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6-21 06:19张洁瑜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画图解题读书

张洁瑜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障碍,而一旦没有了兴趣,就更易退缩、逃避。所以,我们首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1.兴趣培养。数学的阅读并不像语文、英语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数学的阅读一般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动脑,于是,许多学生都不愿意阅读数学材料。老师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运用数学寓言、趣味数学、分组读书交流等活动方式培养兴趣爱好、扩大视野。尤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以便更好的入门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2.阅读内容的选择。其次,需要教师从阅读的层次下功夫,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渴望进行数学的阅读,如果每每阅读都毫无头绪,就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有层次的读书问题使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尤其是对自信不好的学生予以多一点的赞扬与引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

3.设置阅读要求。老师还可利用读书前设定悬念创造问题情景,读书后创造互动协作的情景等,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如: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重点是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问题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画图的方法处理实际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解题的水平。教材中介绍了“图书馆买新书,要放在书架上的生活情景”,并给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画图理解情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二个问题就是通过几何直观,找到解题思路,解决;第三问题则是能用乘除混合运算(两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这类练习在答题前,教师首先提出三个问题,通过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逐步训练学生数学写作的能力与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方式

1.数学阅读要咬文嚼字。数学阅读常发生这些现象,理解一个数学内容的每一字、词或句型,但无法掌握里面的推理与数学内涵,也难以感受到里面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在做有关重量单位的问答题的时候,就往往会出现两种非常相似的数学信息。一种是物品的重量“增长了”10吨;而另一种是物品“增长到”10吨。这里的“增长了”和“增长到”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不理解到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出错了。

2.数学写作需要语意获取、转化。在数学阅读中,应该尽量做到,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表达的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比,使其更容易理解;实际的问题数字化,尤其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提取重要的数字信息,有效进行解题;符号或图表与语言之间双向转化,符号或图表中往往隐含了很多信息,需要我们观察并能用语言来概述,有时语言表述过于抽象,需要我们通过符号或图表来辅助理解。

3.数学阅读需要多动笔。阅读数学材料时,适当动笔画写,既方便于以后查阅又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划出概念、词汇、公式、规律等,从而查询与记住;划出语言中的关键字词,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认识的地方,从而质疑。对于几何类的数学阅读材料,动手划线画图更是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是以运算为前提的,所以,在读书时,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对比找规则、在算中进行探究、在算中证明推理的方法结论。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常质疑。读数学课本时,培养边读书边思索的良好习惯,如此对知识点的掌握才会深入。比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中,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1)删去“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为什么可以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3)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情况会怎样?(4)零为什么要除外?

2.多议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多议,或老师给出参考问题让学生探讨,而老师给出的探讨问题要有发散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提出探讨的问题要有价值,促进难题的突破。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也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如头脑风暴、协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3.勤概括。每学习到新的知识应多些进行概括总结,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迁移能力与解题能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形成耐心、全方位地研究,仔细、仔细地比较的习惯,尤其是要能够在相同中找到不同点,并在相异中找到相同点,指导孩子经常自问:有什么相似的地点?不同处在何处?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画图解题读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