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波 刘强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亦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实践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同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态势,为满足内蒙古老年教育需求,本文就创造性教育如何在内蒙古老年教育中实施开展研究。基于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特点来剖析内蒙古老年教育的实践成效与现实困境,从而为创造性教育助力内蒙古老年教育提供参考。研究提出打造创造性教育管理团队、发挥创造性师资队伍价值、打造创造性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打造互动式教育环境、实施创造性教育成果评估等重要举措,发挥创造性教育功效,完善内蒙古老年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老年教育;创造性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5-0073-05
内蒙古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民族传统,而老年人往往是这些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面向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实施创造性教育,其一可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使其在弘扬、保护内蒙古地区本土文化中发挥自身的效能。其二,创造性教育可帮助老年人保持心智上的活跃性,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维持老年人大脑活力。其三,创造性教育,将促进内蒙古地区老年人社会参与感以及幸福感,基于各种课程与活动的参与,实现大量老年学习成员的互动,建立属于老年人的社会网络。
1 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开展现状
自1986年5月21日内蒙古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主席办公会议后,内蒙古自治区便建立了内蒙古老年大学,并于1986年1月正式挂牌开学。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并于1997年成立内蒙古老年大学办公室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办公署。自此,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正式步入发展的征程。为全面推动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社区教育,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老龄办以及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开展职业院校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教学试点建设工作,且在当年便确立了第一批37所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教学试点院校,其试点校区覆盖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以及鄂尔多斯市,这些老年教育试点院校,或设立于职业院校内部,或单独设立教育培训中心,学校的经营、教学流量以及经费、教育政策主要由教育厅、财政厅等各部门负责。
在37所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教学试点院校面向内蒙古老年群体开展教学,其教育核心旨在基于党建工作的引领,积极推行老年群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老年教育同社区的融合,在同社区互动中让老年人将自己的绝活、技艺以及人生感悟加以贡献,围绕孝道文化、内蒙古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等方向开展教育,并坚决落实基于教育工作的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形成老年人群体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1]。
2 创造性教育内涵
所谓“创造性”,即根据特定的目的,采用目前所有已知信息产生出某一种独特、新颖或是具有社会意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这一概念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历程。第一阶段为1869年至1907年,当时在名为《遗传与天才》一书中,英国心理学家F.Galton公布了其研究的977名天才人物思维,自理论角度开始探讨先天、后天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约为1908年至1930年,该阶段下,心理学家们将创造性心理划入了“人格心理学”,并对创造性开展了个性心理分析,以传记、哲学思辨等形式进行对创造性的研究。第三阶段为1931年至1950年,该阶段下,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们开始对创造性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进行探讨。第四阶段为1950年至1970年,随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刺激了美国对创造性的研究,至此产生大量理论与成果。第五阶段为70年代至今,心理学家、哲学家们将创造性人才看作是创造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的个体,此类个体的非智力特征表现为:愿意克服障碍;存在适度的冒险精神;愿意让自身观念不断发展;各种活动受自身内在动机驱动;具有高度自觉性、独立性和强烈好奇心等等。
创造性教育是心理学、教育界长期深度联合探究的结果,属于让教育工作落实三种群体、五种效能的教育方法。三种群体,即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习者群体。五种效能,即创造性管理、创造性教师队伍、创造性教育教学、创造性环境、创造性学生,在发挥创新力量、注重实践性以及关注个性化背景下,在向学习者实现知识传递同时,保证学习的公正性、公平性,最终培育出符合理论与具备实际能力的创造性人才[2]。
3 面向内蒙古老年人开展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
3.1 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教育的要求
面向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期间,融入创造性教育,是民族自治地区老年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一,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老年人作为民族文化的见证者、传承者,其教育活动自然要同民族文化资源关联。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创造性教育,将使老年群体在创造与参与过程之中进一步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发扬。其二,相比其他区域,民族自治区域老年群体对于老年教育有着特殊的需求。以往较长的社会发展进程内,部分老年人未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使其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以及维持健康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阻碍。创造性教育将显著开拓老年人视野,使其能够积极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以学习的方式激发其创造力与智力,继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3.2 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实现公民价值的要求
