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多追求活动内容的趣味性,缺少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支架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搭建情境体验支架、资源辅助支架、图表支架、学习评价支架等,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高阶思维。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阶思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5-0117-04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四大课程目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其中,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均指向高阶思维。高阶思维的核心要素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然而,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于追求活动内容的趣味性,缺少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支架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发展水平的适时适当的支持和帮助;随着活动任务递进式推进,逐渐撤去旧支架,搭建新支架,让学生不断攀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力。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高阶思维的缺失
一是情境创设缺乏有效性。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活动,化解教学难点,教师通常会注重情境的创设。然而,一些教师的情境设计形式化严重,缺少与活动内容的实质性联系,也缺乏思维价值,只能激起学生一时兴趣,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现场体验也应指向问题的解决。因此情境的创设应更注重有效性,能引导学生融入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深度参与,发展高阶思维。
二是探究内容浮于浅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体验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然而,当前不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看似很活跃,但学生的探究浅尝辄止,在分析问题时缺少新的思路,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意义在于,学生能从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不断地体验创新创造。因此教师要围绕探究主题设计问题链,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引导学生不断深化探究内容,在深度思考中发展高阶思维。
三是缺少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然而,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没有形成初步认识,不能通过探究活动提升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及时对研究过程进行审视、反思,不断优化调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习得“真知”。
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探寻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有效的概念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要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支架,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现有智力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跨越,使儿童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搭建支架前一定要诊断儿童的发展水平,根据活动任务设定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多个“脚手架”,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借助支架突破任务难点。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不断变化,应撤去原有低层次的支架,再基于新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架,直至活动任务目标的达成,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支架式教学的价值
一是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发展水平的跨越。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一系列动态性的教学介入,力求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最终学生能够实现自身发展水平的跨越[1]。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导向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往往难以迅速提取准确的信息。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困境,不能直接“填鸭式”补充信息,而要以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深刻体验。教学支架的介入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借助支架自主攻克要解决的难题,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二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是人类综合运用高阶思维的重要活动能力之一。创意物化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在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后产生有创意的产品,指向创新思维的培养。求异思想更能促进创意物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支架介入为学生提供可行性思路,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将自己独特的想法运用在创意物化过程中。在完成产品艰难期,指向性明确的教学支架可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桎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将信息的浅层获取转化为深层次的应用,将独到的见解运用在创意物化设计中,从而提升创造力。
三是有助于活动本身提质增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能有效避免活动中问题散、思考浅的问题。在适切的情境中,不同的学习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深思活动主题,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与加工,自我建构知识。可见,支架式教学能帮助学生突破困境,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促进活动提质增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然追求。
三、通过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一)搭建情境体验支架
创设情境其实就是创造“问题”,引发学生结合情境开启思考之旅。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创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起到支架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难点的突破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的内在动机。学生就更愿意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探究,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和应用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如“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鉴于大部分学生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并不多,活动伊始教师首先打通共情的通道,让情感在通道中流动起来。教师播放留守儿童相关视频短片,请同学们观察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何会如此?学生观察到那些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很艰苦,自理能力很强。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利用综合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中基于问题的、创新的深度学习[2]。活动中教师创建不同的问题情境,分层次提问,形成问题链;学生综合对比和思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活动目标的认识更加清晰。活动中的情境体验支架可以结合生活情景,也可以结合动作演示,还可以搭建在不同的主题活动环节,或应用于活动导入,或应用于活动探究,或应用于活动拓展。
(二)搭建资源辅助支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资源指能为学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的学习素材,对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及任务的完成具有辅助作用。学习资源可以是图片、阅读材料、日常生活事件、音视频等知识性资源,也有给学生提供参考价值的范例支架。这样的资源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延展思维,促进其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初,学生虽然对留守儿童产生了情感共鸣,但提问的焦点都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表象上。教师出示我国和本地区、本学校留守儿童的数据,分析震撼学生的留守儿童事件,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这些资源支架帮助学生以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交流中有学生提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法律权益等问题更值得关注。全班经过讨论,确立了“呵护留守儿童”“法治‘童行”“趣伴成长”三个“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研究板块。可见,资源支架能够抛砖引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启发下深度思考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动态调整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拓展性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由浅入深,不断丰富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锻炼思考能力,学会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
(三)搭建图表支架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任务具有关联性、持续性。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度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过程,需要高阶思维的参与,需要有清晰的研究思路。而图表支架能够直观展现事物之间的关联,系统把握复杂问题的脉络,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的全局,将知识网络化、思维可视化[3],有助于优化原有的认知图式,强化思维。如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中,教师由“关爱留守儿童”这个主题,引发学生对“呵护留守儿童”“法治‘童行”“趣伴成长”等板块进行系统而有深度的分析思考,通过“我的愿望清单”“以趣会友”“亲情连线”等六个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如图1)。
通过以上支架,学生将零散的活动内容结构化、模糊的活动方案精细化,在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进阶、可视化呈现。由此,学生的思维便不再停留在低层次上,而是向着分析、创造等更高层次进阶。此外,图表支架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常用的有表格、思维导图等。
(四)搭建学习评价支架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突出发展导向,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激发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评价要提供即时反馈,协助教师考查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调整或改变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学生完成最终目标。常见的评价方式有成长档案袋、量表等,在优化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教师一起经历创建评价标准的过程,以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其学习力,增强其自主性。
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教师共同优化、创建评价标准,因而对活动目标有更好的理解,更加清楚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按照师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先自评,接着组与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再给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大家都认可期待的,真正地实现学生的思考在评价中得到深化。活动最后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分享、交流、反思、总结自己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中的收获。这样的评价支架设计在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学会如何做小课题研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高阶思维。
总而言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支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支架设计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生变化时及时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架,在不断“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自主构建知识,发展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段文琪.基于支架式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2.
[2]江梅.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策略[J].教育视界,2021(22):68.
[3]李方顺.学习支架:撬动项目学习的支点[J].语文建设,2023(11):37.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4-01-18
作者简介:丁伟伟,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宿迁市名校长,宿迁市名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管理。