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2024-06-19 16:00卞艳丽
电脑迷 2024年4期
关键词:临床技能临床思维新医科

卞艳丽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医科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国内医科类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配备不足、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国内医科类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能顺应时代潮流的专业型医科人才。

【关键词】 新医科;高职院校;临床思维;临床技能

一、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

一方面,有助于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技术设备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培养的医疗人才能够快速适应这些变化,以便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这些变化,导致培养出的医疗人才无法满足现代医疗行业的需求。而医科类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助于紧跟医疗技术的发展变化,培养具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医疗人才。

另一方面,有助于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主要侧重疾病治疗,而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更加注重预防、康复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这要求医疗人才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而医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关注到这一趋势,进而培养具备综合医疗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

(二)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新医科背景下开展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不足,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其专业发展,而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医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相对忽视。然而,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将跨学科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改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改革课堂组织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将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引入跨学科知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资源配备不足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医科类高职院校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在资源配备方面。具体而言,这些院校在多个关键领域,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在许多医科类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新医科教育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其次,实验实训设备短缺是一个严重问题。医学教育强调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但缺乏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训练,这不仅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他们将来在医疗领域的工作表现。

最后,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也是当前医科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在新医科背景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加强师生对医学的认知,更加有助于提高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国内部分医科类高职院校面临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教师难以紧跟时代潮流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对医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课程体系僵化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医科类课程体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医科类教学体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医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学科,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然而,现行的教学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当前的医科类课程体系更新速度较慢。在医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然而,现有的医科类课程体系更新速度未能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然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但却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此外,由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思考、探索和实践,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不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医学课程的兴趣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医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尤其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足以及临床教学资源的整合不充分等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不足意味着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机会,无法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这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临床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教师的指导、病例讨论、模拟操作等,这导致教学资源的分散和不充分利用,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反馈,从而影响了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

三、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革新

(一)教学理念更新

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需要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首先,以患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患者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需要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其次,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是新医科背景下的重要任务。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面对病例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而临床技能则是指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操作技能。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更加熟练地应对各种临床问题。

最后,医学知识和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步伐,不仅包括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还包括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如学术期刊、在线课程和专业培训等,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体系重构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科类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当进行重构,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包括增加跨学科课程,如医学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等,以及增加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的比重。此外,课程内容应当及时更新,以便能够反映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

首先,课程体系的重构应当包括增加跨学科课程的设置。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医科类高职院校引入医学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体系的重构还应当增加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的比重。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医科类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再次,模拟训练也应当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真实的医疗场景和病例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应变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也是课程体系重构的重要方面。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医科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应当及时反映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这意味着教材和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医科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教师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当吸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首先,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和学术会议等。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其次,学校可以制订定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并邀请专家和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医学知识、教育技术和教学策略等,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再次,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学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研究项目,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分享。可以是定期的教学研讨会议、在线论坛或教师交流群等,方便教师分享教学心得、讨论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彦,宋丹宁,熊丽辉. 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四诊”临床技能的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9):26-28.

[2] 顾丹丹,钮晓音,郭晓奎,等. “新医科”内涵建设及实施路径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8):17-18.

[3] 李春阳,龚理,杜少杰,等.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创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 才智,2021(12):148-150.

猜你喜欢
临床技能临床思维新医科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病例汇报形式在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中的研究
医学实习生临床技能模拟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
“基于疾病的论坛”在培养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运用研究
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