一方面,老龄化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内蒙古地区同样需面临老龄化的问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占总人口19.78%,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占比13.50%,老龄化问题已日益严重。将创造性教育融合于老年教育,让教育工作高度匹配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使其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并在晚年阶段发挥自身余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另一方面,面向内蒙古老年人开展创造性教育,是促进老年公民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老年人亦应享有与其他群体相等的社会权利,落实创造性教育,是实现老年人教育权的重要手段。
3.3 少数民族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参与经常性老年教育的人数,将占整个内蒙古地区老年人口比例的20%,而参与老年教育的人数将突破80万,由此可见,推进内蒙古老年教育已经成为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一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均必须高度体现出区域民族特色个体差异的尊重,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创造性教育,高度重视引导与启发老年人对各项活动、文化的积极参与,且以实际创造活动作为载体,既能够体现出教育体系对少数民族自主性的尊重,亦可进一步推动古民族精神的发扬,推动内蒙古地区形成独特的老年人群体文化格局。
3.4 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的要求
内蒙古地区内聚居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区常住人口21.26%,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比最高位424.78万,其他少数民族占86.58万。不同民族均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长期以来早已形成丰富的民族文化景观。将创造性教育融入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可促进不同民族老年人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继而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例如在老年教育阶段,面向语言、书法、手工艺、音乐等进行创造性教育,将有效提升各族老年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继而真正促进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3]。
4 面向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的创造性教育实施路径
4.1 打造创造性教育管理团队
面向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实施创造性教育管理的必要步骤,是构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团队。这一管理团队,需要以创新的理念、方法为管理核心,致力于提升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教育成果。同时,管理内容应涵盖教育内容的创新管理、团队协作的创新管理以及反馈机制的创新管理。
4.1.1 教育内容的创新式管理
基于对内蒙古老年人认知需求、学习风格的理解,老年大学、老年教育试点机构的创造性管理团队,应制定出独特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在此过程中可启动“教育实验室”,实行教学方法的试验与优化,改变传统僵化教育模式。例如,在开展非遗传统文化教学期间,可采取故事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模式,通过试验与印证,确保不同的方法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4.1.2 团队协作的创新式管理
作为骨干团队,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团队、老年学生团队的内部协作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具体实践阶段,管理团队应打造开放、共享团队文化,鼓励团队成员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知识分享。同时,老年大学、教育机构应大力推行协同工作机制,例如可时刻通过互动平台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建议、经验沟通。如此,可确保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改进进程中。此外,管理团队亦可定期举办团队建设活动,增强管理者、教师以及老年学生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
4.1.3 反馈机制的创新式管理
在打造创造性教育体系阶段,学校创造性管理团队,需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学生、其他相关人员的反馈。具体时间阶段,可以通过设置易于操作的反馈系统以及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随后,将反馈数据进行系统化良性解读,使之转化为具体改善措施、教育模式调整的决策依据。同时,管理团队可开展定期回访,确认优化、调整效果。如此,既彰显了团队的敬业精神,亦有利于及时发现、解决创造性教育中的新问题[4]。
4.2 发挥创造性师资队伍价值
面向内蒙古地区老年教育的创造性教育实施路径中,创造性师资队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备教育创新理念,掌握前沿教学方法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可确保教师团队深度满足老年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亦可以充分利用老年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4.2.1 创造性教学理念
对于内蒙古地区的老年人,教师应充分考量老年人民族习惯、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生活背景,高度尊重其生活经验并深度挖掘学习兴趣与需求,以此为出发点,设置科学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
4.2.2 创造性教学方法
