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关于大学生学习困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三种情境,即挫折经历导致不自信,放弃学业;目标不清晰,缺少学习动力;完美主义引起学业拖延。并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给出对应的干预角度和辅导员谈心谈话示例。同时,梳理了做好谈心谈话工作的启示:(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三)做好追踪和回访。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困扰;谈心谈话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2-0112-04
Case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Enlighten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Heart-to-Heart Talks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Common Learning Problems
Wu Yan
(Shanxi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 Taiyuan 030024)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encountered in their practical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situation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namely, frustrating experiences leading to the lack of confidence and abandonment of studies, unclear goals and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caused by perfectionism.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perspective and examples of counselors heart-to-heart talks ar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sights for counselors heart-to-heart work: (1) making good preparations in advance; (2) establishing students growth portfolio; (3) making good tracking and return visi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heart-to-heart talk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要求。但这个阶段的学习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为将来生活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期。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发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无疑是辅导员提升育人效果最重要的方式。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学习困扰的相关案例,分析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生涯中遭遇学习困扰时的谈心谈话策略,为实际教育工作中提高谈心谈话有效性提供思路。
一、案例介绍
(一)挫折经历导致不自信,放弃学业
案例1学生A,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大一上学期有2门专业课程挂科,失去奖学金评选资格,倍受打击,上课心不在焉,学习态度消极,成绩一落千丈,多门课程不及格。现处于被劝退的边缘,学生很着急,感到焦虑和绝望。
(二)目标不清晰,缺少学习动力
案例2学生B,从小到大一直是家里人为他规划,包括大学选专业,也是由家长决定,而自己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兴趣,更不知道未来选择什么就业方向,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交朋友,报了几个社团,整天忙于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而不愿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上课经常请假缺勤,各门课程都在及格边缘。
(三)担心自己完成不好,经常性学业拖延
案例3学生C,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靠前。但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熬夜完成,因此还影响了宿舍同学休息,引发宿舍矛盾。她说每次都想尽快完成作业,但就是觉得做不好,时常处在焦虑情绪中。
二、案例分析与谈心谈话思路
(一)合理进行归因,建立自信
1.案例分析
案例1中,学生A在与辅导员谈话中描述自己非常努力了,但期末考试的挂科让自己无法接受。针对这一案例,可以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合理归因,建立自信,改变学习态度。
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取得成功或者失败有以下几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这六个方面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个体对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其后续的行为[1]。学习不良的个体往往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例如,归因为运气或能力等不可控因素,在后续的学习中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改变现状是无能为力的,引起消极的学业情绪,导致取得不太理想的学习结果,此结果又会引起新的不合理归因,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自我效能感降低,对未来丧失期望[2]。学生A的归因方式会让他在每一次挑战前都滋生出一种宿命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天赋的。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时,可先向学生介绍归因理论,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是不恰当的。
2.谈心谈话示例
辅导员:刚刚老师结合自己体育课程学习的经历讲解了归因理论,你有什么启发吗?
学生A:我感觉您的经历和我很像,您刚开始将自己体育课程的失败解释为自己没有天赋,我现在也是同样的感觉。
辅导员:你将之归因为能力不足,那能力按照三个维度属于什么样的因素呢?
学生A:应该属于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您讲解了归因理论,对于失败的解释还有这么多角度,那我挂科好像并不一定就是能力不足,说实话,那次期末考试的题目也比较难,而我总觉得自己上课听了就没有问题了,复习周也没有好好看书,努力程度也不够。
辅导员:那今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学生A:任务难度是我不能控制的,但是努力我可以自己决定,虽然短时间内我可能还是无法做到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但是以后我会试着相信业精于勤,在取得的成绩不够好时不再一味地认为是能力天赋问题。
(二)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1.案例分析
案例2中,在与该生初谈之后,了解到该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致的原因是对专业不了解,缺少学习动机。针对该案例,可以引导学生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建立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指个体对学习持有一种积极的认知并趋向于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与学习目标正相关。学习目标高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3]。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带动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有较高的投入度,推动大学生对知识的自觉探索[4]。很多大学生往往由于不清楚“为什么学”,导致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片面认识或者是错误理解,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如能尽可能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师资、职业指向、研究方向等情况,尤其是该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业和就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实现目标的愿望会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激发和培养对所读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2.谈心谈话示例
学生B:老师,之前因为专业和学校都是家里人帮我选的,其实我自己是没什么感觉的,所以对学习也没什么想法,总想逃避,听了几位老师和学长学姐的介绍,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专业这么有趣,能解决这么多的实际问题,未来我想要去做审计方向的工作。
辅导员:听到你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老师感到很欣慰。接下来你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学生B:首先我肯定是要学好专业课,把之前落下的课程补上,另外,刚刚学长给我介绍了需要考取的相关证书,接下来我也要在学习之余拿到这些证书,增强未来的竞争力。
