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令华
摘 要:新课标强调,高中政治教学应当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具体可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宽视野,以此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分析了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了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愿为广大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微末参考借鉴,共促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此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辨析式教学法;高中政治;教学;价值与价值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命题方向集中在考查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涉及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公共参与和责任担当这六个方面。然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此外,高中政治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维度的能力,而辨识与判断能力也就是前文强调的辨析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又有助于培养出具备明辨是非能力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辨析式教学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依托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故而,笔者进行了此次研究。
一、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辨析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辨析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辩论、讨论等辨析式活动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又能依托辨析式活动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相关思政知识与他人辩驳问题、论证观点等,并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思政知识,不断构建并完善自身的思政知识体系,以此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1]。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或者说思辨能力。辨析式教学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而辨析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具备此种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做出理性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后,有助于构建活动型课程。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政治课程应当注意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教学方式,而辨析式教学恰是围绕辨析问题,引导学生在辩论、讨论等辨析式活动中进行思政学习的活动型学科教学方式。
二、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了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恰当教学情境
高考政治的很多命题都有其独特的命题情境,这些命题情境素材通常来源于广阔的、纷繁复杂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现象、事件、问题及论述、报告、政策措施等。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是在辨析式教学中,依托真实情境提出的辨析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等的兴趣,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辨析式教学活动中[2]。辨析式教学情境素材的选择,也应当来自社会生活实践,特别是贴近学生或者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的社会生活。此外,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情境应当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如此方能从学生围绕该情境展开的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中,反映其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等。
本次《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拟创设一个“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燃灯校长张桂梅帮助山里女孩改变命运”的情境。“燃灯校长”张桂梅,她只是个普通教师,却被写进了共和国简史;她每天只花3块钱,被23种疾病缠身,却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送1645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寻张桂梅的人生事迹,辨析依托该情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启发其思考“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何作用”“我们应该践行什么样的价值观”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相关的思政知识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然,这里创设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大情境,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需求设置更加具体的情境。例如,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就某一辨析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此时就需要结合问题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具体的,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情境。
(二)巧妙设计辨析问题
辨析式教学以辨析问题为基础前提,学生围绕辨析问题展开辨析活动,教师围绕辨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讨论等,并从其辨析结果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因此,教师在辨析式教学时,应当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特色、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等设计辨析问题,以此为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辨析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思政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般而言,教师设计辨析问题时应当突出教学重难点、易混淆点等,还要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能够引发矛盾冲突,从而引导学生去辨析、辨认、辨别等,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此方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其能够从更多维度进行辨析,从而进一步增强辨析式教学效果。
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要求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主要涉及“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内容。本课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并且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上述各项内容,结合本次课堂教学的大情境,可为学生设计如下辨析问题:1.华坪女子高中有什么存在价值?2.张桂梅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价值?3. 你如何看待张桂梅“拒绝全职主妇捐款”的行为?该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4.张桂梅的行为是否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思考、分析、解决上述辨析问题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对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概念或知识展开思考和探究,这就为其深入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组织开展辨析活动
