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路径研究

2024-06-21 06:36:49何莉
华章 2024年6期
关键词: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依法治国

[摘 要]在当前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抓好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是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难点有的放矢的重要方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通过法治历史事例教学、法治理念与身边案例教学、现实情境模拟教学“三法融汇”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法治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法治观念。

[关键词]依法治国;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纵观我国历史,国家强盛必然有赖于法治的健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并且强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学生头脑。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全国各级学校广泛进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在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如何培育新时代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青年学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一项“久久为功”“多方发力”的任务,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多种举措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加以推进。笔者认为,抓好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是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难点有的放矢的重要方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通过法治历史事例教学、法治理念与身边案例教学、现实情境模拟教学“三法融汇”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弄懂学透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积极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学生法治

观念。

一、以史为鉴激发学生学法热情

以中国法律及中国历史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归纳总结我国法治发展的脉络,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以达到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优秀且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教化思维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教师应当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且具备将历史案例提炼、归纳、总结后融入法治课程的能力,如在进行法治教育授课时,必然要向学生讲述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断。这部分内容政治理论性强、语言高度精练概括、专业术语多、逻辑推导过程缜密,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形成教学共鸣,导致课堂气氛尴尬、教学效果不佳。如在讲授“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时,教材内容简洁明了,教师如果不结合中外历史事件、不通过讲述历史鉴古喻今,就很难将内容讲深讲透,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熟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且自觉把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做到“既坚持法治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又保证法治教学的通俗易懂”。如,在讲述“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这个论断时,可以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治建设的例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82年宪法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2018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安全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有的教师在讲述“坚持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总是回避“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在学生提问时,回答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敷衍回避了事。教师回避的态度,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被动;另一方面,会造成学生观念的混乱,使学生心中产生一丝疑虑:老师都回避的问题,会不会就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其实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2]。”作为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学生提出的类似问题,还要讲清楚、讲透彻,做到正本清源、明辨是非。

由此可见,运用法治历史事例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考验。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法律素养,有把相关历史案例提炼、串联、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要求教师熟悉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且自觉把其融入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自觉地学习、熟知相关讲话及文章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将这些历史事件融会贯通,使之与教学内容融合,做到“既坚持法治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又保证法治教学的通俗易懂”。

二、以身边案例引导学生解决纠纷

自1870年哈佛法学院率先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在法律、医学、商业、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给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带来了一定参考性,掀起了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案例开发的研究浪潮[3]。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生活纠纷。教学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搜集、改进、创设案例,以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阅读案例后组织学生开展文献检索、逻辑分析、相互研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法学案例教学,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生活矛盾外,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全面依法治国对每一个公民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开展法学案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一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贴近生活,但又具备一定争议的案例,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一般选用民间借贷纠纷案例作为教学的具体事例。一是民间借贷行为是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民间借贷的案例通俗易懂,三五句话就可以把案情表述清楚,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三是民间借贷案例具有“可繁可简”“深浅转化”的特征,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不断调整案例的难易

程度。

案例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还需要提升自身法律水平,能预计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应对,能从教学互动中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将遇到的问题讲懂讲透。

综上,案例是一个促进知识实践性转化的载体,更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切片”,为初学者提供了思考、洞察、理解现实的机会。案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入特定领域建立共鸣的过程,还是加深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更是从实用视角构建学生法律素养的过程。案例学习的收获,也将超越知识技能的获取,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翻译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材料、参与讨论、与人辩论等方式获取经验,从实用视角构建法律素养,为进入社会提供支持。

三、以模拟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模拟情景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了完成理论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涉及的环境或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融入场景,扮演不同角色,从而比较深入、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4]。以模拟现实情景教学为轴,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思辨能力,加深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法学模拟情景教学一般采取仿真型创设,如常见的法院庭审模拟、法律纠纷调解模拟和法律问题咨询模拟等。相比传统教学,情景教学有着三种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由此可以保持积极和持续的学习动力,这对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非常适合;其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培养他们法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三,能够有效检验理论教学效果,比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法庭庭审模拟中的行动举止,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方案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下面,笔者以模拟法庭情景为例,展开阐述法学情景教学的模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模拟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要符合客观规律。法庭庭审教学模拟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应当在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了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在学生尚未掌握法律基础的时候就开展模拟法庭的教学,学生对情景会有陌生感和疏离感,无法融入,也就不可能达到教学效果。

案例脚本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好的案例脚本在培育学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谓“好案例”一定是符合教学对象接受能力和教师教育水平的案例。法院庭审模拟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素养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如果案例的复杂性超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范围,学生只能仓促上阵、应付了事;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有限,则不能胜任指导工作,会导致庭审漏洞百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得情景模拟教学成为“走过场教学”,更可能会影响司法活动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角色扮演是生动的法律实践。角色扮演是一个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他们分别模拟扮演法庭审判中的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会自觉地代入其中,主动开展模拟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如案例研读、法律法规学习、证据材料的准备、提问提纲的列举、举证质证的演练、法律文书的撰写等,达到模拟教学“教学相融”的效果。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可能会引发学生内部的矛盾,老师此时应注意引导。根据笔者的经验,在确定角色前,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研究并制定角色分配方案,明确角色分配规则和分配程序,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后才确定出演角色的人员。在制定该方案过程中,学生提出草案、讨论方案、修改方案、通过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法治实践[5]。

(四)研讨撰写文书,提升综合能力。有观点认为,撰写法律文书是高等院校法学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该技能,尚有难度。笔者认为,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使用这种技能的过程是一个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思考、分析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口头表达、写作创作、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写作逻辑、语言运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当然,法律文书制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如果教师能力有限,笔者建议可以先搜集法院、检察院公开的法律文书,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这样就不必依托法律实践情景来开展法律文书教学,从而降低法律文书制作的教学难度。

(五)观摩真实庭审,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模拟法庭情景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到法院现场观摩法院的公开庭审。通过实地观摩,学生可以对实际庭审活动有直观上的认知,学生置身于法院、法庭,可以真实感受法庭的布置和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体会法院文化和法治氛围,进而形成优良的法律职业伦理,提高对法律的尊重、法律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果缺少到法院现场的观摩条件,也可以先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网络庭审直播,达到让学生零距离参与法治实践的目的。

结束语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路径的研究,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还能够促进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更贴近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边极,任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朱晓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维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2.

[3]魏小娜,张学敏.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案例教学:价值功能、标准再构和教学实施[J].教育学报,2023,19(1):102-111.

[4]周金恋.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行政法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12):72-74.

[5]杨馨淼,陈慧.新时代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20):149-151.

作者简介:何莉(1980— ),女,汉族,广西梧州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省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共建项目“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GJCKJZW202213)。

猜你喜欢
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模拟教学在产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7:23:47
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模拟实验教学在金融课题中的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8:10:30
医学模拟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7:04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6: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3:04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0:02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8:37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