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2年版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地理实践力被列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文章主要分析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以及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现状,探讨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践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观测能力、实验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发现、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方式和效率是判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要依据。学生通过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既能对地理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提升地理实践力,又能学会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增强成就感。可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开展地理实验,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实验方法,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能学有所感、学有所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及热心为家乡环境保护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野外考察,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能力[1]。
(二)促使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
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绝大部分地理知识来自课堂,来自教师的系统授课。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大多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这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闻一闻、捏一捏南方特有的红壤、水稻土,摸一摸、看一看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叶子,等等,这种亲身体验是书本给不了的。
例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节约与保护水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组织学生参与以“农村水资源污染调查”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农村水污染的严重程度、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原因,并研究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与方案。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实现了把课堂搬到户外的目标,学生既能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升地理实践力。
二、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育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育理念,采用的多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相比,他们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教授学生教材知识上,更为看重学生考试的分数,未能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有些地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过来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有些地理教师本身没有参加过野外考察,也没有进行过社会调查,更别说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些地理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在地理实践活动中,采用的指导方法和方式不正确,流程也不规范,导致影响到地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三)学校缺乏地理教学器材、设备
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但是受教学资源分配及地区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如温度计、量筒、指南针、地形模型等,地理教师也会因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条件而难以开展实践教学[2]。
(四)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但在生活中却不会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差。举例来说,有的学生学习了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种类的方法,去到野外,却无法学以致用地判断出当地的地形类型,也弄不清地理方位。
(五)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有的初中生还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不会操作地理仪器,不愿意动手实验,不积极观察地理现象;还有的学生认为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一些学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参加,即使参加了,活动积极性也不高。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重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
例如,教师在讲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这一课时,布置了一项课前任务,让学生用温度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记录贵港市当地的气温,计算日平均气温,并观测当天的大气状况。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天气符号小卡片,在卡片一面画上气候特征图,另一面标注气候名称。然后,让学生当天气预报解说员,模拟播报当天的天气。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了锻炼,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时,学生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抽象的地形类型图。为了突破这一学习难点,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南山风景区、山边村旅游区研学,实地考察当地的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爬山过程中,师生一边观察哪个部位是山峰、山谷、陡崖、鞍部、山脊、陡坡、缓坡,一边分析地形部位的特点。实地考察后,学生对地形类型、地形部位等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深刻。
(二)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区域认知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地理实践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组织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式地理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地理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将社团活动主题设定为“地方特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研究贵港市自然环境对传统服饰、饮食、民居、交通的影响。
学生要观察分析本地地理环境,进行区域认知,切实体验和了解地方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介绍书,并在成果展示环节向师生展示讲解本小组的介绍书,最终由班级学生投票选出最优质的介绍书,由教师对该小组进行奖励。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考察,学生了解到贵港市居民夏天喜欢穿短袖、短裤、凉鞋,是因为当地天气炎热;贵港市民喜爱吃米粉、米饭,是因为当地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当地许多民居采用坐北朝南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采光;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是因为当地降水多,这样设计便于排水;商业街的骑楼设计是为方便行人避雨;贵港市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因此郁江水运发达,煤炭和水泥运输量大。
(三)制作地理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模型。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地理现象产生的原理,灵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还能通过动手操作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例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利用乒乓球等球体来自制地球仪的任务。学生可在乒乓球上钻一个小孔,用铁丝来做支架,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和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画出经纬线,标出零度经线和一百八十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画出七大洲轮廓,完成地球仪的制作。
通过自制地球仪,学生加深了对世界大洲、地区、国家等不同区域的认识,能够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线等,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让自己的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实践平台
教师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必须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实践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建设校园气象站,指导学生观察与记录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收集能力,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满足学生的动手实践需要。
教师还可以创建线上的地理实践学习群,定期在群内发送地理实践活动视频,让学生在教师所搭建的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师生互相交流,这样不仅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转移到了课堂之外,还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征,有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结语
总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促进学生发展地理综合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成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J].名师在线,2022(17):49-51.
[2]何志星.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45-46.
作者简介:李剑锋(1979—),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