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中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06-20 11:53徐善顶张康群王广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徐善顶 张康群 王广胜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课题;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涉外办学研究委员会项目“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SW21C007);2021年度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四维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XGG2021021);2022年度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2022YB25);2022年度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建设项目“适应中芬合作办学的大学数学课程群建设”(JXJSZF202202)。

作者简介:徐善顶、张康群,博士,教授;王广胜,讲师。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0.061

摘  要  以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项目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中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给出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措施,旨在寻求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数学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数学课程;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0-0061-04

0  引言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于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借助教育全球化这一平台,国内相关教育部门为了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与海(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展开协作项目的方式,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截至目前,教育部登记的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已超过45万人。这些合作项目的中方授课教师均具有相应的国际教育背景,并在教学中借鉴大量的境外优秀课程。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有效地满足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出国学生的学习需求。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经发布,迅速在全国高校引起一场关于课程思政体系研究的热潮。

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数学课程为育人载体,以课程思政为研究主线,在全方位育人导向下借助“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及国内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各项非专业技术能力,旨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育人质量,从而为中外合作办学中数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供参考。

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思政研究背景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国内已有部分研究成果。苗绘[2]提出从四个方面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二是借鉴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精髓;三是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思政教育的方式;四是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李晓晓等[3]以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大学生思想状况。郑淳等[4]以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为例,强调在多元文化学习环境下,项目合作高校在积极探索推进国际化的同时,要不断寻找思政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方法。王婧婠[5]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工作统筹性落实不够、工作实效性有待改进等,随后给出应对策略。沈庶英[6]强调来华留学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为中国国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中国法律法规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为了增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张可等[7]建议从加快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新模式及教学内容本土化创新等方面探索可行的建设路径。刘志杰[8]从思想引领、建设原则、建设重点与难点等方面提出保证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应对举措,以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建设出现的“颜色”淡化等问题。季守成等[9]以上海某高校的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数控机床为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旨在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

另外,国外高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将人文思想和道德教育渗透其中,这与国内教育同行所认知的课程思政是等同的。特别是在专业培养和课程建设实践等方面,国外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是教育的首要目标。然而,与国内政治课教育不同的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更强调通过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和通识课程中的理性因素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中外合作办学中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难点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运而生,其初衷是为了有效地引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在课程方面照搬外方合作大学(机构)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其课程文化烙上浓厚的西方文化印记。截至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思想政治(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处于少数化与边缘化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生源的认知文化差异、多元文化与外籍教师授课中思想言论的冲击、中外合作项目中党团组织建设薄弱等。本节以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办学项目数学课程为例,深入探讨数学课程思政的各类建设难点,具体如下。

2.1  数学类课程教学理念不够创新

教学理念是大学的办学根本,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慢慢形成的。就中外合作办学而言,中方数学类课程授课与外方核心课程授课在教学理念上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受师资力量与成本控制的限制,中芬合作班所有数学类课程均采用大班制授课模式,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讨论很难实施。外方核心课程大多采用小班制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外方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所有学生分组讨论且形成个人意见,最关键的是外方教师欢迎每位学生质疑老师与其他同学的个人观点。

另外,中方数学类课程的期末成绩认定按照6∶3∶1标准,即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10%,很显然考试成绩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核心标准。外方课程注重多元化考核,弱化卷面考试成绩,强调考勤、课堂讨论、小组协作成果、平时小测试与小论文写作等在考核中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全程认真地参与学习。总之,外方教学强调培养合作班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思辨和实践创造等能力,这些教育内容和模式实质上发挥了课程思政的功能;而中方数学类课程授课强调考试知识点,这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有

出入。

2.2  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按照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项目协议中必须明确体现4个“1/3”原则且严格执行,即:引进的外方课程门数、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外方教师承担的教学时数、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分别占其教学比重的1/3以上。在教学资源引进过程中,诸如教育思想与育人理念的无形资产很难引入进来,然而这才是国外教育的优秀内核。作为基础研究的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BI、高等数学BII、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目前国际教育学院所依托的教学资源大多为中方提供,外方的投入微乎其微。中方所教授的数学类课程偏重传授基础知识与应试技巧,对于思政的内容由预期的面面俱到沦为现在的所提甚少,其根本原因是中方的数学思政教育偏重“硬灌输”而无“平等软输入”,这不但不能引起中外合作班学生的共鸣,反而会导致中外教育理念的猛烈对冲,造成目前在中外合作教育中思政内容“多讲不如少讲”“少讲不如不讲”的尴尬现状。

2.3  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不健全

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的4门数学课程在四个不同学期开设,且分别由1位外籍教师与2位中方教师承担。承担授课任务的数学教师彼此之间交流较少,教学“传帮带”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无法形成教学合力。由于中方对外籍教师管理和监督不够,导致外籍教师在教学效果、师生交流、中外教师配合等方面仍然问题明显。另外,让外籍教师承担部分思政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因为外教全英文授课,对于全是中国学生的大一新生而言很难听懂与理解这些思政内容。然而仅仅依靠两位中方教师建立匹配中外合作培养目标的完整思政教学体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思政内容需要授课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准备,并且思政内容讲授的尺度对于中外合作班学生而言很难把握。

