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唱教学的视角分析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2024-06-21 19:55李艳霞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音色

李艳霞

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在演唱多声部歌曲时学会音色、音准、协调统一等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等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笔者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架构,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总结出合唱教学可分为呼吸训练、视唱能力训练(节奏、音准)、和声训练和情感启示等四个方面。

一、低年级学段重音准、节奏的培养

1.呼吸训练与激趣环节相结合

歌唱的呼吸包括吸气、保持、呼出三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奇心重、善于模仿的特点,把呼吸练习通过激趣、模仿的体验方式去感受呼吸。如模仿“闻花香”去感受深呼吸,模仿“吹蜡烛”去感受呼气,模仿“狗喘气”去感受急吸急呼,“比比谁的小腹圆鼓鼓”去感受呼吸的保持。有了这些呼吸的感受再上升到“S”音的游戏式环节进行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视唱能力训练(节奏)与游戏环节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视唱能力训练(节奏)与游戏环节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当学生已经认识了四分音符节奏“X”和八分音符节奏“XX”,为了稳定掌握统一速度,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节奏游戏叫“齐齐走”,即两人一组,一个是“X”,一个是“XX”,将此两人设置一段距离,然后手拉手以一样的速度走到终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节奏的时值,也学会了配合。

3.视唱能力训练(音准)与拓展环节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将视唱能力训练(音准)与拓展环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七个音符的认识和音准模唱是在一年级阶段完成,在认识和唱准“do、re、mi”三个音后,教师可以开展将“do”“mi”形成三度音程两个声部的拓展训练,训练一年级孩子音乐的耳朵。

二、中年级学段重音色、协调的培养

三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叫《马兰谣》,学生们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的A段设计成二重唱的演唱形式,在巩固练习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产生的音乐美。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四年级教材中的必唱歌曲,它是一首单声部+简单二声部的小合唱曲目,在完成声部配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和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唱时第一遍全体先用“lu”音模唱,体验头腔共鸣发出的轻柔歌声,第二遍用一组“lu”音伴唱模唱形式配合另一组的演唱,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如何配合形成和谐,感受声音的和谐美。

三、高年级学段重感受、启发音乐情感的培养

高年级学生主观分辨意识不断增强,男生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处于变声期,这个时期教师可以采用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们倾听《游击队歌》《怒吼吧黄河》《太行山上》《龙的传人》等几首合唱作品,并通过歌曲片段的模唱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速度,以及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快乐、愤怒、抗争和不屈的情感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除了来源于实践,还要夯实理论基础。

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对合唱教学内容的“躲”和“过”转变为“研”和“教”。教师必须明确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课不是童声合唱团的训练课,也不是合唱欣赏课,更不是声乐课和单纯唱歌课,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唱兴趣、感受合唱乐趣,这是一种让学生学会合作的一种过程。

音乐教师还要具有“学”的精神,要不断加强合唱教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把音乐课堂变为实践阵地,在教学相长中去收获。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的合唱教学歌曲特点是篇幅短小、简单易唱。教师只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开展单声部视唱、两个声部的配合、声音的和谐度等方面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总之,以合唱教学的视角去分析音乐课堂,把合唱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一定会发现合唱教学其实可以无处不在。杨鸿年老师说:童声是人声中最明净空灵的音色。美丽的音色是孩子们自己找出来的,孩子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声音,在合唱时又听到这种心中的声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形成统一优美的音色。所以,寻找和发现童声的美好,在歌声中引导孩子们向上向善,是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之路。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