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策略

2024-06-21 19:55赵雪群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助力互联网+

赵雪群

让“互联网+”助力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既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阅读鉴赏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小学语文高年段教材,延续了各年级的编排体例,分别推荐了不同的阅读书目。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们可采用各种互联网技术,挖掘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支持和推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一、信息搜集,助力兴趣的激发

开启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透过互联网去搜集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品出自哪个国家,出自哪位作家之手?作家的生平如何?作品的写作背景与意义是什么?作品的大意是什么?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如何……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作品的精彩片段(动画、戏剧、电影)进行观看,激发学生阅读该文学作品的兴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相关的阅读任务。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与阅读,且必读书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是大部头小说,对五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小说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开启阅读前的兴趣激发显得极为重要。要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在学习单元课文《草船借箭》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该故事的精彩影视片段,让学生在观看时充分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胆略过人、知天文懂地理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初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和阅读小说的兴趣。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减轻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畏难情绪。课余,还可以通过看图猜人物、听主题曲音乐猜小说名称等多种形式的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信息,比比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最为丰富多样,最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搜集信息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各种网络手段去完成,并提示他们:信息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资源整合,助力品读的深入

“互联网+”时代给阅读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阅读变得碎片化,而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帮助学生弥补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的有利方式。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多元的信息,并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比较品读中深入地感受人物的形象,体味语言的魅力,领略作品的价值。

如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透过互联网搜索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在网上搜索到了一些影视片段,教师就在班上播放汤姆在法庭上指证凶手波特的影视片段。随后,让学生从原著中寻找对应的篇章、段落进行再次阅读,指导他们把视频与文字进行比较,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引导他们体会:阅读文字后,你是不是觉得文本的表达更让人具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透过丰富的语言想象,去领略小说作品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懂得:作品是作家马克·吐温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文字去刻画汤姆·索亚虽调皮捣蛋却又勇敢善良这一人物形象的。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加剧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能力也会逐渐增强。有的学生则查找到一些名人、作家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作品的评论,教师则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待名家名人的这些评价的,再说说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意见。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对小说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又加深了。不难发现,借助“互联网+”选用适宜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而音频视频作品则因其表达的形象性,对突破理解的瓶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元反馈,助力阅读的坚持

小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依然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坚持。因此,在推进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创造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读书分享会、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表演等,以多元的活动形式去激发学生坚持阅读的动力。学生只有认真阅读完整本书才能完成上述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引领下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不断产生新的阅读体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设计线上微信阅读打卡活动,培养阅读习惯。笔者曾先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爱丽斯漫游奇境》《鲁滨逊漂流记》等多本书的阅读,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收获做好旁注,拍照上传到班级钉钉群或班级微信群。还将学生的阅读笔记、思维导图、读书分享视频、读后感等作品发表于班级微信群、班级钉钉群,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阅读体验和感悟得到及时反馈和强化,在不知不觉中坚持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四、分享呈现,助力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示、推荐自己喜爱的阅读书目。互联网较以往的传统媒介而言,更显得灵活多样。学生只要经过老师的指引或家长的指导,便能轻松地成为制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手头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最后分享出去。

如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小英雄雨来》《童年》《爱的教育》后,笔者布置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并引导他们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整理。结果,学生们分享出来的东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根据小说的主要内容制作了详细的思维导图,有的根据小说中相关文字的表述绘画了精美的图片,有的录制了精彩的音频片段,有的与同学一起表演书中的某个小故事,有的则进行故事进行了创编……笔者继而要求学生把这些阅读成果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大家学习交流。

学生在展示中既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分享,又在小视频、小音频等的制作中,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在跨学科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各方面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整本书助力互联网+
助力成功七件事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