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武亭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育体制中,“教、学、评”三者要实现一致性优化,它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实施新课改理念,为体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连贯性、优越性夯实基础。在论文中,主要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基本理论。然后专门以高中数学课堂作为平台,探讨核心素养教育影响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过程,全面强化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过程;活动预设
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师在引入知识点过程中主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同时建立基于评价权值层面上的学科成绩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一致性成果。就整体来讲,教师需要同时兼顾对学生的短期以及长期评价,确保多种教学方法、评价融合统一,满足教、学、评价多方位实施原则。客观讲,就是建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系,注重体系建设与应用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找准数学教学各个知识内容,包括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契合点,为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创造更多利好
条件。
一、“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基本概述
“教”“学”“评”三者之间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应用内涵丰富,就以高中数学课堂为例,它们就分别代表了教学教导、学生学习以及课后评价。在教学教导中,教师要发挥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活动高价值、高水平,其中涉及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模式;学生学习则代表了学生执行学习任务、完成学习目标;最后的课后评价则指代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总体来讲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但是评价者可以是任何人,家长也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他们都能够为学生完成知识内容做出客观准确评价,提高评价
水平。
还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教、学、评”一致性要体现在共同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协调配合,最终殊途同归达成同一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学情,并制定相应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较好完成高中数学学习任务[1]。
二、“教、学、评”一致性分析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内涵体现,围绕这一内涵设计教学策略。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中就有《倾斜角与斜率》一课。教师要围绕这一课展开教学目标制定工作,同时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追求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一致性。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定清晰而且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注重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出良好回应反馈。在《倾斜角与斜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为学生确立了4点教学目标:
第一,教师会为学生分析、整合并拓展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倾斜角与斜率》相关知识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教师会为学生绘制坐标系,了解其中的具体画图内容,找到直线定位所需要的相关要素。
第三,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准确为学生标出直线倾斜角,明确该角的取值范围,并同时告知这一角是唯一存在的。
第四,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与坡度相关的教学实例,与学生共同计算出倾斜角,以及倾斜角所对应的直线斜率。在教学中,教师还会为学生讲解正切函数相关知识点,为学生阐述清晰倾斜角与斜率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关系,明确斜率存在的大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配合斜率代数的刻画过程来相应学习斜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斜率结果。
(二)评价任务的提出
教师提出评价任务是围绕学生学习目标所展开的,即要保证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三者一致性。在评价任务的设计上,教师要客观清晰反映某些评价目标,采用表格形式来呈现目标与相应评价内容。课堂上,教师所给出的评价任务有许多,下文主要谈两点:
第一,教师要结合实例,学生能够准确找出直线的倾斜角,并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清楚了解这一倾斜角是唯一存在的,如此就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评价任务中,教师则为学生给出了具体的直线图像,正确指出其中倾斜角位置。例如:教师会标记出坐标点以及经过坐标点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对应倾斜角,完成倾斜角取值范围。在这一评价任务中,教师所给出的评价标准就是要求学生准确标出所画图形的倾斜角,完成相应解题过程。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坡度比”,教师要给出倾斜角并计算相应倾斜率,思考三角函数应用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阐述倾斜角与斜率二者之间关系。在评价任务中,教师会根据倾斜角为学生计算斜率,例如可以尝试使用正切函数来为学生描述二者之间关系,再完成对应表格。在“坡度比”评价任务中,教师要准确完成课件上所呈现的表格内容,并正确填写。目的是为学生阐述当倾斜角在90°时,斜率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
(三)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保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其中主要涵盖了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下文主要围绕6个教学环节展开设计。
【教学环节一】
教师需要首先为学生展示课件中《倾斜角与斜率》一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在阅读课件内容后,了解了该课的主要学习方向,对自身学习状态做出调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主体作用。
【教学环节二】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例如提出问题“哪些要素能够确定直线位置?”结合这一问题展开该课的数学思考探究活动。经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个点能否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一点还需要哪些要素才能绘制直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各种直线。观察并思考探究,而后得出一个点和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完成该课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过程中,教师希望优化评价任务,统一评价任务与教学任务内容,为学生串联《倾斜角与斜率》知识内容,为学生分类诸多要素内容,最终确定直线位置内容,提高教、学、评价水平。
【教学环节三】
教师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各种直线,明确倾斜角定义。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指出课件中直线与坐标轴所形成4个角中,哪一个角为倾斜角,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标出直线倾斜角。借这一契机,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检查彼此的学习完成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学生要边检查、边学习了解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包括学习理解倾斜角的唯一性属性。具体到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具体的直线图像来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倾斜角,进而完成学习目标。在完成学习目标以后,也需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种直线的属性变化来调整倾斜角定义内容,确保坐标轴中倾斜角能够有效分类,并挑选出其中的直线倾斜角。
