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思考

2024-06-19 01:30张小燕
教育界·A 2024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德育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简单介绍了新课程理念,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探究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途径,希望为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德育;融合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理念。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成果,也是全面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优质载体。因此,立足新课程理念,思考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是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的理念。根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章“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相关规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基本理念是:着力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1]。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指导性。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二)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蕴含德育元素丰富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涉及知识点繁多,而这些知识点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为学科与德育的融合提供了充足支持。比如,在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二节“技术的价值”中,关于“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预防自然灾害”的内容,蕴含着生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元素。

(三)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存在内在联系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内在联系体现在教学方法互鉴性。通用技术教学和德育教学均具有独特规律,可以相互借鉴。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德育教育的科学性、价值性、系统性,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或评价式方法,培养学生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融合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可以为学生技术素养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2];同时,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为学生突破旧有思维限制、积极创新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上,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契机,有助于高中生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

(二)积蓄学科发展动力

在高中阶段,通用技术学科是被部分师生忽视的学科。将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可以挖掘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凸显通用技术学科在高中学科体系中的育人功能,增强师生对学科教学的关注,进而吸引教师不断探索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内容,为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积蓄动力[3]。

(三)践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导向,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与德育存在内在联系,推动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可以充分利用通用技术学科现有优势资源,同时借助优势互补的方式,完成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任务,真正在学科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

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途径

(一)明确学科德育融合点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学科+德育”,而是教师立足高中阶段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德育要素,寻找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的交点[4]。从德育内容来看,德育涉及理念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教育等;从学科教学内容来看,高中通用技术主要涉及技术与设计、结构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流程与设计几个必修模块,以及家政与生活、建筑及其设计、现代农业技术等几个选修模块。可见,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的交点为理念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创新教育。

在明确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的交点后,教师要推动学科教学与德育双向融合,最终达成高中生技术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教师可以通用技术课堂为主阵地,以“承载爱”为核心,带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问题,比如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等,共同探索用已学技术帮助空巢老人改善生活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真实情境下的技术应用细节问题,并要求学生从用户角度解决问题,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实践的整个过程。

(二)探寻学科德育融合线

明确的学科德育融合线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技术素养发展规律,探寻学科德育融合线,为通用技术学科根本育人任务的落实提供保障。从教材编写的思路来看,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每一章节均有序呈现知识点、实例、活动练习,其中知识点以“文字叙述+图片”的形式呈现。根据教材编写思路,教师可以选择更加贴合学生现实学习规律的方式,探寻学科德育融合线。

以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聚焦学科重点内容“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价值与性质”,沿着“学科教学元素分析→学科育人元素提炼→学科德育活动实践”的流程,探寻学科德育融合线。学科教学元素主要为“技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学科育人元素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技术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教育等内容。在提炼学科育人元素后,教师可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探寻“走进技术世界”相关内容与德育的融合线。第一步,以“生火”为切入点,列举《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与学生共同分析对应的现代生火灭火技术,期间允许学生自由发表对未来技术的畅想,促使学生在感悟技术发展内涵的同时,生成文化自信、技术自信;第二步,引入模拟活动,师生合作搭建抗风建筑物模型;第三步,围绕前期搭建的模型,分析模型搭建的技术性质,促使学生初步感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第四步,组织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使用技术的合理尺度,为学生正确技术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合理应用德育案例

德育教育内容偏向理论性,若直接将其融入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容易出现内容不适应的问题,不利于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5]。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案例在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融合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合理应用案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教师应积极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案例,丰富德育案例应用体系。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注重挑选较为经典的德育素材,实现德育素材与通用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以便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以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二节“技术的价值”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案例,展示都江堰的图片,简单介绍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包括竹笼护坡技术、杩槎截流技术、羊圈消能抗冲技术、干砌卵石护岸技术。在导入案例后,教师可以“20世纪以来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的演变”为话题,带领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加深学生对技术价值和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认识,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怀的生成打下基础。

(四)打造课程思政项目

课程思政是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开放式项目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从通用技术学科综合性特征着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从技术素养提升、特色德育体验、创新人才培养、职业规划引导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通用技术课程思政项目。在通用技术课程思政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应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内容,启发学生从技术视角赏析相关内容,在赏析中感受技术之美、文艺之美,为学生生成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常见结构认识”“稳固结构”“结构功能”等内容,设计“中国古建筑中的经典结构”课程思政项目。在项目开展初期,教师可以欣赏经典结构为明线,以培养学生技术意识、图样表达、工程思维、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为暗线,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推动教学活动与爱国主义、致敬经典、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民族自豪等德育内容相结合。在项目开展中期,根据学生素养发展需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六棒鲁班锁技术图样(含三视图、立体图)、趣味谜题、鲁班锁加工流程图等,带领学生分组开展打造鲁班锁、经典结构赏析等活动,促使学生感受中国古建筑的巧妙结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项目开展后期,教师应考虑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反思项目开展方式,为下一轮项目实践优化提供依据。大多数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思维发散、受扰因素多。部分学生可运用“经验-归纳”方式开展逻辑推理;部分学生可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分析、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相关技术系统,且对项目产生较强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轮德育项目实践难度。

(五)延伸社会实践面

社会实践是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方面。延伸社会实践面,可促进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的深入融合。团队协作学习是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实践情境中开展团队协作学习,有利于实践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教师应以社会实践为背景,聚焦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设计团队性作业。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划分为3~4人为单位的若干个小组并分配任务。

确定任务后,学生小组需自行决定任务完成方式。根据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同小组的任务执行方式也具有一定差异。比如,教师以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布置团队性作业后,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群体对物品的需求,并总结提炼创新观点。学生小组可以选择问卷调查方式,也可以选择深度访谈方式。在分组探究中,学生将经历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念。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均可在团队合作协同学习中发展良好道德品质与技术素养,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现有技术水平,精心制订团队指导方案,促进团队社会实践过程与德育的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的技术学科,将通用技术教学与德育融合,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教师应立足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明确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课程的融合点,以“做事”为明,以“做人”为暗,分步探寻通用技术学科与德育的融合线;同时,以通用技术学科课程思政项目为载体,将德育渗透于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传授的各个环节,确保新课程理念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梁灵辉.2019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教材的修订内容与使用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5):59-65.

[2]恽竹恬,朱燕娟,程岚.新疆通用技术课程地方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实践[J].创新人才教育,2022(3):45-49.

[3]徐超成.“学科德育”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铝和铝合金[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1):69-73.

[4]罗洪.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创新[J].人民教育,2022(23):75.

[5]徐金雷,顾建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于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8):123-129.

作者简介:张小燕(1977—),女,江苏省如皋市通用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新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