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发展汉语言文学,将汉语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带领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途径与策略。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汉语言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属性,通过多种途径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包括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加快汉语言文学国际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数字化转型等,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的氛围与环境,促进我国文化崛起,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髓。通过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语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和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到现代的汉字,汉语言文学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内涵,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髓。通过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汉语言文学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汉语言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进而推动传统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1]。
(二)汉语言文学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民族精神塑造方面汉语言文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民族认同感。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研究汉语言文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2.弘扬民族精神。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深入了解这些民族精神元素,进而弘扬和传承这些精神,有助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3.塑造民族性格。汉语言文学中的各类文学作品对于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积极影响,如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描绘人物形象、展现社会风貌、表达思想感情,在文学作品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包括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传播,可以帮助大众塑造自己的民族性格。
(三)汉语言文学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国外群体对汉语的学习热情高涨,加强汉语言文学研究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可以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是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开放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通过文化交流我们也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汉语言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大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投入,阅读推广、文化交流等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批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加强了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
在传承的基础上,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新锐作家通过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学术界也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如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在尝试新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如网络文学、电子书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除了在国内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传播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在国际文坛上获得关注和认可;我国传播汉语言文化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孔子学院等机构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汉语言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让更多人了解汉语、学习汉语,并且通过汉语言文化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发展汉语的环境越来越好,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其次,翻译工作水平不高,加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我国优秀的文化作品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传播受阻,需要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最后,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也给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为汉语言文学的存储、传播和检索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电子书等新型传播方式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数字化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纸质书籍的冲击较大,使得一些读者逐渐远离纸质书籍;其次,网络文学和电子书的兴起也导致一些低质量作品出现,文学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控制;最后,数字化技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三、汉语言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策略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推动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汉语言文化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机构作为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多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
首先,注重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其次,强调跨学科融合。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将历史、哲学、艺术等与汉语言文学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互动交流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此外,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国际化传播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传播是带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鉴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开展汉语言文学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着手。
第一,推广汉语言文学作品,通过经典作品的翻译、出版和推广,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和喜欢汉语言文学,可以组织翻译比赛、文学作品节等活动,激发外国读者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拓展汉语言文学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渠道,通过汉语言文学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汉语言文学作品、文化资讯等内容,吸引更多外国读者关注。另外,线下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等,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相关文化部门可以与国外高校、社会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传播。
第三,加强跨文化合作,在国际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贸易等往来越来越频繁,这也是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文化部门可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艺术家等合作,共同推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跨文化的合作交流方式,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和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内涵,进而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和接受度。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技术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保存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包括确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市场、目标用户、目标内容等,再根据转型规划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工具等,确保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4]。
第二,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中,例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设备和工具,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为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探索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模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以及开发适用于不同设备和平台的阅读应用和工具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便捷性。
第三,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传播渠道,如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并发布数字化作品和文化资讯等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其次,拓展移动终端应用,开发适用于不同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和服务。其次,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与推广,提高应用的下载量和用户覆盖率。最后,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线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如举办线上讲座、线下展览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增加用户黏性。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汉语言文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注意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只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首先,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与版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使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其次,增强群众在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通过全方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再次,加强技术防范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水印、版权管理信息等,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行为的发生,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使作者能够合法、安全地转让和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合法获取和使用知识产权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学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广汉语言文学教育,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汉语言文学传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促进汉语言文学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建立起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佳.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J].文化产业,2022(17):65-67.
[2]黄竞宇.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文学少年,2021(6):1.
[3]邓玉红.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思考[J].神州,2019(33):19.
[4]武建秀.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24):121-123.
作者简介:罗布志玛(1980— ),女,藏族,四川得荣人,中共得荣县委党校(得荣县行政学校),中级职称,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