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思·情:涵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

2024-06-19 17:12:47杨文凯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有趣有情初中历史

杨文凯

[摘 要]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品味。有趣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感性化、真实化;有思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理性化、思辨化;有情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人文化、智慧化。有趣、有思、有情的历史教学,能有效涵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有趣;有思;有情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0-0074-03

求真、求实是历史学科的底色。历史的书写者是人,而人总是带着主观意识的,因此,历史蕴含着人的思想、情感,体现着人的观念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探究,触发学生的历史情感。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有趣、有思、有情。

一、有趣:让历史教学感性化、真实化

历史是感性的,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和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历史是具体的,具有必然性的同时也具有偶然性。历史教学应当聚焦具体的历史事件,聚焦具体历史事件背后活生生的人。传统历史教学往往满足于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甚至只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人物等。这样一种条文式、纲目式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历史学习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枯燥、乏味的,部分学生由此惧怕或厌恶历史学习。学生感受、体验不到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是简单地记忆。为了彰显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还原历史细节。

(一)让历史事件具体化

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简单化的“记录”,无法呈现历史事件本身的丰富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还原历史事件发生过程,突出历史事件的某些细节。只有突显历史事件的具体性、鲜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历史事件的探究之中。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教材中仅用简短的文字进行介绍,不少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如蜻蜓点水,导致部分学生误以为“销烟”就是用火烧鸦片。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教材中的“相关史事”,补充了林则徐《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到,“销烟”采用了盐卤水加石灰浸化的办法。通过补充史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史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让历史人物鲜活化

在历史教材中,历史人物往往出现在历史事件中,而且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往往具有概括性,使得历史人物形象显得较为干瘪。历史人物应当是有喜有悲的,不仅有伟大的一面还有平凡的一面,历史人物的美丑应当真真切切。在历史教学中让历史人物鲜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美国的《独立宣言》时,笔者针对其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内容、精神,补充了其没有取消奴隶制的相关材料。材料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原来起草《独立宣言》的约翰·亚当斯、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都是“奴隶主”,他们家里都有奴隶。这样,学生对杰斐逊、富兰克林等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培育了历史批判精神。

(三)让历史时空多维化

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具备时空观念。历史时空不仅包括自然的历史时空、客观的历史时空,而且包括社会的历史时空、文化的历史时空、精神的历史时空以及审美的历史时空。在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让学生识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绘制历史事件的时间轴、整理大事年表等。通常情况下,这样一种基于记忆获得的历史时空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历史时空。历史教学必须让历史时空多维化,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审视历史时空。比如在教学台儿庄战役的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三份不同的数据资料: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记载,内容是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多人;其二是根据当年国民党的新闻报道以及李宗仁等战争指挥者的记录,表明台儿庄战役一共歼敌两到三千人;其三是近年日本学者考证后认为,台儿庄战役日军伤亡人数为五千多人。由此提出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差异这么大?引导学生从战争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宣传层面来解读台儿庄战役的相关数据,进而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时空意义。

二、有思:让历史教学理性化、思辨化

历史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历史教学要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洞察过去、考量现在、瞻望未来,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增强历史智慧。让学生思考历史、思想历史、思辨历史、思量历史,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判断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有三个层面:一是按时间顺序未被加工的历史;二是通过发现、选择、鉴别等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历史故事;三是与历史事件的对话,是主体赋予历史的意义。学生学习历史课程,不是要成为历史知识的囊袋,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获取养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对历史的思考,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历史时空的评析。

(一)引导学生评判历史事件

对历史事件的评判,彰显着一个人的历史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唯物史观。比如针对探寻新航路这一历史事件,笔者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思考、评价:一是早期殖民扩张的视角;二是西欧崛起的视角;三是世界市场的雏形的视角。学生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认识到一个客观的历史事件所具有的不同维度的意义。这样多维度的教学,有助学生打破历史思维惯性,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人口、商品、物种等的流动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改变世界的能力等的意义。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评判,才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辩证认识。

(二)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培育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举措。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有多复杂,历史就有多复杂。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使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会做人、做事。如在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笔者补充了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林则徐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慢慢觉悟的,林则徐刚开始“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这样的材料,能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思考,如:林则徐的观念是否正确?林则徐为什么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补充这样的史料,不仅能让学生辩证地认识、评价民族英雄林则徐,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历史人物往往不能超越历史。

(三)引导学生评析历史时空

在历史教材中,对历史时空的描述往往是概要式的,而概要式描述容易让诸多历史事件之间留下“裂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探究时,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史料,以填补“裂隙”,让学生能对历史时空进行有效的评析。比如辛亥革命,过去有人认为“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而现在很多学者结合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时空,就会发现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来说是非常弱小的。在北洋军阀镇压、帝国主义干涉、同盟会分裂、南方革命军溃败的形势下,袁世凯无论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威望来说,都要比孙中山更胜一筹。而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是超出革命派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预见的。从世界史的进程来看,辛亥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社会政治目标,是与世界上的革命运动相呼应的,如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印度反英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等。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觉醒 ”,它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打击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从这样的历史时空看,辛亥革命是近代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三、有情:让历史教学人文化、智慧化

历史是有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不是让学生进行冷冰冰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对历史长河中的人和事获得一种情感的体认。历史不仅是科学的,还是人文化、智慧化的。历史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方法、思想,而且能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质、精神品质等。历史犹如一盏明灯,能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一)体认: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必然性、偶然性的体认,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力。历史是有质感的历史,也是有温度的历史。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发生的必然性,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偶然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对历史事件较为科学的解释。如在教学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内容时,笔者就引入了1937年12月发表在《东京日日新闻》中的日军在中国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这一报道的引入,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性,而且证明了日本发动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痛恨。结合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政要祭拜靖国神社等时政热点,就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共情:培养对历史人物的体认力

历史是不可复制的,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历史体验是一线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共情,是学生获得历史体验的重要路径。历史教师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灵的感动。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部分学生对谭嗣同有机会逃亡却选择英勇就义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为此,笔者适时补充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谭嗣同的忠君思想,感受谭嗣同舍生取义的内在逻辑,即以死报答光绪皇帝知遇之恩。对历史人物共情,需要将历史人物放置历史语境下,进而对历史人物多一分理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体认。如果学生缺乏对历史人物体认,很难说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知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无从谈起。

(三)品味:培养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时空中的人和事进行品味,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认知力。教师要探寻多种途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观点、体会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原理、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经验。如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笔者就引入了唐朝诗人罗隐的诗歌《炀帝陵》,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教材内容分析隋朝兴盛的原因。通过分析、研讨,学生认识到“隋朝的兴盛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相关,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暴政相关”,进而感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历史规律。这样的历史感悟,不仅让学生对隋朝的兴盛形成科学认知,而且让学生深切感悟历史朝代兴亡的道理,即人民支持、社会安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这样的历史认知,对今天的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的启发。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思考、探究、品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丰富的、恰当的史料,以便丰富学生的历史感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引导学生的历史探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等的分析更合理、更辩证、更深入。通过开展有趣、有思、有情的历史教学,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散发人本的、人文的、人性的光辉。

[   参   考   文   献   ]

[1]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方志远.明朝百年的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7-8,159.

[3]  姚晓岚 . 时空观念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学历史教学,2018(8):27-29.

[4]  章开沅.辛亥百年遐思[J]. 近代史研究,2011(4):4-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有趣有情初中历史
草木有情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神采飞扬的语法教学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笔,是有情的
中国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