组织开展辨析活动是辨析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辨析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讨论辩论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等,教师应当结合辨析问题、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辨析活动形式,如此方能获得更好的辨析式教学效果[3]。确定辨析活动形式后,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辨析活动的要求、规则等,以此保证辨析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此外,辨析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还应设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辨析问题,如此方能避免由于学生对辨析问题理解有偏差而影响辨析活动顺利开展的问题。再者,辨析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还可以提前透露辨析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辨析问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如此既能深化学生对辨析问题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提前做好参与辨析活动的准备,从而有效提升辨析活动效果。
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围绕“你如何看待张桂梅“拒绝全职主妇捐款”的行为?该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辨析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课堂辩论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价值观”,并且了解学生目前已有的价值观念,为后续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述辨析问题,教师需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张桂梅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高,办学至今,华坪女高已经送1645名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张桂梅曾说:“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可是,当她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一名曾经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现在却是全职主妇的女性,于2018年带着老公孩子要向华坪女高捐献10万元的时候,一向仁慈的张桂梅发怒了,严厉斥责这名女生让她“滚出去!”“你放弃了你的梦想,放弃了你曾经为之奋斗的机会。你失去了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与我帮助这些女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张桂梅这样说。张桂梅的行为一时引发网友热议。有赞同者认为,张桂梅的话一针见血,经济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基础,女生辞职在家做全职主妇,成为男性的“附属”,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将人生主动权交到了他人手中,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有反对者认为,不论学历高低,只要做全职主妇是女性的自主选择,就应当被充分尊重,而不是用工具理性判断这是否是“浪费”。依托该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赞同者和反对者的不同意见展开辩论,为了保证课堂辩论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提前制定好相关的辩论要求、规则等。如本次课堂辩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自由选择辩论阵营,正方为赞同张桂梅观点者,反方为反对张桂梅观点者,双方需提前分配好一辩、二辩、三辩、四辩的角色,教师担任辩论主持人和评委。参与辩论活动的学生需遵守如下规则:正方和反方均有1分钟时间开篇立论,阐明本方观点;双方的二辩、三辩,均有1分钟时间驳斥对方观点;二辩、三辩之后,双方各有3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完成后,双方四辩各有1分钟时间总结陈词;双方辩手需严格遵守时间要求,提示用时满后,需立即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提前将辩题透漏给学生,并且引导其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组建好辩论阵营,准备好一辩稿、攻防稿、熟悉辩论赛的具体规则和流程等。
(四)合理引导学生辨析
学生是辨析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其思想活动本身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其在辨析活动中提出的观点可能极为多样,学生甚至可能在辨析活动中就某一问题或观点争论不休,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整顿课堂纪律,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并且及时将学生拉回正确的轨道,保证辨析活动的顺利开展[4]。此外,由于高中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自身认识也有所局限,因此其提出的某些观点,以及其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辨析活动中通过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再者,辨析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做一个活动小结,借此对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并且引导学生从对社会问题或事件等的讨论,回归到对相关思政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上[5]。
如在上述课堂辩论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全职主妇难道就没有价值吗?总要有人照顾家庭,也许她做全职主妇也是无奈之举,她不做全职主妇可能就要请保姆照顾孩子、老人,现在保姆的工资是非常高的。”有学生反驳:“那为什么是她做全职主妇,为什么不是她丈夫在家做全职主夫?”于是,学生开始就“夫妻二人,应该由谁照顾家庭”,甚至是“当今社会男女是否平等”这些问题展开争论,至此,整个辩论活动已经偏离原来的轨道,教师应及时做出引导,将学生拉回原来的辩题。本次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出了如下活动小结:“大家在辩论活动中,对家庭角色分工、男女平等、家庭主妇是否有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现代社会,我们倡导男女平等,支持女性独立。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只要其选择和追求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妨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就应对其表示尊重。张校长的行为,究其本质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怕她成为全职太太后与社会脱节,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应当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而且这件事的后续是,这名捐款被拒的女性,第二年就考上了特岗教师,开始像张桂梅一样教书育人。由此可以看出,她本身也是认同张校长的价值观的。通过这次辩论活动,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想要拥有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同样离不开价值观的引领。”通过这样的活动小结,既能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不同观点,又能让其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还能启发学生对“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之类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必要。高中政治教师在辨析式教学之时,应当注意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巧妙设计辨析问题、组织开展合适的辨析活动、合理引导学生辨析等,如此方能充分发挥辨析式教学法的价值功用,有效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还应做好相关的总结反思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应用辨析式教学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方法或策略,为高中政治育人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显荣,贾耀忠.高中思政课辨析式教学辨题设计策略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84-87.
[2]谢同心.辨析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7):65-67.
[3]杨婷,刘自学.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高中思政课辨析式教学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13):184-186.
[4]赵晶,李芳健.基于辨析式教学课程思政效果评估的混合方法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6):685-690.
[5]陈俊睦.指向辩证思维的辨析式教学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