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探索

2024-06-23 08:34孙媛媛杨明亚姚程宽卢灿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教育辅导员

孙媛媛 杨明亚 姚程宽 卢灿举

摘要:“四史”是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至关重要,它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动力之源,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四史”教育是与当代中国命运紧密相连,是思政课程的升华。大学辅导员是青年学生“四史”教育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四史”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历史脉络,从立德树人教育层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政课的特点,深刻认识“四史”内涵,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应对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确保教育实效。

关键词:“四史”教育;辅导员;思政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59

0引言

2021年5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积极推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四史宣传教育活动。高校思政课是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影响。青年学生学习“四史”,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辅导员利用四史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提升感召力和工作凝聚力,开拓创新、勇担使命。在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四史”教育,对于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意义

1.1理想信念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辅导员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着力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因为“四史”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青年师生融会贯通学习“四史”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举措,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学习“四史”,分析历史,以史为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修课。以史为师,学习共产党人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1.2岗位职责

“四史”教育能够促使青年学生对共和国简史、党史、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思想认同,是大学辅导员履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建党百年之际,推进全面系统的“四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历史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辅导员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辅导员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等情况最为了解;另一方面,辅导员所处的位置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校园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四史”教育中起着推动作用。

1.3精神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以从“四史”中选取,也是辅导员推进“四史”育人的精神源泉。共和国简史中的历史事实,也是近100年来共产党人在道路选择、制度建立和文化传承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为辅导员教育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树立历史发展观的保障。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全面写照,是其攻坚克难、百战不殆的革命史,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辅导员应利用好这个不竭的精神源泉,教育大学生自强自信、勇毅前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使命、担当作为的生动体现,如伟大建党精神、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英勇奋斗的抗战精神等,这些都是青年学生人生路上攻坚克难的精神源泉。

1.4立德树人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方式是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承担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积极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解决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紧密结合,是学校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其一,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立德树人教育同“四史”教育,目标是相同的,“四史”中蕴含的历史意义有力地支撑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其二,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丰富和鲜活性的“四史”内容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为思政课创新提供素材,思政课的实效性得以加强。最后,在政治导向上,“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政治导向高度契合,“四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只有把握党的政治导向,才能明确其历史发展主线,回应学生关切的思政问题。

2四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1目的不明确

“四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的进程中吸取营养,对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作深入研究,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共党史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壮大中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以及蕴含在时代历史背景下的深刻道理,如果不从历史的客观事实中,思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达不到学习党史的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唯物史观,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历史结论,促进学生以中共党史为主线,科学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思考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学习中对历史发展前因后果作深入剖析,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例如: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什么极其重要?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教学体系不独立

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四史”的内容时常以碎片化形式分布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或时间上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四史”教育课程多以红色故事、展板或主题教育讲座形式出现,学生自愿参加原则。思政课程未能有效融合“四史”教育,“四史”教育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其讲授的知识与思政课程内容有重合的部分,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四史”内容的不完整和不连续性,致使学生难以从中挖掘“四史”中存在的内在逻辑。“四史”教育的碎片化知识不利于历史事实的客观呈现,在教学方法上通常以传授知识点为主,忽视了红色历史资源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2.3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教育方式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史”教育内容的兴趣和思考,“四史”教育缺乏启发性教学,学生不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需要借助教师外部教学,才能自发在头脑中形成“四史”事件的知识。思政课要坚持教学与启发相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背诵与了解,较少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历史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品质和人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如许多学生盲目背诵史事,并不思考其中的历史意义,达不到学习目的。历史课程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以教材为主导,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很难入脑入心,“四史”教育形式单一,未能直观感受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2.4是主动引领少,被动配合多

开展“四史”教育主要依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较多从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出发去探讨教学路径,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的基础上,做好“四史”教育工作。“四史”教育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教材、师资方面的不足等问题。辅导员主要任务是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安排,开展有针对性的“四史”教育活动,很少主动引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缺乏协调和规划,未能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四史”教育的开展。

3如何讲好四史故事

3.1提升自我

“四史”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开展,对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进“四史”的教学理念。例如通过与高水平大学的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来丰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整合,要突破学科限制,组织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合理安排“四史”的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四史”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有机结合。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了解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艰苦奋斗的事迹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3.2产生共鸣

在“四史”教育活动中,剖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学习“四史”的动力。思政课不仅仅传授历史知识、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需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力量触动大学生的心灵、激发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历经两年多,经过22轮的艰难谈判,终于在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回归的历史事实,有力推动了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通过本次历史事实,让学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育人目的。

3.3理性升华

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精神,感染当代学生,“四史”蕴含着伟大的斗争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讲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的理性升华。辅导员要通过历史事件,讲解道理、启发思考。例如,在1928年4月毛主席在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为人民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期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之间的关系,军民之间关系起到了指导作用。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理性认知转化为对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的高度认同,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际实践,形成奋发有为的思想理念。

3.4问题导向

要坚持问题导向,辅导员要引导青年学生经过不断思考、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在于引领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大学生从历史事实中得出结论,以提升理论讲授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做到坚持政治性和理论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分析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引导学生。很多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领悟能力较强,对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关注,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可以应用“四史”中的知识,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权,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念和消极思想的传播。在教育学生中,以问题导向为主,把“四史”中蕴含的高尚情操、感人故事传达给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唯物历史观。

3.5讲好故事

思政课程教学结合“四史”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培养方案,从“四史”中挖掘故事。无论是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它们都有着很多深刻内涵以及崇高精神的感人事迹。选择故事、讲好故事尤其重要,思政课就要结合时代需要,讲好党的故事、共和国的故事、社会主义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的故事,比如:刘邓大军约法三章的故事、刘少奇眼中的好党员、华罗庚70岁入党的故事、方志敏用生命捍卫信仰的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座丰碑,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闪亮的红星,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四史”知识,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大国工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社会。

4结论

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一个民族最纯粹、最基本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四史”教育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育青年学生的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肩负政治责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钻研“四史”知识、提高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促进学生以党史的为主线,科学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引导青年大学生清醒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不负众望,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四史”教育为依托教育青年学生,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负韶华,勇往直前。通过学习“四史”,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汲取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做好有责任和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N].人民日报,20210526(01).

[2]杨君,潘礼静.基于辅导员视角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4):8889

[3]周文翠.精准思维与协同机制:“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念与行动[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4139.

[4]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2224.

[5]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

[6]黄敬兵.以四史为载体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期刊,2021,(11).

[7]李浩.高校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5).

[8]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崔楠.“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1,(11):8890.

[10]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11]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共产党员应知的党史小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