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清木
摘要:在现代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诗歌教学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代诗歌,其独特的时代感与青春气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全新的学习体验。诗歌以其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吸引着学生,能够引起他们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共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需要审视并改进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在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路径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诗歌以其丰富的时代元素和青春活力,以及多样的修辞手法,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它不仅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多样性,而且为青少年的语言艺术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现代诗歌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致力于构建诗歌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和文化修养。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鼓励他们通过阅读与鉴赏去深刻体验和感受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体会诗歌的独特美感。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力。
1 现代诗歌的概念及特点
1.1现代诗歌的概念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现代诗歌开始崭露头角,其形式与早期的古典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诗歌也被称为新诗,主要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创作。这种新型的诗歌形式不受传统诗歌的限制,语言使用更加灵活多变,能够自由地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现代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既可以选择遵循韵律,又可以突破传统的韵律束缚。这种形式的诗歌强调了诗人的主体性,能够集中而深刻地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塑造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
1.2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的流派众多,可以依照创作手法、叙事背景等进行创作,还可以按照语言规则等多重因素进行分类。尽管类别多样,它们的创作宗旨却是相通的。在继承与弘扬中国民歌及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上,现代诗歌不断追求创新。此类诗歌以高度的自由性和灵活多变的韵律为特色,精练的语言通常辅以特殊排版形式来增强表现力,如采用环状结构或递进式的构架。
通过现代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体验诗的艺术魅力,并在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象。该风格赋予诗歌独有的节奏与韵律,使学生得以感受文字的音乐之美。与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突破了传统的格式束缚,解构了经典的形式界限。其所用的语言更趋向于口语化,通俗易懂,与散文和小说等详尽叙述文体具有区别。现代诗歌通过精确的语言提炼,展现了独有的艺术魅力,相应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多角度解析诗歌的重要性,没有展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这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学生在现代诗歌考试中的成绩,教师常采取简单的背诵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本质。基于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逐渐降低,由于他们对诗歌作者的历史背景和真实情感了解不充足,导致了缺乏全面认识诗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诗歌学习的热情。
2.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现代诗歌作为描绘近代生活的文学形式,与当代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联系,这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尽管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逻辑思考和理解能力,但是他们在认知发展上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往往难以深刻地把握诗歌的本质意义,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自信心不足或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3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优化策略
3.1基于诗歌特点,优选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显得尤为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将在教学活动中予以呈现,并指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同时确保此类知识点在整个教学序列中被有效地串联与整合。
3.1.1领悟语言魅力,精炼教学内容
在教学现代诗歌时,对诗歌独特语言风格的深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往往潜藏于字句之中,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聚焦于对这种语言风格的把握和运用。对现代诗歌中非传统语言风格的精细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意蕴,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以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为出发点,通过细致的语言剖析来界定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质,并掌握分析语言的技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诗歌美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和鉴赏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3.1.2探寻诗歌构造,规划教学要点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对诗歌形式的鉴赏与对诗歌语言的深入鉴赏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现代诗歌的核心形式特征之一是分行布局,不仅为诗歌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美学,而且成为读者解读和感受诗歌情感的关键途径。因此,采取逐字逐行的方式来欣赏诗歌变得尤为关键。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并全面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能提升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教师需要从现代诗歌的形式鉴赏出发,明确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征。
3.1.3体验情感共鸣,锁定教学核心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占据着核心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深度把握诗歌的内涵与结构形态,以便更全面地感受诗作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增强文学修养。特别是聚合结构,作为现代诗歌的关键构成要素,对于深化诗歌情感体验至关重要。通过对聚合结构的剖析,学生得以明晰诗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交织成一个连贯的情感或叙事整体。这对学生提升解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及审美理念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内涵,同时强调聚合结构的关键作用。该结构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而且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特定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聚合结构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深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索现代诗歌的美学特质,而且能培养他们在诗歌鉴赏中应用聚合结构进行深层次思考与情感体悟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对于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对领悟语言的魅力、探寻诗歌的构造、体验情感三个维度的综合考虑,能够精炼并规划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要点和核心。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体悟的能力。
3.2基于学生认知,优化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描绘了现代生活情感和体验,不受形式束缚,内涵丰富且开放,展现了鲜明的抒情特色和韵律之美。其审美特质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备受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语文教材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现代诗歌的内容。然而,当前初中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重视程度不足和知识储备不够等。因此,增加教师现代诗歌知识储备和提升其鉴赏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歌魅力至关重要。
3.2.1引导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在传统诗歌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范读、跟读和自读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学生仅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缺乏对诗歌情感内核的深入体会和思考,难以真正领会诗歌的深刻内涵。然而,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转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诵读实践。
通过反复而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和审美价值,进而与作者引起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节奏美,进而深入体验所蕴含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3.2.2运用多种手法,感悟诗歌意境
现代诗歌独具特色的表现技巧不仅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度思考力,同时保留了易于理解的特质,使学生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激励学生深入挖掘现代诗歌的深层含义,同时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使初中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和体验情感维度,并且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鉴于此,教师应重视现代诗歌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文学素质与整体素养的提升。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指导学生朗诵诗歌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艺术魅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昊,苗雪艳.现代诗歌研究课程与廊坊市初语教学衔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4,43(1):7-9.
[2]陶静娟.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多重功效[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1):44-45.
[3]徐建丽.读韵、品情、感悟: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诗歌教学[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