决思路
随着VR、AR、MR技术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普及,未来的智慧教室将是一个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的教室,亦或者是两者的融合,即MR的教室,所以,如果可以用VR和AR技术打造一个与知识高度融合的虚拟现实环境,让师生借助VR、AR技术、虚拟场景和交互式系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究和学习,获得类似于直接的体验经验,学生将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四史教育、四个自信、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主题教育,以沉浸式的方式让学生来体验、认知、感悟、认同和接受,可以大幅增强学生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教学变得容易、高效,解决以往存在的书本知识过于单调抽象、多媒体教学只能看却不能实践等问题。
建设VR/AR思政课程和虚拟实训教学系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爱党、爱国、爱校、文明、守法等真理精神,通过思政VR实践,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第二课堂的实效性,深化思政教育效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体验教学,符合思政教育的规律和新时代学生偏好实践操作的特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2VR和AR技术在思政课教学的应用
VR,虚拟现实,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其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能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AR,增强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大基本本质,即将进入的5G+时代,超宽带、大数据、共享云等技术将让虚拟现实沉浸、交互、构想真正照进行业大应用的现实。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得到广泛的实践,全国范围内有些高校先行先试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堂教学,对无法到达的场地和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仿真,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共同作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解决课堂上的许多难题,吸引学生去探究、实践该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措施与路径
3.1思政课“5G+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系统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16学分,专科8学分)、教学内容、组织领导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总体指导思路,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思政课“5G+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系统建设大纲:由思政课VR体验教学中心(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思政教学创新中心和思政文化智慧展览3部分组成。
我校思政课智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秉承“拒绝文物式教学、拒绝景点式游览、将空间搬进课堂、感触时代温度”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以“理论学习”“故事体验”“交互拓展”和“综合评价”4个环节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直观、更容易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可以显著提升教学与实训的效率、效果和规模,让思政教育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学习过程。
思政课“5G+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系统将构建一个“理虚实一体化”的思政教学新模式,其中,“理”是思政课程理论学习,“虚”是思政实践虚拟体验,“实”是基于VR/AR创课、演播系统和主题文化智慧展览的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全新的交互式、情景式、沉浸式、有温度的“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智慧实践新模式,充分体现和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总体指导精神,同时,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进程,推动我校“5G+智慧教育”建设。
(1)思政课VR体验教学中心由VR实践教学课堂和VR实训体验课堂组成,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开发的沉浸、交互、构想式思政课VR实践教学3.0应用系统,建设校内思政课、党建学习和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中心,实现足不出校穿越空间与时间,开展全新的交互式、情景式、沉浸式的智慧实践教学新模式。
(2)思政教学创新中心由VR/AR创课教研系统和智慧录播录课系统组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创课创客、录课备课和教学研讨区域,构建思政实践课教学创课、提质培优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和手拉手集体备课新空间,探索红色文化、时代精神、校本精神等思政实践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是一个可以实现“金牌教师、精品课堂、育人效果”三者有机统一的5G+思政实践教育科研创新中心。
思政文化智慧展览基于思政实践云,利用学院文化空间、实践教学基地公共空间,创建以“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为主线的红色基因智慧展览3.0空间,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滑屏)链接进入云展系统,即可观看学习人物、事件或有声朗读或全景感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打造可拓展性、开放式的思政教育主题学习空间。
3.2效果和意义
3.2.1突破场地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全时空间”学习
思政课智慧实践教学基地通过VR技术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搬进学校,不受场地限制,不受时空局限,置身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现场,全校师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和触摸红色丰碑历程,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互补”,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3.2.2改变被动学习方式,实现“全沉浸式”双向互动新方式
思政课智慧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身临其境全沉浸式实践体验教学,让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把用“心”学习变为“身心”并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新学习情境,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3.2.3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全程交互”式教学新模式
思政课智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开创以学生、名师为中心的“细胞核”交互学习新模式,让教育教学高效贯穿学生碎片化时间,有效达到时时学、处处学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在现实空间中不能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让教学变得容易、高效,解决以往存在的书本知识过于单调抽象、多媒体教学只能看却不能实践等问题。
3.2.4颠覆传统思政实践教育,实现“全员普及”新格局
思政课智慧实践教学基地颠覆性的实现了思政实践课由“小社团活动”向“全员大实践”转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普及,让每一个学生足不出校就成为思政实践教育的中心,做到了思政课堂内外结合,令思政课程真正进入每个学生的头脑。
参考文献
[1]兰国帅.数字化转型助推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2023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08.
[2]徐勇.“探-究-迁”数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07).
[3]杨志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范式[J].民族教育研究,2023,(02).
[4]杨征铭.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路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06).
[5]范桐鑫.数字化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5).
[6]王冬冬.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核心特征·实践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