【教学环节四】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坡度”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对比坡度与倾斜角,进而引出斜率的基本概念。在课堂上,根据倾斜角的不同取值范围,并对对应斜率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斜率表格。学生在完成表格过程中,就需要理解倾斜角与倾斜率之间关系。同时,教师也会为学生展示课件实例,更进一步学习理解“坡度”,将坡度与倾斜角通过正切函数表达出来,进而理解斜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了解一点,如果倾斜角达到90°时,直线斜率这一概念是不存在的。教师要为学生梳理斜率与倾斜角之间关系,为学生学以致用知识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环节五】
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多种倾斜角,特别是倾斜角为90°或者0°图像,进行教学探究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两个点所对应的坐标得出直线斜率公式。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结果展开分析,并归纳完善知识点,最后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坐标,让学生计算斜率并收获学习成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引入教学环节中,确保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与学生共同建立反思机制,确保自我评价创造条件有效优化,结合课程学习总结过程来建立后续评价机制。
【教学环节六】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总结,并展开反思评价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为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厘清了自身学习该课的知识脉络,同时教师方面也监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目标达成结果。
(四)教、学、评价的形成
教师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形成性评价,确保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一致性。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任务前移设计,保证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相互对应,通过评价任务来监控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随时对评价任务内容进行调整。
就《倾斜角与斜率》一课教学,教师需要首先讲授知识概念,然后马上对学生阅读教材知识情况进行测试评价,了解学生阅读学习成果,例如让学生画出直线倾角,由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与“评”相互一致,对学生的斜率计算公式掌握情况做出客观准确评价。在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公式来计算斜率,就能证明学生在学习以及评价任务完成过程中已经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将评价任务完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图示来理解“倾斜角”的基本概念,正确标出图中直线倾斜角,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当然,学生也需要理解倾斜角与倾斜率之间关系,然后完成表格填写,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价任务[3]。
(五)教学课后总结
在“教、学、评”一致性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环节来预设不同阶段,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以及评价任务中,保证三者统一一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知识点来进行不同教学环节划分,如上文所述划分出6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深刻讲解定位直线形成的所需要要素,并深入探究,同时也弄清楚倾斜角所关联的诸多要素。最后,学生就能在教师教学指导下了解何为斜率、倾斜角的基本特性,最终了解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整体来讲,在《倾斜角与斜率》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体现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从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学有效性,真正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以及评价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在提升一致性水平方面,教师则需要与学生实现多个教学环节的协调合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及评价任务,为学生带来完整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4]。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建议
“教、学、评”一致性在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教学应用模式上要点丰富,而且涉及角度广泛,能够同时在三大方面审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并形成统一角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与教法考虑问题。所以说,本文中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达成“教、学、评”一致性还需要明确提出以下3点有效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特征表现,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教、学、评”一致性应用成功案例、研究成果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实际教学对象,形成课堂教学课例。例如: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灵活设计教学任务、评价任务以及学生学习任务,并保证三者统一连贯,从整体上形成相互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第二,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授课内容来形成不同授课模式,做到授课模式变化灵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应当从基础出发思考问题,保证做到“短期”与“长期”评价相互融合,其中“短期”评价代表了综合性、总结性评价,而“长期”评价代表了动态性、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所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完整呈现非常重要,教师不能过分追求短期评价效应,而是应该做好长期打算,追求学生数学成绩与数学素质的有效融合[5]。
第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点接收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体现一定引领价值,保证模式适应性水平有所提高。传统教学中师生无法有效建立良好互动机制,其中的教学、学习、评价等无法实现有效联动。所以教师需要基于学生所学习知识点来分析建立教学机制,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到“教、学、评”一致性体系中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完全深入到评价体系中,学习思考更多知识内容。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问题,主要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展开论述。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要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以及评价任务。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建立整体框架,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特点来进行教学优化,推动教学进程,确保从多个方面、统一角度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所以说,“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必须深入下去,为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创造利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立明.高中数学教学类型的理论探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3):148-152.
[2]黄翔.数学之韵: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J].文渊(高中版),2023(11):121-123.
[3]张茜,翟雷厚.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数学,2022(1):13-14.
[4]李俊,张祖兰.“以终为始,评价先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3):29-33,37.
[5]陈小松.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4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