辅导员:嗯,要做的事还不少,但我们要知道,如果今天只是想一想,而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规划,那么今后仍然可能无法高效地完成这些计划。接下来老师给你三天的时间去制定一个未来三年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这里要提醒几点,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目标要具体。例如,把今天的学习目标定为“复习第一章的内容”。这种具体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容易实现。第二,目标要可以测量。目标设定得越明确,就越容易测量,如“背诵50个单词”。第三,目标要具有可达性。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目标。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目标是比较合适的。第四,目标要有一个期限。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设定的目标。
学生B:好的老师,我明白了,三天后见。
(三)不再追求完美,摆脱学业拖延
1.案例分析
案例3中,学生C成绩较好,但在学习生活中因主观地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拖延行为较为严重。辅导员在与任课老师的沟通中,发现该生虽总是拖延,但课业完成质量在班里处于前列。据此分析,该生对自己要求较高,过于追求完美,导致学业拖延行为严重。针对此案例,首先需要改变其不合理认知,不必事事苛求完美,降低标准,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立即行动,摆脱拖延。
拖延会激发个体的负向情绪,越接近最后期限,个体焦虑、沮丧的情绪就会越严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拖延的人常常是有完美主义的特质或强迫的特质。这是因为这类学生往往在成长经历中习得了一种不合理的认知,即自己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得到他人(父母、老师、同伴)的肯定和欣赏[5]。同时,其对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评价格外敏感。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往往对任务的完成有着相当高的标准,这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因而,在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时迟迟不能着手于任务,产生拖延行为。根据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提出,A(Activating event) 是诱发事件,B(Belief)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该理论强调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通过改变对事件不合理认知,可改变情绪和行为。,这种“我必须做到这样”“我一定要做到完全没有失误,不然就是失败的”等认知,属于“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信念。学生C即使在作业得到较高的评价之后,仍会对自己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某一标准,这种一定要将任务完成到某种程度的理念,属于上述提到的“绝对化要求”。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其持有的不合理信念,与之辩驳,对事件重新进行解释,引导其建立理性、积极的认知。
2.谈心谈话示例
辅导员:面对新的学习任务,阻碍你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C: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总觉得自己不会,就不想去做。
辅导员:据我所知,虽然总是拖延,但你交上去的作业几乎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学生C:是,但我仍然觉得那个完成得不好。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标准,所以我在完成下一次的任务时仍然会不愿意行动。但又在没完成任务时一直都很焦虑。
辅导员:在平常的同学交流中,你怎么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呢?
学生C:我觉得他们都做得特别好。
辅导员:他们的作业达到你的标准了吗,是你理想中的完美作业吗?
学生C:那倒不一定,我总是会很羡慕他们,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很快地完成。
辅导员:一样的任务,你对自己的要求一定得是某一个标准,这合理吗?
学生C:好像不太合适。
辅导员: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对事件不同的解释,导致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我们对事件进行解释时容易出现三种不合理信念,其中有一个是“绝对化”。同样的作业,你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的评价完全不一样,这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苛刻,更加完美,属于典型的“绝对化”要求。也因此会让你对自己不满意,阻碍你下一步行动。
学生C:原来是这样,我以前从来没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想法有问题,通过您的分析,我有些想通了。
辅导员:很开心你找到了自己症结,不过我们的不合理信念已经伴随了我们这么久,想明白后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再陷入误区。今后还需多加练习,找出对自己过高要求的不合理信念,不再追求过于完美,尽早摆脱拖延。
三、对做好谈心谈话工作的启示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正所谓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在与学生谈心谈话前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提升谈话效果。首先,要收集信息,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同时要熟悉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辅导员找准谈心谈话的角度和切入点,精准施策。第二,要确定谈话的目的。谈话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等,是从改变认知入手还是需要改变行为。最后,需要制定谈话提纲,包括被谈话学生希望得到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次谈话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引导步骤和可提供的解决方案。把握谈心谈话的主线,减少随意性[6]。
(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谈心谈话的过程要做好记录,可帮助辅导员回顾谈话内容并备忘,确保不会遗漏重要信息。此外,与学生谈话前后,要将整理到的学生相关信息建档,制作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包括学业成绩、原生家庭、恋爱情况、心理健康信息、行为和品行等方面的记录。通过档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变化,预判学生的发展情况。成长档案中的信息可以帮助辅导员制定更个性化、更有效地支持计划和建议,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做好追踪和回访
谈心谈话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需要对后续效果持续关注的系统性工作。与学生谈话结束后,要做好跟踪评估和回访。结合任课老师、班干部和宿舍同学的反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是否有所改变,成绩是否提高,再次找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谈话后的感受与改变,还需要哪些帮助和指导,以便清晰谈话效果,有方向地进行调整和反思。最后,整理个案,将相关信息形成文字记录,举一反三,找出此类型案例工作的技巧与规律,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7]。
四、结束语
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的重要手段。经验不足的辅导员容易将谈心谈话变成刻板说教,谈话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学业谈话,在实际工作中,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心理学理论,利用相关技术开展这项工作,可帮助辅导员有效倾听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马芳,王聿泼.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3-126.
[2]韩仁生.高中女生数学考试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0(1):71-76.
[3]胡金木,赵林卓.学习兴趣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激发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11):78-85.
[4]郑波,何丽华,周超,等.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以南华大学核类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16):66-69,75.
[5]李宁静,郝志红,戴必兵.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社交焦虑和心理求助污名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2(2):59-61.
[6]李晨婷.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23(29):133-136.
[7]胡亮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高职辅导员提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23(26):49-52.
作者简介:吴焱(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单位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张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山西省立校资助项目“以思政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研究”(编号:2023W3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