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生活课程的策略研究

2024-06-21 16:24于洪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于洪

摘要: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大自然在用气候的更迭来与人类对话,仿佛在告诉人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道理。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生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节气为时序,以幼儿园、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资源为学习场,以不同地域的人文自然、节气文化、幼儿生活为整合的课程资源,使节气浸润于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增进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尊重,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激活对未来生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生活课程;传统文化;自然感知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华文化对世界认知的体现。2019年,教育部会同    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活哲学。将其融入幼儿生活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幼儿对节气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看见最美中国。

一、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教育的价值

二十四节气涵盖了天文、气象、地理、生物、中医、食育、文学等方面,它的每一个节气、物候更替与命名,对季节变化的追随都体现出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敬畏、尊崇和延续。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七十二候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天地、人生的感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多个维度和领域内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与传承。因此,在幼儿园选取适宜的、儿童感兴趣的内容,用科学的方式与幼儿一同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建立结合生活、结合兴趣、结合自然、结合文化的园本课程体系,对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伟大复兴的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生活课程的现状与挑战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之中,旨在培养幼儿的自然感知能力、传统文化素养及科学探索精神。然而,这一实践过程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现状

一是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设计。许多幼儿园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春分时节种植小植物观察生长,夏至时制作凉食体验季节变化,秋分时组织收获活动感受丰收的喜悦,冬至则通过包饺子了解传统习俗。这些活动不仅贴近幼儿生活,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是跨学科融合教学。在融入二十四节气的课程设计中,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将自然、科学、语言、艺术等多个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比如通过绘画记录节气变化、讲述相关民间故事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是家庭与社区的参与。一些幼儿园还通过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或社区里的老人来园体验节气习俗,加强了家园合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挑战

一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局限。并非所有幼儿教师都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或自然教育背景,如何有效设计并实施相关课程成为一大挑战。部分教师可能需要更多专业培训和资源支持。

二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导致一些幼儿园在实施二十四节气课程时面临物质条件限制,如户外活动空间不足、教学材料缺乏等。

三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冲击。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减少,家长和幼儿无暇感知传统节气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实效性与家长和幼儿的认同感。

四是保持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避免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生活课程实施策略与实践案例

依据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论为指导思想,以活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为研究方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实践指导,以春季节气为例,深度探索二十四节气“活教育”思想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融合策略。

(一)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习得节气经验

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与节气相关的生活、自然现象和习俗,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和感受。这样的活动能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提供一个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平台。

实践案例:四季轮回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不负春光与“春”同行。在“立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送春喜”活动,体验一次热闹而有意义的“打春”习俗;可以带幼儿走进菜市场,让其感受一次“打春”食材的选购;可以在寒气未消的春日,让幼儿给周边环卫工人送上“咬春”礼物,表达心中的敬意;可以带幼儿观察自然界中花花草草的变化,让其浅浅懂得“春”的含义,通过与幼儿走入社会、走进自然,共同完成“送春喜”活动。

(二)拓宽自然观察环境,培养观察力与好奇心

幼儿园可设立“自然观察角”,鼓励幼儿定期观察园内外的自然环境变化,记录节气转换的迹象。幼儿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以及落叶等现象,能够直观感受到四季的更迭和节气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幼儿细致观察自然界中的细微变化,如气候变化、动植物变化等,从而逐步培养出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无尽的好奇心。

实践案例:自然观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提升了幼儿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度,还全方位促进了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及身体各方面的发展。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可分层次开展自然观察活动。小班年龄段以班级的“植物角”为观察基地,重点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中班年龄段对园内植物进行认领、照顾并定期观察记录;大班年龄段每逢节气前后可到附近的公园,对公园内的植物进行追踪观察,对比总结节气与动植物变化的规律与联系。以“春季节气”为例,观察任务为桃花的生长过程;观察工具为放大镜、测温器、记录表等;观察方式为各班分别认领一棵公园内的桃树,每个节气对其进行追踪、连续性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结果为通过幼儿细致的观察与对比,惊喜地发现并总结出桃花生长过程——“惊蛰”花蕾长、“春分”花欲开、“清明”花满树、“谷雨”花凋谢的节气核心经验。从中,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拓宽节气视野与经验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不同地区的幼儿能够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实现方式可分为:虚拟实地考察、在线互动课堂、节气主题项目合作、节气日志交换、专家远程讲座……通过这些异地线上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节气学习体验,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增强其对多元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理解,为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奠定基础。

实践案例:民间早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风俗,然而谷雨节气之时,东北地区的牡丹并未开放。为让幼儿感受同一节气存在地域差异的特点,教师可通过线上互动让幼儿领略东北与中原地区在谷雨节气时牡丹开放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活动,如:实时直播互动、幼儿观察日记、文化故事分享、艺术创作交流、专家连线讲解等。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幼儿不仅能直观感受到地理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知识的理解,领略节气文化的魅力,同时促进了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建立。

(四)营造家、园、社三方联动体验氛围,加深节气生活的感知

幼儿园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节气主题活动,增强家、园、社三方联动共育,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加深幼儿对节气生活的感知。

实践案例:“雨水”节气时,幼儿园与社区可联合举办“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并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让幼儿在体验节气、感受节气的同时为环境保护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创新“四季礼赞”,积累节气生活经验

将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每逢“谷雨”“大暑”“霜降”“大寒”开展“四季礼赞”,让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庆祝此季节的收获与成长,并与这个季节告别。它是师幼共创的一次项目活动,充分展现课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实践案例:四季礼赞——春天,再见!

【项目启动】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春天已经接近尾声,幼儿纷纷讨论起以什么方式与春天告别,有的幼儿想去春游、有的幼儿想开展故事会、有的幼儿想野餐、有的幼儿想唱歌……最终,教师梳理了幼儿的意见后,通过幼儿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本次春季告别的方式为“春游”。

【项目计划】教师与幼儿开始设计本次春游的出行计划,包括:什么时间去春游、去哪里春游、怎么去出游、需要准备什么、需要做什么等。经过近两周的商讨,确定了本次春游的四项内容。

1.春游的时间、地点和出行方式:经过幼儿分组商讨、综合意见、投票选择的方式得出最终结果。

2.我们体验的内容:幼儿通过前期调查,了解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都有什么,具备相关经验后,幼儿自行制定游园计划。

3.参加人员:中班组全体师生和部分后勤保障人员。

4.邀请方式:发放邀请函。

【项目实施】1.出发之前,在园内操场进行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

2.到达目的地后,幼儿与教师按照活动流程进行逐项体验(见表1)。

【项目总结】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本次活动并将有意义的收获和经验进行分享,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征记录,完成本次告别春天的项目活动。在此项目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幼儿提高了分享、接纳、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并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感受、操作等方式感知春天渐渐远去,还以自己的方式与春天作别。

通过上述策略与实践案例的结合应用,二十四节气不仅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更融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意义。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对自然、社会、文化的全面认知,并培养了尊重自然的态度。

总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生活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可以为幼儿构建一个既贴近自然生活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萍真.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育实践[J].家长,2024(4).

[2]潘嘉瑶.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4).

[3]李义源.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7).

[4]曾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方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4).

[5]连晓环.“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