对于内蒙古老年人而言,教师可结合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惯,如讲一些草原文化、蒙古赛马等地方特色故事,使其在熟悉、喜欢的主题下进行学习,如此既可提升学习兴趣,亦可促进学习效果。此外,相比年轻群体,老年人群体语言理解、记忆能力参差不齐,故而教学期间应尽量采用简明、易懂的词汇语句进行讲解,并且应最大化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中,从而促进老年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4.2.3 创造性沟通方法
面对老年学生,沟通方式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可增强老年人学习动力,帮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瓶颈,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内蒙古的老年人沟通期间,在熟悉并尊重其语言习惯基础上,打造多维度、高适应性的沟通渠道。(1)教师应加强自身语言能力的学习,尽量经常性使用本地语言同各民族老人进行沟通,如蒙语、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等,同时应确保自身可理解不同民族老年学生的语言内容,形成无障碍沟通交流。(2)定期组织沟通活动。创造性教学期间,教师可定期组织课程讨论、思想交流等沟通活动,为老年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开放、和谐交流环境,鼓励老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出对于课程内容的自身观点与建议。(3)创造一对一反馈机制。创造性教学阶段,鼓励老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或是堂风风气、纪律等内容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基于一对一的反馈机制,充分保护学生隐私,使性格相对内向的老年学生可放心大胆提出自身观点[5]。
4.3 打造创造性老年教育课程内容
创造性教育下的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应在落实创造性教育特点基础上,充分考量内蒙古地区文化资源特色,并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以提升老年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老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理解水平,并积极投入到非遗文化传承、弘扬孝道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实践工作之中。教学方向着重于健康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孝道文化、民族文化等内容,以讲座、视频教学、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6]。
4.4 打造互动式教育环境
互动式教育环境,是实现创造性教育的关键要素,直接决定创造性教育下管理团队、教师团队、老年学生团队之间的信息与资源流转,对于教育成果以及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面向内蒙古地区老年群体开展创造性教育阶段,应面向师生、生生两种模式制定有效的互动方案。
4.4.1 师生互动模式
对于师生在教学阶段的互动,教师开展教育工作阶段,应落实分组讨论、提问答疑、项目式互动、远程在线互动四合一的护筒教学体系。(1)分组讨论形式。教学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随后将课堂问并聚焦特定主题,教师以引导者角色提供指导。这一形式,旨在鼓励老年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话题且促进团队协作技巧。随后,小组指派代表同教师进行交点问题的沟通。该过程下,需注意确保每一名学生均参与其中,并要求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发表自身观点。(2)提问和答疑形式。教学阶段,教师定期开放“提问和答疑”环节,允许所有老年学生,对近期学习的主题或对理解存在瓶颈的知识进行询问。这一策略,旨在帮助老年学生们建立起深度思考的渠道。该过程下,教师需要耐心详细解答,并充分考量不同民族老年学生生活、文化习惯,以合理的形式予以解答。(3)项目式互动学习形式。该互动策略,旨在帮助老年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通过教师的互动,在教师协助之下整合知识,对各种技能加以综合、内化。这一形势下,教师需注意项目的设计应适应多数学生能力水平与民族习惯,避免项目过深难以理解或与学生民族宗教信仰产生冲突,使学生感到全身心投入。(4)远程在线互动形式。考虑到各老年大学学生处于当地不同区域,而老年人长期往返于学校、家中不仅需消耗较多体力,且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故而,教师可在授课阶段,建立远程互动平台,以支持远程问题解答、互动、问题讨论。此举可大幅增强师生的互动。然而,具体操作阶段,教师需注意网络稳定性与系统操作简易性,即充分考量到老年学生移动终端、PC终端的操作能力。
4.4.2 生生互动模式
对于老年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创造性教育期间,教师可面向老年学生群体建立以“生生互动”为目标的活动社区、社区论坛,鼓励老年人前往论坛针对学习主题发表观点、提出问题,或针对学习内容发布传统技艺表演、文化传承内容,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如此不仅可促进内蒙古地区老年学习成员和谐、融洽氛围,更可在促进不同民族交融同时提升老年学生技能自信、文化自信。
4.5 实施创造性教育成果评估
在经历阶段性创造性教育基础上,为印证创造性教育面向内蒙古老年群体的教育效果,校方应制定面向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以非遗传统文化教育为例,在开展一个学期的教育后,校方可参照表1制定面向老年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评价指标体系[7]。
5 结语
老年教育,体现着一个地区对老年人的关注度,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块。充分发挥创造性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优化老年教育模式的路径,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的三方协同合作提升内蒙古老年教育水平,在满足民族自治地区老年教育要求、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实现公民价值的同时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创造性教育的建议[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1(22):3-9.
〔2〕伍德勤,王胜利.学分银行视域下老年学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4,37(01):22-27.
〔3〕李秋东.老年大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4, 37(01):7-13.
〔4〕张鹤.终身学习视角下老年大学教育体系构建路径[J].两岸终身教育,2023,26(04):7-13.
〔5〕伊焕斌.新时代老年教育背景特征分析[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28(02):1-4.
〔6〕韩富通.积极老龄化视野下昆明市老年大学生命教育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
〔7〕陈有.终身教育视角下东莞市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4(0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