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梦想从家庭教育启航

2024-06-21 19:55袁宇迪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三观底线陪伴

袁宇迪

偶尔从媒体中,零星获知一些校园欺凌的事件,各个层级也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加强了对校园欺凌的预防教育。但我们透过这些表层现象,从更深层面去分析的话,始终避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在审视这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剖析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位,学校教育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实现孩子的良好培养。关注家庭教育,每一个父母身体力行,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父母正确的三观,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父母的三观,从来都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三观正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都品行优。在教育内卷的当下,很多家长注重了学业的培养却忽略了孩子三观的培养,最终却是家长为此买单。

曾经遇到过这样两个案例:

案例1  孩子在学校课堂上玩扑克,老师发现后,依据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条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觉得不是大事,学校领导知道后想利用学生大会,强调纪律,对学生提出批评。家长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不能在公众场合下批评孩子,连不点名谈现象都不可以,否则将投诉学校。最终学校无奈地放弃了对孩子的批评。

孩子回到家,听妈妈一脸自豪地谈到当天来学校的情况后,给他母亲点赞:妈妈你太伟大了,太有能力了。

学校——太多的无奈。

案例2  和一位家委交流,她反馈了一个信息,说她孩子班上一个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添加她好友,因为孩子的缘故,这个家委通过了。接下来那位家长的操作,刷新了她的三观:你的孩子是班干部,平时在班级管理时请高抬贵手,少一些登记、少一些向班主任汇报,这样你孩子在班级会有更多的朋友。

家委——无语啊,没有底线。

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给了孩子知识,却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言传身教却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二、父母有效的陪伴,是孩子人生的财富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很多父母背井离乡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却不知道父母有效的陪伴,胜过给孩子一切。如何做好有效陪伴?

1.专注——有效陪伴的基础

陪伴,不仅仅是你的身体伴随在孩子的身边,更需要你的心中亦装着孩子。这种陪伴,一定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学习时候,你也在旁边捧起书本,专注地读着,那你的孩子一定会心平气和,专注地学习;如果你在一旁看着手机,甚至连孩子的呼唤你都充耳不闻,可以想象这种陪伴将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

2.交流——有效陪伴的认同

陪伴孩子学习、游玩,需要你与孩子多一些心的交流,通过交流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交流作业的情况,感受到孩子学习的不容易。交流游玩的乐趣,感受到孩子心灵放松的快乐。

把你的阅读体会和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受到你学习的认真。传递一种态度,传递一种关爱。

三、父母明确的底线,是孩子发展的方向

曾几何时,快乐教育、放养教育占据一定的市场,但我们透过《不平等的童年》可以清楚地看到: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级普遍实行协作教育,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美国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美国教育,极力鼓吹的放养教育,不过是美国工人阶级和贫民无奈的选择罢了,而美国精英阶层,却会在孩子的教育中制定一道道清晰的界限。

其实,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父母的应该有非常清晰的界线:父母的底线在哪里,孩子未来的高度就在哪里。明确的底线,是一种责任意识,“规约”的边界,是一种担当精神。

做人做事都必须自觉意识到底线在哪里,作为父母,更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向孩子渗透做人做事的底线,这条底线,是一种责任,时时刻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醒自己坚持底线,严格自我约束。

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成于教育。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很简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就去做什么样的人,给孩子一个表率,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烙上家庭教育的印记。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对家庭、对社会有爱,也有尊重。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三观底线陪伴
陪伴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真相与底线
陪伴
五毛钱的“三观”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