2.4  数学类课程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对于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中方引进外方原版教材和配套教辅材料,这有利于合作班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出国深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中外班所用的数学类课程或采用校内自编中文教材,或采用授课教师自选的国际通用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上的授课内容能否满足外方专业课的数学知识需求,目前仍停留在形式审核阶段。校内自编教材的优点是学生都能看懂,缺点是部分学生认为知识点编写空洞无味,这与中外合作教学中推崇的“快乐学习”完全不符。国际通用教材的优点是案例较多且有层次感,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缺点是有的学生因为语言障碍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然而,如何编写适合中外合作项目且具有思政功能的数学教材是个难题,目前该工作仍未

起步。

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思政四位一体模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国内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始终要坚定“强化教师队伍,完善课程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的主体思路,让课程思政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下面以课程思政为主线,按照“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提供建议。

3.1  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外方合作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仅能借鉴,而不适合生搬硬套。中方合作项目高校要根据国情与本校的历史发展状况,逐步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理念。目前,就合作班数学课程学习而言,大班制上课模式短期内很难改变,但可以考虑项目小组合作学习,即数学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部分,随后以任务形式安排给项目小组长,而每个组员按照小组长安排的角色参与讨论与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动者,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与被肯定的幸福感。在评价体系上,针对不同的需求目标,对数学类学科的考核分为硬考核与软考核两种,强调两种考核可等同比较。其中,硬考核为成绩考核,取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为本学科考核分数,这类考核主要是针对有笔试成绩需求或通过应试升学的学生;软考核为非成绩考核,主要适合开放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以其为工具滋生产品,竞赛获奖、数学小论文、专利写作等都可视为一种产品,这些东西都对应一个考核分数。总之,不同的时代注定会更新不同的价值体系认定标准,这本身就是课程思政体系的一种实践。

3.2  丰富数学思政教学资源

在开展合作办学数学课程教学时,需要为合作班学生提供充足且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提高竞争力,这些资源包括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实验设备、稳定的项目合作企业、外方合作高校的优秀资源以及经验丰富的中方数学课程思政教师等。具体而言,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借助某些典型案例实现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借助多媒体(包括图片、声音及动画等)形式讲授课堂知识,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和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了解课程思政关系到每个人,更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关于项目合作企业,一方面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薪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及时推荐优秀的毕业生或实习生参与企业项目,争取促成完美的跨界融合。同时,鼓励外籍数学学科教师举办学术讲座或小型交流会,最好邀请他们来华面对面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借助这种形式促进中外教师的教研与科研合作。另外,主动和外方合作高校沟通,期待共享外方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努力健全较为薄弱的国内思政教学体系。

3.3  勇于奉献的数学思政教学队伍是课程思政

体系建立的有力保障

在数学课程教学时潜移默化地对合作班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种授课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恰当选择数学故事、合适案例、小组讨论课题以及设定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同的角色扮演对于00后的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这些工作都需要课前认真准备,否则经常会出现讨论跑题、师生互动冷场和场面失控等情况。其次,数学教师要有极强的课堂掌控力,对于学生的课堂讨论及发言时间、发言内容的倾向性等提前制定章程。最后,数学课堂需要一支乐于奉献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这些教师的授课方法不是传统的讲述式教学,而是交互式教学,即要求课堂的主体表现为师生主动面对面交流与关注学生互助式交流,争取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这是课程思政未来是否成功的关键。

3.4  促进教材融合,增加思政亮点

目前,国际通用英语教材全盘拿来虽是“原汁原味”,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未必完全贴近我国的国情;二是合作班学生受英语水平的影响,对于教材内容并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较为可行的方案是中方数学教师对国际通用英语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并结合校内自编教材,编写数学双语学习小册子,特别是增补一些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案例与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坚力量,普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意义重大,但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学理念时常发生冲突,在中外合作项目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学课程思政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教材建设上的建设难点,提出“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以期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全方位与多角度育人目标。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9-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2] 苗绘.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

建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69-70.

[3] 李晓晓,马亮,谢添艺,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

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5-6.

[4] 郑淳,任新红.以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内核的中外合作办

学实践与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创新:以西南交通大学利兹

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9,8(23):29-31,64.

[5] 王婧婠.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政教育特色分析与对策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35-40.

[6] 沈庶英.来华留学课程思政:基于学科交叉的统整建

构[J].教育研究,2021,42(6):92-99.

[7] 张可,刘东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

路径初探[J].大学,2022(26):19-23.

[8] 刘志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对

策研究[J].教育科学,2022,38(5):52-58.

[9] 季守成,赵李媛,陆俊杰.新时代中外合作专业导入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以数控机床课程为例[J].现代

商贸工业,2023,44(2):28-30.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