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吴春华
在教育领域,有关大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布鲁纳对于教育过程的研究。埃里克森(1995)认为,大概念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概念。威金斯、麦克泰格(1998)提出,大概念是处于课程学习中心位置的观念、主题、辩论、悖论、问题、理论或原则等,能够将多种知识有意义地联结起来。许多国家把大概念写进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使用了“大概念”一词并明确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王蔷等(2022)提出,英语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概念的融合统一。主题大概念包含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之中,为学生学习语言和探究主题意义提供语境,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语言大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与体悟的关于语言是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的知识结构、方法策略和学习观念。主题大概念和语言大概念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高中英语读思课聚焦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读思课关注主题大概念和语言大概念,要求教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单元主题意义。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5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探讨基于主题大概念的读思课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昆明市盘龙区明致实验中学隶属于271教育集团,该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在271教育智慧课堂平台(271Bay)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利用平板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分组展示。教师进行即时的反馈和点评。学生以四人小组面对面就座,便于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笔者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某班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不足。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句子和段落,但难以完成对文章A pioneer of all people的整体理解,对较长篇幅的文本阅读有畏难情绪。培养高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学生的阅读信心仍然重要。
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本单元以“农业”为主题,涉及双重主题语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主题语境内容要求分别是科学精神、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本单元通过介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事业,理解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要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大概念可以抽象为:农业发展对国家建设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事业。
在本节课中,笔者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进而凝练主题大概念。在精读环节,笔者采用Jigsaw reading的方式,在确保每个小组内学生承担不同任务,扮演不同角色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探索袁隆平作为科学先锋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升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一)“寻”主题意义
步骤一:笔者引领学生朗读文章标题,从pioneer的字面意义切入并提问:What does pioneer mean here?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2分钟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笔者通过三次追问检查并深化学生对pioneer的理解。
设计意图:笔者抛出pioneer一词,引发学生思考。为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和信心,笔者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解释pioneer。之后,笔者通过层层递进的三次追问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pioneer的内涵,挖掘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伟大贡献。
步骤二: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图片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笔者提问:Why do you think Yuan Longping was a pioneer of all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hybrid rice,初步理解袁隆平对世界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设计意图: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看文中图片推测文章主旨大意,既培养了学生寻找关键词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利用关键词探寻主题意义的分析能力。
(二)“探”事件经过
步骤一:笔者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检验对文章主旨的预测是否正确。笔者提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uan Longping? 学生找到关键信息: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scientist, a farmer。笔者再次强调袁隆平的身份:a pioneer of all people并进行两次追问。
设计意图:笔者追加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
步骤二:笔者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勾画出每一段的主题句,完成教材P50 Activity 2的练习,在组内讨论并核对答案。笔者解答组内疑惑后追加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段落大意,理清全文脉络。在分析语篇结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步骤三:笔者引导学生寻读第二段至第五段,完成袁隆平传记的思维导图(图1)。为了降低阅读难度,笔者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图1 袁隆平传记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获取文章主要信息、梳理文章具体事实、理解语篇内容并理清人物传记的篇章结构。
步骤四: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并思考人物传记类文本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两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归纳总结出人物传记类文本应涵盖的基本信息,利用平板拍照或者截图将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271Bay上,如图2所示。
图2 人物传记类文本涵盖的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概括出人物传记类文本的主要内容,分析篇章结构,体现出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将抽象内容具象化的思维能力。
步骤五:笔者指导学生细读第六段并回答问题:What was Yuans great vision? 学生回答后笔者进行两次追问。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和讨论袁隆平的愿景,启发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态度。
(三)“培”文化意识
步骤一:笔者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回答问题:How did Yuan become a pioneer?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小组长合理分配任务,组员完成任务并将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在271Bay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密切关注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步骤二:笔者设计了三次追问。
设计意图: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国家建设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步骤三:笔者提问: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Yuan Longping was? 学生独立完成有关袁隆平的优秀品质的思维导图(图3)。
图3 袁隆平的优秀品质
笔者再次追问。
设计意图:笔者设计了迁移创新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更新旧知,获得新知,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谈论身边的先锋人物,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四)“树”人物榜样
笔者设计了以“A person I admire”为题的限时写作任务。首先,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写作提纲及所需词汇和句型。然后,学生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之后,小组组长组织组内两两互批活动。互批完成后,学生完善自己的作文。
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活动。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文并拍照展示在271Bay上。小组代表对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学生对比分析范文和优秀作文,深刻理解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最后,笔者对小组活动进行总体评价,学生课后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并及时找笔者面批。
设计意图:笔者引领学生通过“列提纲→独立写作→组内互批→独立修改→组内推优→优秀作文展示→小组代表点评→对比分析→教师点评→课后独立修改→教师面批”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反思
笔者从主题大概念出发,层层递进,引领学生完成读思任务。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袁隆平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职业追求,初步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基于主题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语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读、看、写的语言能力,有效规避了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同时,笔者设计了富有逻辑性和层级性的问题链,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也有助于学生探究单元主题意义和培养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远大的职业理想。
虽然前期的词汇课和听力课已为本节读思课的教学扫清了一些语言障碍,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长段语篇的理解难度仍然很大,导致写作产出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由此可见,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对主题大概念的探索,大胆整合教学内容,立足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课堂环节,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