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方法用之于思政课程教学中,即:教师参加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参加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改革思政课程成效评价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辅导员的课外辅导和学生的自我创新三结合。
高校思政课程“两参一改三结合”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辅导员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和主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第三,发挥思政课程教学、管理和学习的最大效益。
一、“两参”教学实践
1.思政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参加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思政教师担任课程班主任。思政教师要担任课程班主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组织班级活动。课程班主任除了辅导学科内容外,还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来活跃班级气氛。
第三,辅导学生创作。学生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之下,课后收集有关课程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创作。
2.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要参加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演讲。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课前演讲可以以PPT形式展示,PPT要求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也可以做成视频,学生可以对媒体上的视频进行剪辑、解说,也可以自拍。学生主动思考和制作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锻炼个人政治素养的过程。演讲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课件和演讲内容进行点评。
第二,课堂讨论。针对课程内容,挑选一些时政或者热点内容进行讨论,深化教学内容,解开学生思想疑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看待社会问题。
第三,课后讨论。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查资料、做讲演、做课件等。
二、“一改”:改革教学成效评价方式
1.课堂活动实行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考核方式上体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分数的设定导向于学生的活动,包括课上活动和课外实践。课堂活动包括:课前演讲、课堂讨论等其他自选课堂活动,课前演讲占课堂活动的50%,其他部分占课堂活动的50%。这些分数体现在学习通等网上平台,由教师设计好评分标准,自动计分。在开课之初组织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课前演讲、主题讨论等。主题讨论的结果由小组成员汇报,每个小组汇报的分数由随机确定的另一小组按照评分标准确定。
2.课外实践实现多主体评价
利用抖音平台以浏览量和点赞量进行排名的评比方式;引入班级评委,增加学生评价的比重,具体比例分配由任课教师设定,更多地体现学生评价;引用网评方式,即学生的作品要在学习通平台展示。学习通平台的成果展示,同学们可以互相看见,就会有其他同学的点赞和评论。根据评论情况,适当增减分数,教师在基础分上给学生评定分数,这样保证了评分结果的客观性。
3.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
改革思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考核的评定规则,不以发表论文为限。要增加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让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班级,担任课程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也要进行绩效考核,担任班主任时期的表现,主要是学生评分,还要有同行专家评分,并以此作为思政课教师评定职称、晋级和绩效工资等的重要依据。
三、“三结合”教学实践
1.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辅导作用
辅导员一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学生年龄相仿,有较多共同语言,学生的生活都是他们的刚刚过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都比较了解,有思想、有活力。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创新中的作用。比如,让辅导员做思政课教师的助理教师,可以跟班听课,辅导思政课教师教学,课后由辅导员组织思政学科学习小组,在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下,由小组根据课程内容挑选题目,由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思政课创新作品。
2.注重学生课后对思政学习内容的创新
通过学生自拍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形式,将思政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现实相结合起来,微电影拍摄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调整自我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过程,也是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新媒体受众面广泛,可以承载学生所有线下活动,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大学生云宣讲、大学生作品分享,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3.带学生参观考察,了解历史和社会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考察是思政课程广泛使用的社会实践项目之一。现场的参观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和沉浸式感性体验,现场讲解,物证历历在目,现场气氛能给学生无限想象,实现课堂讲授达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发掘所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立长期共建关系,成为学生持久学习的教育基地,保证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